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秉,后天生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于车毂而造车,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的作用;糅和陶土制作器皿,有了器皿内的虚空,才发挥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虚空,才发挥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之所以能给人以便利,是因为它营造的"无"发挥了作用。 修道的真相就在于此!你看古往今来,有多少修佛道者打坐念经,炼丹,各种方法各种修行!你要说他对,他们这种刻意的修行以及甚至刻意的修炼方法,怎么看都不像无为自然之道啊?反而像执念入魔!但是三万八千法门,均有修炼成仙者,而且他们的方法也确实很多时候都有用,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他们的修的“有”就形成了一个“房子”,保护了他们避免受红尘所扰,然而这个房子本身就是由红尘或有为之法所堆砌的!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些刻意修道者用刻意之法还能够成功呢?就是因为他们利用这些刻意之法进入了“无为自然虚空”的境地!看似他们修道炼丹炼金丹修的有,追求的是有,然而真正能够成功的都是凭借那些方法进入“无”的领域的人!是以“有之以为利,成为了自己进入虚空的方便法门;无之以为用,真正合于虚无才真正能够体会其中的妙用”! 我们平时修行的有为之法,听的各种道法,佛法,就形成了类似于一种“自修室”,在这个自修室的包裹下,你在里面可以更好地进入,融入“虚无之境”!这是自修室的意义。倘若有一天,你能够说一念即空,马上就能空了,那就不再需要自修室了,也再不需要什么佛法道法了,因为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融入虚空,而你融入虚空的本领已经被磨炼得如火纯青了,这个本领融合了你所有的佛法道法,而且不可思议,无法言说。 佛法道法你记住了,依然可能遗忘,就像很多人,读道书的时候,什么都能理解,真正遇到事了,什么都忘了。所以,实修!在事上修炼,经历人生的各种劫难就必不可少了。你平时所修的这个自修室,是“有”!这种“有”就注定了它会被摧毁。倘若过于依赖这种有,当它消失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很多人修道一辈子,打坐念经是挺舒服的,然而当“自修室”灭…… 同时,我们这个有形的世界和那个虚空世界的关系也是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同时更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