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要抱有幻想!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坚定打造中国计算产业生态

2023-09-18 14:57 作者:老方说  | 我要投稿

“我们不要抱有幻想,应该坚定不移的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计算产业生态。”

在2023世界计算大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中国的计算产业正在持续加强的压力下前行,目前从设计工具、材料、制造设备到芯片产品都受到了影响。 对于徐直军的观点,国内有很多人认同,他的发言还一度上了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大家都倾向于接受这个说法,但国内相关产业的公司和个人恐怕也会有不同的意见,毕竟这要牵扯到非常大的利益格局的改变。 徐直军用词是很严谨的,他之所以用“不要抱有幻想、坚定不移”这样的词语,恰恰说明了国内还有很多人存在抱有幻想、犹犹豫豫的情况。 徐直军,一个敢跟任正非叫板的人!

徐直军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历。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无线产品线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公司轮值CEO、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 从26岁入职算起,徐直军已经在华为公司奋斗了30年,劳苦功高。外界流传一个关于徐直军的小故事,说有次任正非会见客人,双方谈到华为的IPD管理变革,徐直军就公开给老板唱反调: 老板懂什么管理,我们的变革IPD,他就知道那三个英文字母!

客人很惊讶,怎么下属敢这么给老板说话,不怕老板丢面子嘛。但任正非丝毫不以为仵,他表示自己确实不懂,但他也不需要懂。 任正非对徐直军一直很欣赏,他称徐直军商业嗅觉敏锐,“总能先于他人闻到任何机会”。徐直军写过一篇《告研发员工书》,任正非看后批示说,“此文写得何等好啊!”这其实就是华为高层管理团队的风格,他们都是“真人”,实事求是,不拘小节。

为什么要坚定打造中国自己的计算产业生态?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就有一个科技强国梦,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他无私的贡献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联想能不能崛起还要另说了。 倪光南坚持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的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联想研发出了程控交换机,并同高校合作芯片设计和相关研发,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 在IT行业,微软和英特尔的格局牢不可破。但倪光南很早就提出,中国必须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这关乎信息安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在应该大力开发自主操作系统,不可不搞,不可慢搞”。 事实证明了倪光南的远见,自主创新能力关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不可不重视。而华为的理想跟倪光南的执着是相通的,在我们为华为的海思、鸿蒙等而欢呼的时候,不要忘了倪光南等前辈几十年的奔走呼吁,也不要忘了华为是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有了这些成果。 “我们此前连网卡芯片和RAID卡芯都做不出来,计算机一个服务器的电源管理芯片也做不出来,所以说要回归计算产业的基础领域。” 徐直军指出,我们目前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计算产业包括了PC、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构成PC、服务器的处理器、内存条、SSD、HDD、网卡、RAID卡、SSD控制器、网卡芯片、RAID卡芯片等,在很多方面中国还比较落后,跟美国相比,水平要差很多。

怎么办?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芯片也不是神造出来的,但一切都需要人才、资本和时间投入,这有个长期的过程。 “尽管我们生产的芯片、服务器、PC机,相比国外的生产有差距。但如果不去用,这个差距永远是差距,落后永远是落后。但是如果大规模去使用它,就可能拉动和推动我们整个技术的进步、产品的进步,然后慢慢追上去。” “能够支撑起国家算力的根本根基和可持续发展,甚至领先,不是没有办法。受半导体生产工艺的影响,单颗芯片的算力也许是不够的,但是基于集成技术,把多个CPU,多个AI处理器连接起来做成集群,然后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手段,是可以满足国家算力需求的。总结下来就是我们要构筑起中国的第三产业。” 徐直军认为,从计算产业的发展路径看,只有大规模使用才能拉动计算产业的进步和发展,而计算芯片要构筑在实际可获得的芯片制造工艺基础上,算力基础设施要构筑在可持续获得的计算芯片和生态基础上。 市场需求主导研发投入,比如Android的发展就证明一个技术只要有大范围的使用,那这个技术就会产生虹吸效应,吸引大量的人才、资金和资源的投入,这些投入又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还有海思的成功,其实也是华为手机大量采用,从而倒逼海思快速迭代,不断进步的。 所以我们的半导体制造、处理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要从落后到先进,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必须先用起来。

华为的成功证明,自主创新这条路能行得通!

任正非曾表示,华为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13000多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多个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 徐直军在硬、软件工具誓师大会《突破“乌江天险”,实现战略突围》的讲话中也指出,华为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三年来,我们围绕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芯片开发三条研发生产线,努力打造我们的工具,完成了软件/硬件开发78款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发作业的连续。” 他还特别提到一点,“要推动高校加速工具软件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工具软件人才。同时要把所有已发布的工具软件在高校中率先使用,让学生从接触工具开始就使用上这些工具软件,形成星星之火。” 所以,归根结底是靠教育,因为教育关乎人才,人才决定创新和科技实力。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何尝不是培养人才的机遇?如任正非所说,“费马大定理花了350年终于解决了,有啥用呢,不知道?但在解决费马大定理的过程中,只要沿途下了很多小蛋,培养了人才,那就是值得的。”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像华为这样愿意走艰难的路,比如国内IT产业某知名企业掌门人就曾公开表示,在全球化体系中,他们会做好自己的角色,他们没必要做操作系统和芯片。 道不同不相为谋。大而强和大而不强,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理念。

不要抱有幻想!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坚定打造中国计算产业生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