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女性主义失败性问题(几个月前的文稿)

2023-07-06 17:50 作者:随性不渝  | 我要投稿

如今,在互联网上,各种女性主义声音层出不穷,对现实中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行了解释和批判,但是,互联网女性主义若不能从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改变作为出发点,必然会遭遇如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一般的失败。

第一个可能遭遇的失败性是“孤立无援”。许多自诩为女性主义者的互联网个体高举“girls help girls”口号,强调姐妹情谊。在舆论流量较大的网络平台上呼吁男女平等。但无论是何种倡议,他们或多或少忽视了“男性也是社会一部分”的事实,用带有幻想性的策略试图创造一个所谓“女性互助”团体。不可否认的是,在处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身体保护方面,网上的各类“女性互助小组”确实提供了很多颇有见地的建议。但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他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同样被父权制压迫的男性的合理诉求,这一方面是由于许多男性尚未反思到父权制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在等级制中被排斥的男性把矛盾指向了女性,并以种种极端言论压抑贬斥女性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理应平等对待的合理性。他们把女性视作贪得无厌的,欲求不满的甚至于只会听从本能的野兽,并以此哀号自己是“被压迫着的男性”。这一论调极大地迷惑了很多同样被排斥的男性个体,并以极低的理论门槛吸引了许多拥趸。而对现实男性抱有戒心的女性主义者,大多是由于在现实中的确受到了性别歧视后而起来发声,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女性主义者在对待男性的态度上的忽视。

第二个可能遭遇的失败性是“偶像崇拜”。由近几年国内引进翻译出版的女性主义著作可以看出,占比较大的一般为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女性主义理论,这其中在国内影响力最大的非上野千鹤子莫属——这也造成了一定问题。按照上野千鹤子的传播语艺策略,她将自己的著作分为两面,一面是较为通俗便于理解的,如《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厌女》,另一面则是具有一定门槛的,如《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为了活下去的思想》,这就造成只读其通俗著作的部分所谓“女性主义者”大多陷入到了“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中的陷阱中去。他们中的少数人或为了流量,或因认知局限,有意把上野千鹤子塑造为“女性主义偶像”。意图“造神”,但也很快造成了一定反噬,国内某些民族主义自媒体对上野的言论断章取义,意图以身份政治路径全面否定上野千鹤子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此外,还以所谓婚姻问题,极力诋毁上野千鹤子,意图证明人品恶劣者之言论皆不可信。当然,从德波的景观概念和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视角来看,上野千鹤子这一形象确实成为了互联网女性主义的一大景观,国内女性主义者大多以读过其著作为荣,极少有人对上野的理论进行过系统反思或批判。但显然,女性主义理论的反思或批判的空间决不能拱手让给极端平权分子。

第三个可能遭遇的失败性是“符号阉割”。许多女性主义者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父权制,但父权制在如今所处阶段的策略是:一方面将性别特权让渡给部分现实女性,另一方面则将更多的现实男性当作牺牲品推到斗争前线,让许多不具备反思能力的男性忽略了问题关键所在,转而向不成熟的互联网女性主义进攻。这样只会进一步加剧男女对立,无论是谁都无法在这场与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获得优势。此外,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意识形态伴随着新自由主义这一载体在塑造的同时也侵蚀了相当一部分小布尔乔亚的意识形态,使其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提出的两性“平等”策略恰恰是与真正的两性平等相悖离的。同时,父权制符号系统的匮乏不再只用“女性”作填补,而且还用等级制中的劣势男性作为“次品女性”作为新的牺牲品。女性主义者如若不能分辨出父权制符号系统的诡计,便会极易误伤同被性别压迫着的现实男性,这反而不利于两性的团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女性主义若只是停留在对社会现象的解构或是意识形态的批判上,必然会遭遇失败性。但如果能注重于社会参与和对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改造,那么至少能达成最低限度的性别平等——与周围人的性别观念上的平等。


女性主义失败性问题(几个月前的文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