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二十二日
一月二十二日:《晏子春秋》和《吕氏春秋》是什么样的书? 《晏子春秋》是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的言行记录和故事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写人为中心内容的传记作品。晏婴作为受人民爱戴的政治家,死后人们收集有关于他的材料,追记他卓有成效的政绩,于是就产生了《晏子春秋》。它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兴起的“民本思想”,它代表了在新社会思想中卓有远见之士对人民地位与作用的再评价,从而反映出那段历史的时代精神。书中主要通过晏婴等人的言论和活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在人文意识方面最有价值的新思想。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描述一个人为中心的传记文学作品。全书围绕着晏婴一生的活动,塑造了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艺术形象——晏子,在写人的文学作品中最早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成就。它通过记述重大历史事件和许多生活琐事,运用典型事件和生活细节,层层渲染和刻意描绘了晏子这个忧国忧民的社稷重臣。 《吕氏春秋》是在秦相吕不韦主持下,由其门下食客集体撰著而成。吕不韦是名义上的编撰者,其作用大体只是审阅和提出意见。不过,此书既是在其主持下撰成,该书的思想与他自然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如《重己》篇讲自己的生命如何重要,先从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人不爱昆山之玉而爱己之玉说起,层层深入,语言朴素恳切。《贵公》篇讲“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先提出论点,再以荆人遗弓、桓公问管仲等具体事例说明,叙述生动明快。其他如《贵生》、《用众》、《顺民》、《正名》、《察传》、《似顺》等篇也各有特色。《大乐》篇讲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语言简洁流畅,有《老子》的文风,其中有些段落本身就是声中音律的押韵散文。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200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又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如《当务》篇先提出“辨”、“信”、“勇”、“法”四者不当的危害,然后就连用“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齐人之勇”和“太史据法”4个寓言来说明道理。《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后面也连用了“荆人涉澭”、“刻舟求剑”和“引婴投江”3个寓言。如《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感乎?”该书的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名寓意,一语破的。 每日诗歌拓展: 菩萨蛮 宋·毛滂 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注释】 ①甃:井壁,代指井。 ②簸钱:掷钱的游戏。 【解析】 本词写春日风景和春睡情境,颇具闲雅意味。这首小词历来受到赞赏,尤其末句更为人称许。因为此句不仅造意新颖,而且“春睡”二字使前面数句所写景物、场景,以及所烘托的气氛融合为一个整体,语淡意足,不多着笔,而境界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