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变后,距离明智光秀最近的南海道军团为什么无动于衷?
天正十年(1582年),明智光秀在京都发动“本能寺之变”,逼死了即将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死后,织田家六大军团长之一的羽柴(丰臣)秀吉用最快的速度赶回近畿并消灭了明智光秀。丰臣秀吉也凭借为主公报仇的大功劳分到了织田信长政治遗产的最大份额。

可以说谁能在“本能寺之变”后第一时间消灭明智光秀,谁就能成为新的日本统一核心。但奇怪的是,当时距离明智光秀最近的织田家军团是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的南海道军团。可是本能寺之变爆发后,南海道军团却无动于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本能寺之变”前夕,四国岛的长宗我部家准备统一四国岛,这引起了织田信长的不满和警惕。于是织田信长转而支持退守四国岛的三好家,组建了以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为长官的南海道军团。本鬼个人认为南海道军团此时的状态导致他们无法进攻明智光秀,原因有二个:

第一,按照织田信长的原定计划,南海道军团的诸将率领自己的亲信部队与岛上的三好家会合后才算是军团正式组建完毕。也就是说,本能寺之变时的南海道军团并不是部队满编的状态。在后来讨伐明智光秀的山崎天王山之战中,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的部队加起来才七千。

而在本能寺突袭织田信长的时候,明智光秀的部队就已经多达一万一千人。“本能寺之变”后,明智光秀迅速控制了织田信长及其家臣在近畿一带的很多直辖领地(如安土城、长滨城),兵力继续增多。正因如此,南海道军团当时根本没有主动进攻明智光秀的足够兵力。

第二,在南海道军团组建之前,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主要是负责织田家的内政和充当其它军团的援军,这导致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的领地和部队规模没有达到织田家军团的级别。正因如此,南海道军团的很多士兵都是临时招募的武士和地方豪族,对织田家的忠诚度并不高。

另外,南海道军团的集结地堺与织田信孝和丹羽长秀的领地(伊势国、北近江、若狭国)都不接壤,而明智光秀又在第一时间切断了堺的对外交通。当织田信长的死讯传来,新兵占多数而又被切断补给的南海道军团自然人心离散,大量士兵逃亡,根本无法与进攻明智光秀。

综上所述,“本能寺之变”爆发后,本就兵力不足而又人心涣散的南海道军团根本没有主动进攻明智光秀的能力,反倒有被明智光秀消灭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讲,及时赶回近畿的丰臣秀吉堪称南海道军团的救命恩人。这也是丹羽长秀在清州会议上支持丰臣秀吉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