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五周年之际的碎碎念

“断舍离”——看起来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实践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与不同的物、不同的人做着自愿或被迫的“断舍离”,这么想的话大概所谓“物是人非”已经算是一半的好结局了。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我,每天都过得极其“充实”。“充实”得甚至让我不得不去年曾经休学了一个学期去整理周围的种种。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时候,这种“充实”达到了最高潮,临近毕业的繁忙、加上工作上产品问题导致的频繁加班,时间被极限利用的我每天甚至都倒退性质地有了一种“浑浑噩噩”的错觉。
也是由于这些原因,去年全年只有四个投稿,甚至连年度总结“碎碎念”系列都没有写,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季更up(笑。
上学时候有好多的话想说想吐槽,也曾经想过好多次毕业之后的碎碎念要写什么,甚至一度怀疑2023年的碎碎念投稿会不会超过一万字,但真正提起笔的时候,却发现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化为文字,只能空看着面前雪白的屏幕发呆。
不论怎样,总算是平安地度过了这段时期。不久之前也拿到了学位证书,这大概也是近十年以来最开心的事情之一了吧,另外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作为没有过于不务正业的证明hhh。

说到这个想多吐槽几句,如果是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同学,如果还想读书的话还是继续读或者尽早读可能会比较好。真正开始工作之后再想学业事业兼顾的话,绝对会让你欲仙欲死的。当然也和我自己能力有限有关,以大学时代的朋友为例,现在还有两个猛人,一个在已经结婚有娃的情况下跟我几乎同期申请学校并完成学业;另外一个与我同样年纪,在工作同时读博……在这之前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兼职读博的情况,这位兄台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
在毕业之后的这几个月里,我反而有一种失去目标的感觉,略显尴尬。明明之前有好多的计划好多的想法,但是这几个月都是不知所向的忙,忙到最后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能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投稿的频率,另外还稍微读了几篇之前一直想读但没时间读的论文,外加成功的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展到了3D建模领域(又多了一个容易咕咕咕的爱好……
鉴于过去的两年投稿过少,这次的碎碎念即使两年加在一起也没有特别多关于投稿本身要“总结”的内容,不过按照惯例还是简单的过一遍过去两年在b站留下的足迹。

在前年的年初,终于成功的达成了投稿一个“电钢+长笛翻奏曲目”的成就。“把钢琴技能捡起来”的想法是从五年前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就存在的,但无奈没有碰琴已达十数年之久,甚至连大汤姆森都不太弹得来了,那个时候大概花了好几个月做了基础性枯燥的恢复性训练,外加利用寒假期间突击练习,总算是磕磕绊绊的把这首实际上非常简单的经典空之境界插入曲弹了下来。但事实上即使到了录制的版本中还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其一就是缺乏强弱感情变化,其二就是M01中钢琴弦琶音处理得一塌糊涂,M18中长笛的部分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以后应该会找机会重新录制这首歌和之前的Oblivious以修正这些问题。
不过承蒙各位小伙伴们的不器,这个投稿最后冲破了个人播放量最高的纪录,这在当时无异于给疲于应付读书和工作的在下一剂强心剂,非常感激所有前来支援的小伙伴们。
这两年空之境界的曲目没有之前多了,最大的原因当然是空之境界本身的主题歌和插曲是固定数量的hhh,大部分主题曲已经之前投过了,另外也是想逐渐尝试一些新的风格,所以就有了JoJo黄金之风处刑曲“il vento d’oro”的翻奏。

在投稿以外的现实中,我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包括漫展出过cos。即使知道投稿不用露脸,但是JoJo这身衣服还是耻度过高……比起之前keytar投稿的“Brave Shine”,这次别说戏精附身了,连动起来都感觉浑身不自在……还好“il vento d’oro”这首歌本身就很让人想摇起来(笑),所以最后的效果还不至于特别僵硬。这个投稿也非常感激川河酱接受了邀请合作投稿,川河酱的人声部分相当出彩,可惜由于我自己演奏的部分大概过于追求对原曲细节的复刻,但水平和技术力有限,直接导致了效果与原曲差别过大,所以播放量很惨淡。也必须向川河酱说声抱歉……连累了对方实在是对不起……
无论如何,这首歌也算是对之前翻奏曲风的一个突破的尝试。在此之后,我尝试了如圣歌一般的“魔法使的新娘”插入曲“イルナ エテルロ”以及偏爵士风格的“DADDY! DADDY! DO!”,包括最近几个月投稿的STYX HELIX和Mortal With You。Myth & Roid和Mili这两个组合其实我在几年前就知道并且喜欢上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出他们的曲目,尤其是后者如精灵吟唱般的风格时常会给人一种魅惑的感觉。
当然梶浦由记的歌曲依然霸占我前两年的播放清单艺术家排序榜首,因此尝试新风格期间也穿插着投了几首非常喜欢的梶浦由记早期的作品,如“翼·年代记”的插曲“a song of storm and fire”以及异度传说早年补完小动画的插曲“a long forgotten cloistered sleep”。
当然最离谱和算是客串了一把游戏区up,趁着最喜欢的游戏系列之一——零系列——的最新一作“零 ~濡鸦的巫女~”移植复刻,我集中在学校感恩节假期通关并录制了视频投稿,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给自己喜欢的游戏作品留下一个记录w。顺便说一句,这个游戏虽然披着“和风恐怖”的外衣,但实际上各种机制包括大量女性角色引入导致这个游戏并不非常恐怖……本质上是一个“拍照”游戏……

在此之后,我又尝试翻奏了两次我国的青年一代作曲家陈致逸老师的两首作品。这两首歌都是其为游戏“原神”所创作的配乐。第一首(组)翻奏的作品是神里绫华相关配乐的串烧,包括了“华散之缘”、“未曾失落的回忆”、“悠远的关怀”三首歌。其中最后一首“悠远的关怀”的交响部分感谢大佬Tony Gu的授权,使用了他扒谱的版本。第二首翻奏的作品是钟离的角色展示主题曲“尘世闲游”,这首歌是我投稿以来扒谱最具挑战性的一首,首先纯乐器演奏因此需要完整扒带,并且全曲还带有很多我并不熟悉的电音音色以及民乐打击乐,尤其是民乐中的打击乐器,我几乎是逐个打击乐器分别试听比对才确定下来的配器,虽然难度很大,但是以此为契机,学习到了很多民乐打击乐器的知识。另外非常感谢椰子酱的帮助,她的献声为两个投稿提升了极大的听觉美感w,并且同样作为原神玩家,也感谢她一直以来听我对抽卡和圣遗物的吐槽哈哈哈。
作为一个主机玩家,“原神”给我的第一印象事实上并不好,甚至是负面的。两年前在朋友的安利下入坑,在入坑的前一个月几乎都是在跟朋友吐槽,比较原神和其他游戏比如塞尔达和尼尔自动人形。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这款游戏确实做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做出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并且更重要的是,确实把中国文化为基底的一些故事讲了出去,这应该是最为难得的。
当然槽点也是有很多的,比如排名第一的就是抽卡机制。我并不玩手游,与很多人一样,“原神”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款抽卡游戏。虽然明白比起一般抽卡游戏,有保底机制的原神已经算“友善”了,但其本质的各种各样的迷你赌博机制在某些时候还是很让人抓狂,这种机制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抽卡以外排名第一的大概就是圣遗物系统了,这套系统某种意义上比起刷子游戏比如暗黑破坏神或者无主之地有时候更让人想撞墙,尤其是在连续不出货的情况下。每天的体力也有上限,不过这倒是对于我这种时间有限的玩家非常友好,每天半小时,再多时间也没什么可干的了……比起之前深度沉迷主机游戏所浪费的时间,原神消耗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

一开始我是作为零氪党入坑的,慢慢的,变成了月卡党,然后因为资源急缺从氪金小月卡变成了氪金大月卡。最开始抽的五星角色就是钟师傅,他带着罗莎莉亚、烟绯和行秋帮我从蒙德、璃月一直杀到稻妻,然后我抽取了第一个五星主C——神里绫华(本来是想等着有植田佳奈加持的宵宫的,但是看了跳舞之后破防了……)。这也是为什么原神之中翻奏了上述二人的配乐的原因。
既然提到了这款陪着我度过了痛苦的半工半读岁月的游戏,就多聊两句好了hh。我个人算是cv厨,所以角色抽取好多都是因为cv加持。比如宵宫,顶着当时很不好的风评抽取下来并且成为了我第一个大毕业的角色。再之后,见到了整个游戏里面最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有泽城美雪加成的雷电将军。当时屯了3w多原石的我,第一次氪金,在首充重置之前,扫光了所有双倍,外加欧皇附身,把雷电将军抽到了三命加专武,虽然因为课业的缘故好久都没能凑够资源,让她初阵的时间已经是几乎一个月之后了。
当然欧气永远都是会被平衡掉的,在碰到川澄绫子加持的申鹤之后,当时又屯了5w多原石的我,再一次忍不住了,但是碰到三次大保底,连首充重置之后双倍都用上也才抽到两命。抽卡上头的我思想斗争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强行氪金抽到满命,七次之中歪了六次,而且次次保底,到目前为止各种主播录像之中我还没见到比当时更非的情况……都是泪。再后来雷电将军复刻,又氪了大概5单左右把她补到满命,然后粗略的算了算,自己已经向这个游戏扔进去将近2000刀左右了……清醒之后到现在为止除了月卡以外没有再额外氪金(捂脸。当然也是很感谢雷电将军还有申鹤的hhh,在她俩的领衔之下,第一次达到深渊满星。不过进入到须弥时代以后有点摆烂了,时间不足导致新地图连神瞳都没捡全,然后就开始有了债多了不愁的心理,到现在任务列表已经再次出现了刚入坑时代的那种长度……

前段时间刚好有小伙伴在我新投稿彩云国物语op翻奏下留言,讲到彩云国物语虽然讲的是以中国为背景的故事,但却是日本漫画,希望能够以后看到国漫崛起。看到这个评论之后,我其实非常有感触。
在我小的时候,地理课上,清晰的记得老师在教导着我们:“我们目前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工业大国”。从九十年代以来,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就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跃升成为了一个工业大国,而且几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大国。这个成就是非凡的、速度是史上未见的。
诚然,公平地说目前中国的文化输出还略有欠缺,毕竟文化发展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石之上的。在物质基础逐渐夯实上的近年,可以欣喜地看到国内的文化产业成果在慢慢地走出去。作为海外游子,我还清晰的记得几年前去洛杉矶E3大展上看到tiktok硕大的展台和拥挤的人潮,虽然自己不喜欢短视频类的应用,即使到现在也不玩抖音快手,但是还是很开心的看到国内开始出现能够挤进世界前列的文化类的软实力输出。包括之后的原神,我也非常清楚有很多人不喜欢这款游戏,比如我自己最开始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后来发生了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这款游戏在米帝的受众是肉眼可见的多,我身边就有很多例子,尤其是去年云堇角色实装以后,我随手搜到的油管子京剧视频就发现很多评论是跟着云堇来看京剧的,那个时候真是感觉到这个游戏确实成功的承载了一些中华文化到了海外。再到今年的流浪地球2,事实上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的电影院真的少,但是我去看的时候,发现放映厅里坐席全满,而且观众也不完全是华裔,我认为从文化输出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已经达成了一些成就了。
发自内心的希望在异乡的自己能在将来看到越来越多的来自祖国漂洋过海而来的文艺作品。看着自己的投稿,五年以来光是扒谱之后的打印稿就已经很厚很厚的一叠了……最上面的是最近的投稿“万物初始之风”,就如上文中提到的小伙伴说的一样,这是泥碰人在帮我们讲中华文化的故事。我相信以后炎黄子孙的后代们也可以讲好自己的故事,作为up,我也会逐渐增加翻奏国内作曲家作品的投稿。

虽然还有一些之后的计划和打算想分享,但是鉴于“年度总结”长度已经来到了史上最长,今天就停笔于此,隔一段时间再发一次计划外的“碎碎念”吧。
一如既往地,衷心感谢各位小伙伴们的支援,尤其是好多一直以来支援的小伙伴,几乎每个投稿我都会很开心地去寻找那些熟悉的头像和ID,真的是无以言表的感谢!
接下来的一年,我会收拾心情,重新加油出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和美好的记忆。
谢谢。
Rasqui
于2023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