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步当车

2022-02-23 10:21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安步当车

明主贵士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齐宣王见颜斶 

          《战国策·齐策四》

【原文】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矣,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今译】

(战国时,齐国有个著名隐士叫颜斶,他很有才能,但不愿做官,宁愿隐居在家过自由的生活。

有一天,齐宣王慕名召见他,把他召进宫来。

颜斶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往前走了。

齐宣王呼唤他到自己跟前去,说:“颜斶过来,请你到我这边来。”

不料颜斶却也照样呼唤宣王,说:“大王,到前面来,请你到我这边来!”

齐宣王听了很不舒服,左右的大臣都责备颜斶,质问他说:“大王是一国之长,而你呢,不过是一个臣民,大王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呼唤大王到你跟前去呢?竟然在大王面前这样放肆,成何体统!”

颜斶不慌不忙地说:“不能这样说。要明白:如果我走到大王的面前,这表示我们仰慕势利,奉承拍马;而大王到我面前来,就显示着大王是尊重贤士。是叫我仰慕势利,奉承拍马好呢?还是请大王尊重贤士好呢?”

齐宣王听了忍耐不住,问:“君王高贵呢?还是贤士高贵?”

颜斶从容地说:“当然是贤士高贵,这是有历史为证的,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说:'有谁敢在贤士柳下惠的坟墓周围五十步以内砍柴伐木的,处死刑,格杀勿论!'

“他同时又下了一道命令说:'能够取得齐王首级的,就封他做万户侯,赏赐他黄金千镒。'

“从这点看来,贵为一个活着君主的头,还比不上一个死贤士墓地上的草木呢。” 

齐宣王被他弄得啼笑皆非,改换口气说:“好了,君子是不可以怠慢的,请你把我作为您的学生吧!以后和我在一起,食必有肉,出门时就乘车,妻子也穿华丽的衣服,过荣华富贵的生活。”)

颜斶听了这话,便立刻做出告退的样子,说:“璞玉本来生在深山里,经过匠人裁取就破了,破璞而取玉,这样一来,玉的价值并不是不宝贵,却不能恢复原来璞石的面貌。

“士人也一样,本来生在穷乡僻壤,偏僻乡野之地,经过国君的提拔,被任用而得到禄位,这样一来,士的地位并不是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却失掉原来本色,风貌和内心世界遭到破坏(形神不全),本质已被伤害,不能恢复原来的精神形貌。

“我颜斶宁愿回到乡野(斶愿得归),那样,晚一点饿了才吃饭,再粗劣的菜吃起来也觉得像肉那么香,权当作是吃肉(晚食以当肉);

“安闲无忧地散步,非常自在,从容步行也像坐车一样舒服(安步以当车);虽然没有禄位,却不易得罪,也算是富贵了(无罪以当贵);清清静静地保持纯正的节操,闲适清静也可以自得其乐(清静贞正以自虞)。

“如今命我讲话的是大王您(制言者王也);而尽忠直言的是颜斶我。

“我想说的主要意见都说完了,希望大王允许我回去(愿得赐归),让我安闲地走,回到我那在偏僻小邑的屋子。”

颜斶拜了两拜就辞别齐宣王走了。

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辞王而归,回到本乡,就像玉石反璞那样,恢复了他本来是布衣面貌,便一生不再遇到侮辱了(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赏析】

“安步当车” 把慢步行走当成坐车,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一种豁达,它的实质内涵远高于它的形式。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一学古人,在四处奔波之余,也时常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放松。

“安步当车”  即以安安稳稳地步行,当作乘车,go leisurely on foot instead of taking in a carriage,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原指隐士自命清高,以生活清苦为乐。

后来人们用“安步当车” 形容走路缓慢,缓慢步行,或从容不迫,指惯于常规,保守本分。

古时贵族外出时定要乘车,故“安步当车” 比喻人能不贪富贵,安守平民的生活,安贫守贱,自得其乐。

“明主贵士” 贵为天子,诸侯过万,原因是他尊重贤士,赢得了举国的爱戴。


安步当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