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战史
大德意志师是二次世界大战中隶属于纳粹德国陆军的最精锐部队之一。 是除了SS党卫军以外装备最精良的国防军部队,最初成立时为摩托化步兵师,1943年后改制为装甲掷弹兵师。 步兵师“大德意志”
Infanterie-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
装甲掷弹兵师“大德意志”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


存在时期:
1942年3月12日—1945年5月8日
国家或地区:
Flag of Germany 1933.svg 纳粹德国
部门:
纳粹德国陆军
种类:
步兵师 / 装甲掷弹兵师
别称:
die Feuerwehr (消防队)
参与战役:
Barbarossa, Orel, Kursk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
哈索·冯·曼陀菲尔中将

标识
师旗

Gddivpen.gif
袖章

Cuffti2.gif
肩章

WMacht H PzGrenDiv „GD“ OR4-1 Mannschaften h 1945.svg 历史

创立与发展 大德意志部队起源于柏林的守备团级单位,另有一部分成员来自于德贝里茨陆军学校(德语:Truppenübungsplatz Döberitz)的步兵教导团 (Infanterie-Lehr-Regiment)。1939年6月12日,柏林守备团(Wach-Regiment Berlin)被授予“大德意志”步兵团(Infantry Regiment Grossdeutschland)之名。并与德贝里茨陆军学校(德语:Truppenübungsplatz Döberitz)的步兵教导团合并为“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团,下辖四个营。同年八月,此新成立的步兵团开始加入元首护卫队(德语:Führerbegleitkommando) (FBK) 的任务,与其他部队共同负责元首总部 (FHQ) 的防务。
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对苏联的东线战争,大德意志托化步兵团被编入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
1942年3月东线战事暂时平静,该团也接到了扩编的命令,随后被撤往奥廖尔地区休整。在4月正式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原团改制为第一步兵团,并补充在柏林组建的第二步兵团。该师还获得一个装备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的装甲营、一个突击炮营、一个侦察营、一个反坦克营、一个通讯营和一个防空营。扩编完成后,该师加入第48装甲军,参加“蓝色方案”,目标是攻占斯大林格勒,然后向高加索进军。8月时该师抵达距离莫斯科仅100英哩的热泽夫突出部,与第9集团军一起死守以抵抗苏军发起的大反攻。10月初,下辖第一、第二步兵团被希特勒分别赋予荣誉称号“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大德意志燧发枪兵团”。
1943年2月,大德意志师参与第三次卡尔可夫战役,虽成功完成夺回卡尔可夫的任务,但该师并再次遭到重创。5月该师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改编后的大德意志师包括一个装甲团,且每个掷弹兵团皆配置 Sd.Kfz. 251半履带车营、侦察营、工兵营。虽然名为装甲掷弹兵师,但其装甲化程度已可类比一个装甲师,并配备了当时数量还很少的虎式坦克。在完成换装后,1943年6月,大德意志师加入第四装甲集团军的第48装甲军,为堡垒行动做准备。7月初,大德意志师补充一个连的豹式坦克并参与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由于一连串的激战,损失惨重被调回到法国休整。在1943年11月之后,该师在东线不断从一个防线转向另一个防线,甚至被分为几个战斗群,分批在第聂伯河防线上救火。

1944年3月,该师跟着残破不堪的南方集团军群撤往罗马尼亚边境。4月,该师在边境城市雅西同苏军作战,以掩护友军撤往比萨拉比亚。
1944年11月,大德意志师一路西撤到东普鲁士,尽管部队伤亡惨重,但德军统帅部相信大德意志师仍然能够起死回生,因此将该师扩编为大德意志装甲军,除原大德意志师外,编入勃兰登堡师及其他残存的各级部队。
1945年1月,大德意志装甲军在东普鲁士持续对抗苏军,但下属的勃兰登堡师、赫尔曼.戈林师则奉命调往他处作战。1945年3月,该师兵力已减少到4000人左右,最后由梅梅尔桥头堡登船撤离,转到皮劳继续苦战直到战争结束
编制
装甲掷弹兵师(自1943年6月23日起)
-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
- “大德意志”装甲燧枪兵团
- “大德意志”装甲团
- “大德意志”装甲侦察营
- “大德意志”装甲猎兵营
- “大德意志”突击炮营
- “大德意志”装甲炮兵团
- “大德意志”地面防空炮兵营
- “大德意志”装甲工兵营
- “大德意志”装甲通讯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