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界观察:理想起诉“理想”事件持续发酵,最后会如何收场?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扛把子,理想汽车不论是销量上还是宣传营销上无疑都会引发舆论关注,虽然其自诞生起也遭遇了几次舆论风波,但都化险为夷,并且销量还节节攀升,着实表现不错。

而近日,理想汽车因起诉一家店名中带有“理想”的汽车贴膜店(下称贴膜店)并索赔120万的事情而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而这也再次将理想汽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相关方曝出的民事起诉状显示,理想汽车以“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将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理想汽车贴膜工厂的主体)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停止侵权,更改企业名称,并登报致歉及赔偿。

而贴膜店老板则表示,自己的小名就叫理想,所以开店时便叫“理想汽车装饰”,后来更名为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此事经网络发酵后引发广泛争议,有诸多网友质疑理想汽车巨额索赔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此后,7月24日,理想汽车法务部在社交媒体针对该事件进行了说明,表示:

一、我们并非因为普通的【商标侵权】而起诉对方,对于【理想】一词的使用在生活中非常广泛,我们尊重社会各界合情合理使用,也无意采取法律手段。
二、我们起诉的原因是该店【冒充理想汽车官方】进行销售、团购等在内的商业活动,并被当地车主举报。对于此类【冒充理想汽车官方】造成消费者混淆的行为,我们将坚持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而贴膜店老板也在社交媒体发表视频,称让理想汽车“亮证据!讲实话!”。

由是观之,目前“理想起诉理想”一事仍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阶段,具体谁有理在法院未下达判决前恐怕并不能给出定论。但是对于此事的影响我们还是可以分析一二。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通过起诉该贴膜店并进行巨额索赔,确实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类似的“涉嫌商标侵权”行为能够得到一定遏制。
但从品牌形象培育和口碑心智的角度来说,理想汽车此举恐怕得不偿失。至少从目前的网络舆论来看,就此事件网友对理想汽车的评论并不友善,尤其是向该贴膜店进行超百万的索赔额度,更是没有十分之必要,即使理想汽车赢了官司,恐怕也会输了格局。

如果理想汽车正常起诉,将索赔额度降低至一元,或许既能起到维护自身权益且以儆效尤的作用,也能赢得不错的口碑。反之则可能受到舆论反噬,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这种操作对于后来者而言,也应予以重视。

至于这件事会如何收场,无外乎三种结果,其一是按照正常程序审理终结,理想汽车或许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法律结果,但是从舆论上说,我认为是得不偿失的,当然如果理想汽车获胜后宣布放弃索赔,这或许也是个不错的结局;其二则是理想汽车败诉,那么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就更是划不来了;其三则是双方握手言和,目前来看这种结果对于双方而言都算是不错的结局。
写在最后:
虽然从诞生之初理想汽车就面临各种争议,但是从目前的销量结果来看,理想汽车无疑是发展的最好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3.26万辆,同比增长150.1%。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交付量达到了13.91万辆,已经超过其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同时在业绩上也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一季度利润超9亿,相比于仍在亏损的蔚来、小鹏而言表现更为出色。对于此次事件的后续进展,我们也将保持关注。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蓝湛,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