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我们的视角出发 | 竞赛单元初审评委谈

2022-10-31 12:48 作者:费那奇动画周  | 我要投稿


图片

今年,费那奇动画周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投稿七百余份。面对这些饱含作者心血的结晶,五位虽耕于不同艺术领域但有着相同艺术热忱的评委严阵以待,在无数次交流与“交锋”中选出了最终入选正式展映的作品。

这一场筛选耗人心力,但更加动人心弦,尤其每当看到好的作品时,大家的疲惫都会被刷新,兴奋地讨论起来!每一位评委都独具慧眼,他们有不同的审美、不同的标准,要想知道他们的心得,就快来读一读下面五篇小作文吧——


用直觉而不是理性标准感受每一部动画,疏离感和不确定性会吸引我。

7月初的时候,很开心受到费那奇动画周的邀请参与到今年的初审工作。我平时的创作主要在绘画方面,包括绘本、插图、版画等,也一直与动画导演合作,还曾经参与了2019首届费那奇北京动画周动画宣传片《周末》的美术设计和场景设计。刚收到邀请时,我是有点忐忑的,荣幸之余也把这次评审当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篇小作文带有我明显的专业背景和强烈的个人喜好,如有不恰当之处还请大家见谅。

从7月到9月,我分三个阶段看完了700多部作品,最后选出了76部个人榜单作品。本届国内和国外作品数量比较平均,片长在十几分钟的特别多,有些甚至超过二十分钟。探讨战争、性别、家庭、亲密关系、社会问题等现实作品呈上升趋势,在实验性和材料多样性融合探索方面都让人惊喜。就个人而言,我在选片中很果断,一般只有Yes或No两种选择,没有太多犹豫和中间地带。

做选择时依赖的也并不是主题、叙事、技术、美术、节奏、音乐等常规的理性标准,而是一种直觉。这跟绘画时的直觉很相似,是感性的,模糊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但这个直觉背后始终包含着一种足够喜欢的力量,就是要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一时刻击中我,让我有想再看一遍的冲动。它可以是诚恳的表达、强烈的作者性,也可以是轻松的幽默,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觉效果。有些时候,片子的疏离感和不确定性特别吸引我,会带来很多思考和想象空间。

图片
Noir-Soleil | Marie Larrivé

我的宝藏清单很长,Marie LarrivéNoir-Soleil是我TOP 1的作品。喜欢的开始是源于它独特的美术风格,每个静帧截图都能成为一幅精彩的绘画。在人物造型平面化设计、场景风格方面隐约有Alex Katz和Peter Doig的影子,刚好这两位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艺术家。作者对于色块的主观归纳让画面具有独特的秩序感、光线色调的冷暖变化丰富,配合手绘留下的肌理痕迹,产生出一种迷人的孤独氛围。与故事中陌生的亲情,一段突入其来的过去相得益彰,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动。

图片
Steakhouse | Špela Čadež

Špela ČadežSteakhouse是一部讲述婚姻生活的暗黑作品。整部片子的创作视角特别好,抛弃了我们习惯看到的家庭生活中的温暖和爱,直视亲密关系里的恶意:以爱的名义产生的控制、伤害……贯穿全片的窒息感有时让我喘不上气,却也极度享受这种婚姻里的真实和疼痛。画面的美术风格独树一帜,景深效果、烟雾质感以及对一些生活细节的处理也非常细腻。

还有BestiaAu revoir JérômeBird in the Peninsula也在我的清单前列。

图片
Bestia | Hugo Covarrubias

好了,珍贵的作品需要被更多人看到,期待这些好作品在大银幕上跟观众见面。最后,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和信任,让我的这个夏天变得如此有意义。



感受动画的热情和心动,为趣味、敏锐和细腻而兴奋。

我每年都很期待费那奇动画周的片单出炉,每回的线下影展上都会遇见令人欣喜很久的作品和非常值得一遇的人。

今年,很高兴可以作为700多部投递作品的五位初审之一。对每年费那奇动画周影展的喜爱,让我心中早已有了一个审片的标准。然后,我个人会被有趣味性的、有敏锐又细腻感受的作品的吸引,还有那些与年龄和从业年头毫无关系的,那种对动画保有第一次尝试的热情的作品,能感受到作者看见动画最终呈现时一定是更加心动的样子。非常喜欢罗丝佳《刀雨-Be Gone》蔡采贝《银幕》,它们都是会使我兴奋很久的作品。

图片
银幕 | 蔡采贝

好在有五位初审,能让这很个人的选择结果成为了更多个人的选择结果,也能够互相补足在大量阅片疲惫中丢失的信息。会有一小部分作品是在其他初审推荐和再一次观看后大家才解读到了作品的可爱之处,才被找回。就像《我们丢失的东西会想找到我们吗?》这部可爱的学生短片。

图片
我们丢失的东西会想找到我们吗?| 李贵鲜 傅凌霜 庄宇民 焦雪晨

当然也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没能入选,它们已经保存在每位初审心里的个人喜爱的名单中,也很希望它们有机会在其它地方被更多观众看见和喜爱!
恭喜今年入围的作者,仍然非常期待在费那奇动画周的大银幕放映厅中,再次更完整地认识今年入选的所有影片和作者!



动画可以承载社会责任,成为反映时代的镜子。

我是费那奇的忠实粉丝,但是每届费那奇开展我在学校恰巧都有课要上,每次我只能看着课表小心翼翼地挑选场次、火速买票,即使赶上最忙的时候也要把最热乎的竞赛单元都看一遍。到了现场马上买本今年的官方展览文献,回去给朋友疯狂安利自己最爱的作品。结果没想到我成为了今年的初审评委,真的是激(追)动(星)万(成)分(功)。

我很高兴能在今年看到很多讨论社会议题、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其中SteakhouseJamji Flower是我此次特别喜欢的两个作品,前者关注的是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后者在隐晦地“明示”着不易察觉的家庭中儿童猥亵的隐患问题。

图片
Jamji Flower | Areumsaemina Lee & Hyunsoo Oh

我认为,独立动画除了作为影像艺术,追求个性的表达和不一样的审美意趣之外,其实它也是传播文本,是大众交流的媒介。动画创作这件事对于我自己来说,是有必要承载着社会责任的。独立动画是作者观念输出的窗口;也是记录社会大众生活、反应当下时代的镜子;从网络时代开始,独立动画更是以戏谑又真诚的方式,有意或无意地记录着人类精神状态,形成了一段段鲜活又独特的历史。它可以用来抒情、用来发疯,更可以用来为无法明言的群体呐喊发声。

我非常荣幸能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每一位用心创作的作者们,没有入选的朋友也不要难过,期待未来可以继续看到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动画更多的可能性!


关注材料的实验性和想象力的表达,感慨创作的初心。

我是因为费那奇动画周才了解到独立动画的存在的,之前提到动画只会想到迪士尼、皮克斯、吉卜力之类的商业动画,去年在和费那奇动画周的朋友录过播客之后,不但开始对独立动画感兴趣,而且会更加自觉地思考动画和电影、戏剧等其他媒介的关系。所以当接到今年费那奇动画周初审的邀请后,非常兴奋也非常珍惜这个海量阅片的学习机会。

在观看今年报名的700多部作品中,我重点关注了表达主题与美学风格两个方面。

关于主题,比较欣喜地发现既有多部作品在关注战争、环保、政治这样的大主题,也有不少作品聚焦于电子产品对人的改变、工作对人的异化、隐秘的心理问题、与宠物的情感、女性的处境和衰老死亡等更加日常的议题,不少议题都有着伤感甚至伤痛的底色,但也有不少作品充满轻松、幽默,甚至发散着温柔的人性光辉。不同的议题与主题,折射着不同国家与地区中当下生活的不同侧面,由于独立动画的作者性,让这种折射更具私密感,也让观看本身变成了了解与我们同时代的其他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隐秘窗口。

图片
Bird in the Peninsula | Atsushi Wada

不同的媒介有其不同的魅力,相比电影的实拍或CG技术,动画其实拥有更加自由的想象力,这种自由不但可以拓展形式美学,也有助于拓展表达的内容,所以在美学风格上,我会重点关注视觉风格和对声音的探索,对现场感、心理时间、自由空间的描述,以及对创作材料本身的探索。比如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来自日本的Bird in the Peninsula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放大,描绘出某种禅的味道,非常奇妙;而进入平行宇宙单元来自德国和克罗地亚的11则用自由的线条和色彩描绘了足球赛场上的血脉喷张的现场感,极富感染力。

图片
11 | Vuk Jevremović

对于已经进入主竞赛单元和平行宇宙单元的作品这里暂且留个悬念,希望大家到时候自己去观看,感受。还有一些未能入围的作品,我个人也觉得很不错,想特别提一下: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Butterfly in My Body和来自法国的Les Petits Pois都在通过动画细腻地描绘身体不同器官的质感与感受;来自法国的How I Got My Wrinks以一种一切皆可动画的精神,非常轻松好玩地把真人、实物和动画相结合,以孙子和爷爷对话的方式,创作了一部关于动画的动画;来自美国的Todder Talks通过爸爸和婴儿的对话,巧妙地利用了婴儿出生后在不同时期的“语言特点”,并且形象地将其视觉化,温馨又好玩。还有一些作品在通过动画表达更加抽象的思考,比如来自韩国的Dilemma就在通过视觉展现困境,富有想象力。来自葡萄牙的The Girl Who Stood Still就通过一名交警帮助一个迷路的小女孩,描写出一种充满善意和美好的友谊……

图片
刀雨-Be Gone | 罗丝佳

观看过程中,看到多部以戏曲、水墨、壁画为元素或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的作品,既有欣喜的地方,也有遗憾之处,这些作品也促使我思考一件事情,或许我们很有必要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大量阅片来熏陶学习,从而更自觉地拓展创作的观念与意识,丰富审美的视野,提升叙事的能力,激发实验精神,从而借助自由的想象,把一切作为创作的元素,转化为更加自觉的表达,更有创造性也更有作品感。在这一意义上,费那奇动画周的放映与交流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窗口,我也看到身边不少朋友在每年的展映期间几乎是浸泡在剧场里如饥似渴地观看、讨论。

最后,让我感慨的还是创作的初心,构思、叙事、视听、材料等,终究是帮助我们表达的工具,最能打动人的,首先是作品想要表达的精神,以及凝结在创作过程中的用心程度;但另一方面,唯有在构思、叙事、视听和材料上更自觉也更自由,想象力才能生出翅膀,真正想要表达之物也才有可能更加准确也更生动地被观众感知。


认真观看每一部报名作品,与动画中的灵魂相遇。

作为动画周组委会的成员,我在这个初审评委组已经工作到第四年了。

为了提供充裕的看片时间,每年在为期3个月的报名周期内,我们会同步给初审评委观看每部报名影片。到了每年9月截止日期前后,投递量激增,初审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作者投递给我们的作品,评委们起早贪晚,最后阶段甚至熬夜观看,再花上一整天时间讨论最终入围名单。

让我感慨的是,每年的初审评委都极其负责,讨论起来也都是极为较真,为符合各自选片标准的作品据理力争。但我一直觉得每年花这番力气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认真仔细,才能和作品中的灵魂相遇。

图片
Letter to a Pig | Tal Kantor

我可能无法仅凭只言片语就说出什么样的动画就是好作品,但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在有些动画中融入了作者的一部分灵魂。它们或在人物的某个瞬间的神态中,或在一连串准确细腻的动态里,或在一句绝妙的台词文本中,或在整体结构精巧的营造下。当你和那部分灵魂相遇的时候,会获得非常美妙的、不同寻常的感觉,仿佛是进入到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边境地带。

图片
虎的局部 | 沈杰

万分期待,在11月下旬费那奇动画周的大银幕上,与观众共同观赏那些温暖的、细腻的、深刻的、直击心灵的作品,再次感受用眼睛触及灵魂的震撼瞬间。


费那奇动画周·2022北京 执行组委会(持续更新)

艺术总监:朱彦潼

影展策划:陈莲华 陈晨

学术总监:卫诗磊

展览策划:刘豪格

主视觉艺术家:彭浩旻

媒体外联:苏小楠

媒体责任编辑:张竞尧 陈诚

美术设计:旦地冷

执行统筹:包悦 李怡然 金世浩 郝英洁 程铭 张晨曦

翻译统筹:陈莲华 霍笑妍

/

本文撰稿:陈诚

本文美术设计:旦地冷

本文编辑:陈诚 张竞尧

本文校对:朱彦潼 张竞尧


从我们的视角出发 | 竞赛单元初审评委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