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舜是平邑之魂 ——在平邑县历史学会2019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2021-12-20 11:36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舜是平邑之魂

——在平邑县历史学会2019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2019-01-12

王照伦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宗亲,上午好。

我代表平邑县历史学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舜,是平邑之魂。

舜,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

平邑,是舜的故里。《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在平邑县铜石镇东,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北诸冯、南诸冯和诸冯铺,这里就是舜帝出生的地方。

由于诸冯地处浚河岸边,洪涝灾害频仍,为了躲避水害,舜就搬迁到南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就是孟子所说的“负夏”。负就是被、背面、北部、北边的意思,负夏不是1个具体的地点,而是一片广大的区域,据考证,就是浚河南面、平邑县南部山区以北地势比较高的大片土地。在平邑县的这一地区有一系列的舜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通过考古被发现,主要有地方镇的樊家台遗址、铜石镇的南锅泉遗址、平邑街道的蔡堡子遗址、流峪镇在洼子地遗址等等。这些地方都是舜帝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也作证了司马迁的《史记·帝舜传》里所记载的,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大家知道,舜的道德水平十分高,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孝感动天),因此舜被帝尧看中,不仅把两个女儿许配给舜为妻,还把帝王的位子禅让给舜,使得舜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通过举孝廉做官的第一人。由于舜的道德感召力十分强大,如果他在一个地方住上一年,许多人慕名而来,来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地方就会形成一个村镇,就是司马迁所说的“一年成聚”。如果舜在一个地方居住两年,聚集的人可以多到让这个地方成为一个城市,就是司马迁所说的“二年成邑”。如果舜在一个地方居住三年,投奔他的人就可以使这个地方成为一个大都市,就是司马迁所说的“三年成都”。据说,四川省的省会成都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据考证,舜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通过举孝廉做官的人。由于舜的品德高尚,加之舜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这些美名传到帝尧的耳朵里之后,尧就把两个姑娘嫁给舜为妻,并且把帝王之位传给舜。这在中国历史上成为美谈,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做什器于寿丘……”。司马迁的如上记述,都是发生在平邑的事情。

当年舜帝在平邑街道的舜帝庙村到凤凰庄一带的历山东麓耕作,由于凤凰庄里的凤凰戏弄了正在耕作的神牛,神牛怒不可遏,拉着犁向东北方向狂奔。当跑到雷泽湖向浚河泄洪的排水沟边时,从沟上一跃而过,此后,这条沟,就有了“跃牛沟”之称。

越过跃牛沟之后,犁铧受到巨大冲击,舜帝感觉犁铧晃动了,在舜帝感觉犁铧晃动的地方,后来建立了荒里村。

神牛继续狂奔,舜帝感觉犁铧晃动得越来越厉害了。于是,就给晃动的犁铧加了一个塞子,平邑方言读塞子为寨子。后来,在舜帝给犁铧加塞子的地方,建立了陈家寨村。

神牛继续狂奔,当跑到仲村镇、武台镇、保太镇三镇交界的地方,犁铧经受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剧烈冲击,终于从犁上掉了下来。平邑方言掉,也叫落。在犁铧落地的地方,后来建立了东乐里村、西乐里村和南乐里村。

神牛被舜帝制服之后圈到牛圈里。在舜帝圈牛的地方,后来建立了牛家庄村。

舜帝在耕历山的时候,搭建了一个草棚子居住。舜成为帝王之后,这个草棚子被当地居民称之为“大殿”,就是宫殿的殿。在草棚子的南边有一个水塘,是舜帝让牛喝水的地方,当地方言把水塘称之为“汪”。后来,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大殿汪村。

由于舜帝耕过的地方十分适合耕种和居住,于是,一系列的密集村落出现在平邑大地上。最著名的有从保太镇的孙家武阳到平邑街道南阳的一溜十八阳,还有从卞桥镇的杨庄到地方镇的东固的一溜十八村。

这一系列的地名、传说和典故,作证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耕历山”就是发生在平邑的事情。平邑成为中国种植业的发源地,就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舜帝当年在现在的平邑街道和仲村镇西的雷泽湖畔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渔网,并且教会了附近的居民捕鱼。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所说的“渔雷泽”。中国的捕捞业由此而诞生。

舜帝当年看到现在的卞桥镇西的金线河西岸的安靖村一带的土壤十分适合制陶,于是就教会了附近的居民制作陶器。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所说的“陶河滨”。中国的工业由此而诞生。

舜帝一鼓作气,在教授当地居民制陶的同时,在现在的卞桥镇桃丘脚下教会了附近的居民制作了一系列的生产和生活用品。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所说的“做什器于寿丘”。当时的桃丘,就是现在的塔佛山。最早,塔佛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桃丘”,原因有两个,一是桃丘的形状和桃子十分相似,二是在桃丘上自然生长着一些桃树。当地居民有给老人做寿的习俗,在桃子成熟的季节寿宴上总会摆放几个桃子,就是在桃子没有的季节也会使用面粉蒸几个桃子摆在寿宴上以图吉利。这样一来,在当地桃和寿几乎成为同义词,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年代桃丘就被人们称之为寿丘。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有人在寿丘上建立了寺庙、修建了佛塔,人们逐渐把寿丘称之为“庙岭”,意思是在岭上建了庙。至今,老百姓仍然称之为“庙岭”。把庙岭改称为“塔佛山”是官方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从任何意义上讲,寿丘都是一座丘陵(老百姓称之为“庙岭”就是如此)而不是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卞桥镇驻地看一下。将寿丘改称为塔佛山,不仅名不副实,而且淹没了一段历史。

如上所述,平邑县的卞桥镇是中国工业的肇始之地,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中的种植业、捕捞业、加工业都发生在平邑。因此,平邑县是中华文明的发轫之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综上所述,舜,生于平邑,长于平邑,成名发迹于平邑,这一史实借用一句法律术语说就是:有完整的证据链。大家设想一下,在舜生活的年代交通十分原始,舜不可能在诸城出生,在菏泽打渔,在济南耕地,在定陶制陶。靠谱的情况只能是:出生、打渔、耕地、制陶的地点步行一天能够走一圈,而平邑的诸冯、舜帝庙、卜家崖正好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因此,舜生于平邑、长于平邑、成名发迹于平邑,还可以质疑吗?

今天,在此,我呼吁国内外有识之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把舜这块名牌擦亮,使之成为平邑县、临沂市、山东省、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宝库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新年刚过过去,春节即将来临,预祝大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万事顺达。

谢谢大家!


舜是平邑之魂 ——在平邑县历史学会2019学术年会上的讲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