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别话(六十一):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05】||长沙新河三角洲城市设计

【壹】
不知不觉,《设计别话》系列停更了近3个月,之前一直忙于毕业和就业,所以有所停滞,但这个系列还得继续写下去。从这一话开始,我决定只在个人B站账号上更新,个人QQ日志将停止发表。
毕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之前写的是我的大学毕业设计记录史,但是还没有结尾,之后我估计会用3话的篇幅结束这次记录史,然后开始新的话题。
因为已经过了这么久,所以它不是实时的记录,仅当作回忆,有些内容可能不会那么的深刻准确,但我还是尽量会作详实的描写,给自己一个交代。
考虑到我目前的工作情况,它不会像以前那样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集中写作,只能利用下班后的零碎时间码字,可能一篇写完需要一周的时间,即使很艰难,但我还是会坚持下去。
今天是周末(7月12日),加班一天,到晚上11点多才回到宿舍。洗漱完毕之后时间已经接近0点,想着还要不要写点东西,思来想去还是打开了电脑,毕竟写作是我目前仅剩不多的爱好之一。
昨天接到所长的通知,今天上午10点赶到院里开会,不料这一开就是整个上午,针对上一次熬夜通宵干到次日6点的那个事情继续再作修改优化。


其实就是做一张3mx1.5m的宣传展板,为了力求完美和迎合上级领导的想法,反复的修改,不停的优化调整,直到满意为止。我没有啥抱怨可说,毕竟这就是我的工作,况且作为小白职场的我来说,人微言轻,顺从领导的安排是我的第一课。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今天写到这里,7月13日凌晨子时收笔)
【贰】
上一话写到了毕设的二草、个人作品集以及调研报告和开题报告的撰写,接下来写毕设图纸的正式绘制过程。
从任务书中的要求来看,我们大概需要绘制二十多张图纸,后期还需制作毕业答辩的PPT以及正式打印上交存档的文本。

我大概绘制了这么些图纸,包括区位分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功能结构分析图、道路交通系统图、道路平面定位图、道路竖向规划图、绿地景观分析图、城市设计方案图、建筑高度分布图、建筑容量控制图、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市政专项规划图(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和燃气)、鸟瞰效果图、沿街立面图(东西南北方向)和节点意向图(商业综合体、沿江风光带和新旧商业街),细数一共有26张图纸。

但是这些图有一个难易的梯度,第一梯队是区位分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功能结构分析图、道路交通系统图、道路平面定位图、绿地景观分析图、建筑高度分布图、建筑容量控制图、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第二梯队是道路竖向规划图,还有市政专项规划图,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和燃气。







第三梯队是城市设计方案图,最后一梯队则是鸟瞰效果图、沿街立面图(东西南北)和节点意向图(商业综合体、沿江风光带和新旧商业街)。







为什么会这么分,因为有些图我之前从未画过,大学课设的时候偷了懒,所以欠下的东西这个时候就得还回来。
比如城市设计方案图的绘制,做控规的时候也有画类似图的要求,但是当时为了急于完成任务,我便很草率的画了一张,最后等老师批阅完作业后,我再去专教查看自己的作品时,果不其然,这张图上被老师写上了显眼的红笔批阅。

现在毕业之际,为了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足足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去P好这张图,甚至画到PS卡壳,最后导出来的高清图纸也将近30兆。
这就是吃了偷懒的亏!
还比如鸟瞰效果图的绘制,大三自学了建模和渲染,但是隔了一年多没有碰这些软件,很多当时新学的知识逐渐淡忘,所以现在我需要重新复习这些知识,然后动手操作。





记得当时做校园设计的时候有同学用SU建了模,在做幼儿园设计时甚至有同学用lumion做出了动画效果,而我又选择了偷懒,看到别人可以做出那样酷炫的作品时候,我只能干羡慕。
后面虽然恶补了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已经到了总规阶段,同时也很少用到,直到做毕设又重新拾起这些软件。
和画城市设计方案图一样,因为之前没有画过,不了解这些东西,所以不仅要重温软件的使用,还要去学习参考如何绘制,重点是掌握绘制的思路,而表现手法只是其次。
幸运的是,在B站上找到了合适的视频,其中有一个是老韩很早之前录制的有关Vray2.0的渲染视频教学,而我装的恰好是这个比较古老的版本,看了一遍之后很快唤起了我记忆,后面我的鸟瞰正好用到了这个软件。


第一梯队的图相对比较简单,都是平时课设都有的,我往往会选择先画完。
第二梯队主要是搞定竖向设计,因为后面涉及市政的一系列图纸,竖向在平时的课设中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那些标高坡度坡向的确定和标注很繁琐,不过这一次相对比较轻松,毕竟难的图还在后面。
其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那就是我画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被我误删了,连回收站的文件也都删掉了,顿时头皮一阵发麻。记得之前在某篇推送看到回收站被误删的文件可以恢复,于是我很快就去寻找相关的方法,但是最后只能果断放弃。
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操作电脑一系列指令即可恢复,这种方法试完发现无效;另外一种方法则是下载专门的恢复软件,通过查找我的确找到了自己那个误删的文件,但是它得收费!而且还不便宜。
思来想去,我最终决定重画,有了第一次的绘制经历,重画只花了一个上午,如果我的绘图速度恢复到课设时的状态,估计会更快(今天写到这里,7月13日子时收笔)。
【叁】
接下来重点讲述,城市设计方案图和鸟瞰效果图的绘制。
具体做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只能自己去找资料参考。从案例到整体配色风格,再到具体细节的打造等。
以之前那个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海北片区城市设计为参考标准,又在我的资料盘里面找到了一个香港游艇码头的案例,后面和我同一组的室友直接给我发来了这块地的原始设计方案,因为他是我们组指导老师的得力弟子,所以直接从老师那里要来了这套方案。


但还是难以下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跨出第一步往往很难。
渐渐的我确定了自己的整体风格,一改之前的重口味,这次打算绘制成那种清新淡雅的风格。从国匠城上下载了合适的色卡,开始动手操作。
先是在CAD上操作,面临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居住建筑的户型和摆放方式,第二个是商业和文化建筑单体的设计,第三个则是两河沿岸的景观设计。
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专门的思考打量,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最后绘制的效果要和自己的提出的体念相结合。
室友给我发来他做控规时参考的一些户型样式,但是琢磨了许久还是不合我心意,所以最后干脆用了湘源控规图库里面自带的户型,种类也挺丰富。
参照原始的设计方案,我敲定了建筑的朝向,再根据建筑物的之间的间距往我的地块里面逐个塞建筑。大部分是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间距不是特别的准确,符合基本规范即可。
为了图面效果的丰富性,我选用了6种不同类型的户型,包括联排式、独栋式和Y式,三户、四户和别墅,其中Y式选用最多(今天又加班了,只能先写到这里,7月15日凌晨子时收笔)。
摆完居住建之后就是商业建筑,尤其是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还有两江交汇处的滨江文化园的设计,如果单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这两个地方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做一个课设,但是我们规划专业不要求这么细致,把握好大方向即可。
等所有的建筑物摆上去之后,我把图发给了指导老师,除了居住建筑摆放自认为有把握之外,商业综合体和文化园大概率会要修改。
果不其然,老师很快就提出了意见,他在图的一侧画了一份商业综合体和文化园的参考样式。随后我再对照老师提出的意见逐个修改完善,因为时间有限,至于综合体和文化园我就直接套用了老师给画的那套样式。


接着又发给老师看了一遍,他说我的这张图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我紧绷的心情顿时舒坦了很多。
但此时我发现两江沿岸的景观设计还没有绘制,湘江这边是做一条绿色公园慢行轴,每一条自东向西的路沿伸至江边尽端做一个节点广场,通过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园连接成轴,自南向北直到两江交汇处的滨江文化园。
想是这么想,但是怎么做呢?我又陷入了思考。还是老办法,先找案例做参考,然后依葫芦画瓢,时间紧迫不行也得行。
从案例来看,大多数偏向于用曲线做游路,其目的是想让行人在公园里逗留更多的时间。于是,我采纳了这种做法,因为这点恰好与我的绿色公园慢行轴相呼应。
当时在一草阶段,我参考了一个案例,那就是通过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园串联后形成一条滨水慢行轴,于是我在条轴上也借鉴了这点,从南至北分别是羽毛球、网球和篮球公园。

除此之外,还做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游艇码头,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那是因为我看到的这些案例中都有,所以我也这么做了。而我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汇聚人气,简称“汇气”——让住者宜居,来者宜游,所以这么做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意思的是,在两江交汇处我做了一个赋予了特别意义的构筑物,取名“一岛领航”。这里是一个公共活动中心,是一个标志性的城市空间,也是人流量的汇集点。
它是整个滨江文化园的影射,寄予了丰富的寓意。它是一个三角架状的形式直指江头,象征着锐意进取,代表了整个地块的活力,表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着整个城市设计创新的潮流等。
把这三个最重要最麻烦的点处理完之后,其它地块相对就简单很多了。比如保留的旧建筑只需后期填色加阴影即可,中间的行政教育区层数不高,做的是围合式的建筑。
为了不出错,我把加上了景观设计的图再次发给老师修改,只有得到老师确切的答复,我才放心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搞设计就是这样,也应该这样!需要在反复修改调整中不断优化,直到最满意的效果,它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只有更好的表达。在我工作了之后,这点比学校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要求和规范更多。
【肆】
我们在5月份接到通知,具体的返校的时间是5月20日,毕业答辩安排在5月底,但是在我们临开学还剩不到一周的时候,突然接到院里通知说答辩的时间提前了,定在了5月23日,顿时群里炸开了锅。

老师们也在为我们争取时间,突然提前的通知事先并没有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加之今年的疫情,返校对那些外省的同学很不友好,于是有人把意见和抱怨发泄到了网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学校竟然因为这个事情上了热搜。
紧接着辅导员在班群里发了通知,告知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先跟她或者辅导员反映,切记不要去网上发泄情绪和散布谣言。

提前答辩的事算是定下来了,即使我们有怨言也无可奈何,骂骂咧咧之后只能继续画图,毕竟时间节点卡在了那,进度必须往前推进,这关乎自己的毕业。
后面为了避免画图的枯燥和及时督促自己画图,我在B站开起了绘图直播。和其它同学交流得知,他们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几个人一起连麦开启云端在线绘图。
平时若是在学校大家还可以相约一起去专教画图,一来缓解画图时的枯燥,二来方便一起交流学习,还可以相互督促,这就是在学校画图的好处,而在家只能一个人干巴巴的对着电脑,进度也慢了一个等级(今天没有加班,先写到这里,7月15日子时收笔)。
在赶图之际,班群里每天都会发十几条和毕业相关的信息,主要是毕业学分和毕业相关信息统计核算的事情,私下和同学交流得知,他们对这些繁杂的信息也比较反感。
在核算毕业学分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差了几个学分,顿时让我陷入了焦灼的状态,心想着自己五年过后不会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拿不到吧,那该多丢脸啊!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毕业可以拿两个证书,一个毕业证书,一个学士学位证书,前者的要求较后者低。
我们学校的要求是这样的,教学大纲内所有课程学分修满且各科专业成绩达到70分以上即可拿毕业证书,这点我满足要求。
学士学位证书的获取则多了几个要求,一是需要获得3个课外学分,二是需要选修6个创新学分,还要求拿到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或者英语和计算机的成绩平均分达到70分以上。
3个课外学分的加分选项有很多,其中包括普通话、四六级和国二,不管你是否拿到了几个证书,只要学分凑够了即可满足要求。
其中我拿到了普通话和四级证书,各计1分,国二考了一次但没过,故还差一个学分。那些加分项中可供我加分的很少,有一个参与校外自主实习或实践活动的选项可加一分,还有一个参与教师科研的选项可加一分。
大三我倒是独立参加了一个自主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项目吧,后面我去了问了班主任,说我的这个情况可以加分,不过需要去教务处认证。
还有一次,班主任在我们大二的时候组织了一次交通调查的活动,当时说可以给每个参加的同学加一个学分,但是这个活动我并没有参加。
对比分析后,我觉得第一个需要去认证的比较麻烦,只好厚着脸皮去班主任那里说情,她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帮我认证了这1个学分,即使我没有参与那次活动。
6个创新学分就是自主选修网课,分为通识类、社科类和艺术类,通识和社科类不做要求,但是艺术类一定得修满两分。一般每门课程是2个学分,不巧的是去年考研备考期间我选修的那门艺术类只有1个学分,还差1个学分即可修满,只怪自己当初没有仔细查看。
为了保险起见,我干脆一次性重新选修了6个学分,一边赶图一边用手机放视频,至于课后习题的答案大多可以在网上找到,看完一节对照答案做题即可。
最后一个要求是获得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或英语和计算机的成绩平均分达到70分以上,这点我没有满足。其中国二考了一次没有通过,计算机平均分也没有达到70分,顿时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前途一片灰暗。
大学期间某个阶段我出现了厌学的状态,也很迷茫,当时很反感考这些证件和参与那些虚伪的评优评奖活动。自认清高,但是最后还是屈服了,只好乖乖的考证,毕竟毕业重要。
自认为是一个追求完美且理想化的人,很多事情喜欢按部就班的来,有时候却流于形式主义,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现实一次次重击着我理想化的人格。
好在还有补救的机会,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毕业清考,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这次是线上考试,老师给了题库,自己只要用心刷几遍题就能考过,结果也确实如此。你看,这就是中国大学严进宽出的体现。
于是,我不得不一边赶毕设,一边时刻关注计算机重修补考的通知,同时兼顾考研调剂的消息,最后还要做好毕业就业的准备(今天又加班了,先写到这里,7月17日凌晨子时收笔)。
【伍】
当时的计划是这样的,准备在5月20日正式开学之前把任务书上所有的图纸画完,然后去学校再利用三天不到的时间制作答辩的PPT和最终的文本。
但是事与愿违,只在20日之前把最难搞定的城市设计方案图和鸟瞰效果图搞定,后面的节点意向图还是等到返校之后赶完的。
前面写到了城市设计方案图,CAD绘制阶段就是把所有的建筑摆上去和两江沿岸的景观设计,接下来就是PS阶段。我从国匠城上下载了合适的色卡,想画出那种小清新风格的总平。
这里讲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图层分类的意识,无论是CAD还是PS,或者是其它设计类相关软件的使用都离不开分类建立图层,一来养成一个良好的绘图习惯,提高自己的绘图效率;二来在文件转接的时候方便别人看懂,同时也提高了对方的效率。
讲一下大概的绘制顺序,首先分类导出eps格式的文件,有道路底图、建筑(保留、公服、商业、市政和住宅)和运动设施,导入PS中后分别栅格化图层。
先从整体入手,再到局部。比如先给大面积的草地上完色,再是水系、道路,最后是建筑及阴影和种树。
建筑阴影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我比较常用还是在PS中处理。具体操作是先给不同种类的建筑填完色,然后复制一层放在下边,填充黑色之后按住control键,鼠标左键点击一下黑色图层;在此图层基础上,再左手按住alt键,右手依次按左方向箭头和上方向箭头各一次,以此交替进行,直到底层的阴影慢慢渐出。
这样制作出来的阴影效果是最便捷的,但不是很准确,因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层高不一样,需要分类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方法,比如最傻瓜的方法就是直接用PS里面的阴影效果,不过这种方法做出来阴影不是很真实,不适合用到高层建筑物上。
它的阴影偏移出去后的效果和真实投影对比后就会发现,前者阴影的边角没有从建筑物那里得到沿伸,只相当于把填色的建筑又挪了一个位置而已。这种方法适合给树木或人物、车辆添加阴影。
再比如湘源控规这款软件里面有自带的阴影,不过这种自动生成的阴影很生硬死板,不便于后期调节。
还有一种是通过建模调成顶视图,打开阴影即可获得效果,这种方式的阴影是最准确的,但是前提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拉模,不适合这种大型场景,那种小场景或单体建筑倒是推荐用这种方法。
种树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从行道树到景观树,尤其是景观树的种植,真所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而且相当的占内存,以至于到最后我这个游戏本电脑都变成一卡一卡那种逐帧播放式的动画状态。
至于人物和车辆可加可不加,因为这么大一块用地从图纸上几乎看不出来,加了也是浪费时间,给电脑添加压力。以上便是我的总平图的大致绘制思路(今天自觉加了班,晚上去跑了步。事情比较多,这个周末也得加班,先写到这里,7月18日子时凌晨收笔)。
接着说鸟瞰效果图,这张图大概画了两天的时间,首先看了老韩那期vray2.0的教学视频,调试了相关的参数,准备出一张AO图纸,但是不知道最终做成什么样的风格。
最初想到的是那种写实的商业风,但是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怕是难以做到,或者像同济等老八校毕设的插画风格。后面翻看老师发的几套上一届学生做的PPT,发现其中有一套风格很不错,看上去制作难度不大,图面表达效果也很美观。
于是,我确定以此模板作为参考,开始自己鸟瞰图效果图的制作。
Vray渲染的参数调试也花费了些许功夫,因为这是大场景的渲染,具体操作过程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看看老韩那期视频。

有同学知晓我会建模和渲染,便有不少人找上了我,请求帮忙建模或渲染,室友基佬峰的进度比较快,第一个找的我。当时我还在搞总平图,只好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先帮他渲染,不过那时还没记起老韩有出过那期视频,只好从B站搜索了其它的教学视频帮我温习旧的知识,然后帮他渲完图。
我没有用自己的电脑渲,加载了一个云端渲染的插件,叫炫云,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插件的好处就是降低自己电脑的损耗,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只需自己事先把相关参数设置好,做完白膜测试之后打包上传至云端即可,交给云端的渲染器帮你渲图,效率是自己的好几倍。不过这个得付费,但是费用也不高,一般一张大场景的AO图收费1元不到。
等我开始动手正式操作自己鸟瞰图的时候,才发现之前帮基佬峰渲的那张图参数设置不太对,后面经过一系列调试才找到合适的数值,顺手保存了下来,下次再渲只需导入即可。
我渲了两张,一张是AO图,一张是保留了阴影的图。后面结合从SU导出的线框图开始P图处理。
方法和总平图类似,先给大面积的草地填色,然后是道路和水系。这张图我没有种树,当时尝试种了一些,但是从整个大场景来看效果不明显,还不如不加。
画完这张图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当时已经是5月19日凌晨2点半,距离返校还有1天不到的时间。

这一话的记录先写道这里,下一话准备写返校后有关答辩的记录,敬请期待。
2020.07.18 午时 收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