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拾遗(三)

明朝的特务系统,不仅有锦衣卫,东厂,还有西厂,内厂。
宦官当权,工部侍郎王佑没有胡子,宦官王振问他什么原因,王佑说:“老爷您没有,儿子辈安敢有。”宰相万安,靠进献春药秘方,被擢升为首相。宰相刘吉,贪污狼藉,屡被弹劾,但每被弹劾一次,却升官一次,世人称其为“刘棉花”,越弹越起。
当时的“养饿虎不如养饱虎”理念,对于地方巨贪,朝廷认为他们在大贪特贪后胃口会变小,就不用惩治了。
于谦是与岳飞同名的民族英雄,治理朝纲,整肃军队,抵御瓦剌大军。被奸臣污蔑“迎立藩王”,随后证实子虚乌有,奸臣不甘心,将罪名改为“意图迎立藩王”。于谦无奈,说罢了罢了,被斩。
明宪宗,在位二十四年,始终缩在深宫。大臣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大臣。儿子明孝宗依旧如此,即位十多年后第一次和几位宰相见了面,泡了杯茶,只闲聊了两句,便叫退下了。两代皇帝三十八年来第一次召集内阁,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
高手严嵩,专门研究明世宗的脾气习性。明世宗觉得自己很聪明,严嵩就在他面前处处表示自己很窝囊。明世宗死不认错,严嵩在任何场合下都避免暴露明世宗的过失。明世宗反复无常,严嵩就不提任何建设性的意见。明世宗担心大臣们结党,严嵩就对落难的朋友一个都不帮。明世宗残虐,严嵩就趁此铲除异己。有趣的是,严嵩最大的法宝,是自己绝顶聪明的儿子严世蕃。明世宗下的手谕,字迹潦草,意思模糊,只有严世蕃知道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如何拿捏皇帝的心思。严嵩每逢贪污败露,被弹劾时,就长跪在明世宗面前,痛哭流涕,请求开恩,营造一种被群臣围攻,自己肝脑涂忠心的样子。明世宗最喜欢这种奴颜屈膝的“投案”,即使他贪污,但忠心耿耿,便饶过了。这也正中严嵩下怀,明世宗觉得自己很聪明,用官位玩弄严嵩,严嵩也很开心,他用上述手段玩弄明世宗。
万历皇帝明神宗,在宰相张居正死后,开始不上朝,直到二十六年后才出来。群臣二十六年没见过皇上,都不知道说什么。御史刘光复想打破沉默,开口启奏,一句话没说完,万历皇帝大喝一声:“拿下!”刘光复立刻被宦官扑倒,痛打,投入监狱。宰相吴道南从来没见过皇帝,被这场面吓得屎尿齐出。只说了拿下两字,万历皇帝便又回到深宫。再就是五年后,万历死。万历居深宫,全国行政几近处于停顿。宰相无用,六部有五部没有部长,全国地方政府官员缺少一半,就连特务系统锦衣卫里也没有法官,有的囚犯被关了二十年,还没被问过一句话。任用官员的奏章,万历不理,官员辞呈的奏章,也不理。宰相李廷机有病,向万历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没反应。最后索性不辞而别,万历还是没有反应。
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义的骗子,理学家们恼羞成怒,将王守仁列为仅次于嬴政的第二号魔鬼。
明朝出现新的恶霸集团,乡绅。退休的官员和没有官职的秀才、举人、进士,以及在职官员的家属亲戚。这些人与地方官员勾结,欺压平民。
倭寇由来。明政府与日本商队展开贸易,但因为腐败弄得乌烟瘴气。明政府不检讨错误,反认为灾祸源头是贸易本身,直接裁撤了海贸部门。贸易遂转为民间,日本商队只好与沿海富商交易。交易一开始融洽,慢慢富商们拖欠货款,越欠越多,最后直接开溜。日本商船去跟明政府告状,政府不管。这时候乡绅们又来骗日本商船,说能帮忙缴回货款。但乡绅的手段更为毒辣,欠下的更多。日本商船停在沿海岛屿不走,乡绅想出妙计,告诉地方官员:“倭寇严重,希望扑灭。”政府出动军队,乡绅又向日本商船通风报信,叫他们赶紧离开,日本商船感恩戴德。如此又被玩弄了二十年,日本商队最后忍无可忍,武装起来催款,发展成倭寇。
李自成即位,吴三桂准备归降。他问仆人:“我爹怎么样了?”“已经被逮捕了。”“没关系,我到北京李自成就会释放。”“我的财产呢?”“已经被没收了。”“没事,我到北京肯定会还给我。”“我的爱妾陈圆圆呢?”“已经被刘宗敏抢去了。”吴三桂大怒,起兵,慷慨陈词:“父亲既然不能当忠臣,儿子就不能当孝子。”转过头来,求昨天还是敌人的清帝国帮忙,打开山海关,让清军进入。
清朝十二位皇帝,有三分之二都很能干,剩下三分之一属于平庸,却不是暴君。这样的帝王水准,汉,唐王朝也无法比拟。
康熙收复台湾,儒家头子宰相李光地建议:“郑氏政权已经被消灭,台湾是蛮荒之地,不适合人类居住,不如还是赐给红毛(荷兰)。”康熙没听他的话。
华侨,最苦难的移民者。十八世纪初叶,中国国力最强大时,不但不帮助海外国人,反而巴不得其早死。
乾隆六下江南,劳民伤财,怨声载道。编写《四库全书》的纪晓岚,透露乾隆江南人民财产已经枯竭,乾隆大怒:“我看你文学上有点根基才给你个官做,其实不过把你当娼妓豢养罢了,你还敢谈论国家大事?”之后,没人再敢说话。
和珅弄权时,全国贪污成风。白莲教兴起,搜捕逃犯成官员敲诈勒索的最好借口,中国心脏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甘肃,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在冤狱手段下,几乎全部破产。贫苦百姓则被屈打成招,承认为匪,被斩首,或是逃亡,实在忍无可忍则揭竿而起。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作为民族大耻,被官员层层瞒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1860年英法舰队卷土重来,攻陷天津时,三十岁的咸丰皇帝看到英女王给他的国书上有“朕”的字眼,轻蔑一笑,在旁批注:“夜郎自大。”下令僧格林沁,要他对英法联军:“迎头痛击,把丑类全部歼灭。”
英法联军本来不想打入北京,只是为要求清政府履行《天津合约》。联军因为件小事耽推迟了几天离开,大臣奕䜣慌了,以为俄国从中作梗,便和皇帝说:“恐怕俄夷之事一天不解决,英夷的兵一天不走。”清朝便稀里糊涂地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拱手交出九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百日维新。全国的知识分子听到要革除八股文时,恨之入骨,因为这意味着他们都要下岗。当时的儒家理学头子宰相徐桐甚至说:“宁可亡国,不可改革。” 慈禧掌权,推倒革新派后,守旧党欢声雷动,歌颂她为亘古以来最英明的女圣。
义和团。号称“金钟罩”“铁布衫”,念几句咒语便可防洋人枪炮。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群臣激悦,直呼义和团是老天特地派下来的救星。慈禧觉得时来运转了,特地召开向全世界宣战的御前会议,会议中有人提出建议,说咱们最好试一试义和团的真假,王臣载漪恼羞成怒:“好的,这正是丧失民心的第一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