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呢

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呢?在很久之前我就有在想这个问题了。大家好像不压榨掉自己最后的一份价值,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一样。

细数人生的过往,大多数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从可以清晰记得事情开始,就一直在学校上学了。一直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和大学。高中升大学阶段遇到了些许困难,不过最后考上一个本科院校。
当然我的父母也是和大多数有子女的家庭一样,一直竭尽全力的支持着我的求学之路,我对此深怀感激。在我眼中我的父母已经是很好的了。
我见过那些比我聪明并且比我有天赋的孩子,他们本可以去更好的院校上学。但是在家人的反对之下无奈只能上一所比较差且自己不喜欢院校的不喜欢专业,对此我只能深感遗憾。对比之下我还算幸运的。
在这个信息急速流通的年代,我看过深夜加班猝死的年轻人。并对此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因为我和他学的是同一个专业的,再过两年我就毕业了。如果毕业我找本专业工作的话,他的工作就是我这个专业毕业要做的工作。也看过即使烈日炎炎为了省钱不愿意开空调得热射病住进急救室的病人。甚至更有甚者在某平台提问讨论咖啡是否能续命之类的问题。
尽管我知道钱很重要但是与我们的健康的活着相比之下,忽然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明明是为了赚钱更好的生活,但最后却连生命都搭上了,明明是为了省钱但是反而付出了更多。还有关于咖啡续命的问题,困了就应该去休息不是么,要知道生产队的驴也不会为了工作去用鞭子抽打自己。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工作,但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其实我们很难成为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活在家人亲戚的期望中,活在为了不断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的道路之上,活在消费主义铺设陷阱里。我们可以决定的事情其实很少,所以注定难以成为自己。
有一位作家写的一句话很好,“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而并非真实存在。”细想之下似乎真的是这样。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为了购买自己能力之外的身外之物拼命压缩现有生活的质量,让自己过得很辛苦。为了多年后的好日子牺牲此时此刻可感受到的一切,可这样真的对吗?
我们很难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努力过好每一天才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在很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前辈们,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现世的人身上。提出了很多很棒的观点,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等。
而现在的我我想要把人们的重心,从未来的三十年拉到现在。让大家更加注重此时此刻当下的生活。活在每个必将到来和逝去的当下,这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那些圣人们,早在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答案了,朱子告诉我们,要全性保真不以为物累形,孔子告诉我们要穷则独善其身,老子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可大家为什么就不明白呢?总是让自己活得无比辛苦。
我们应当活在每个必将到来和逝去的当下。对未来可以有些许担忧,但也不必太过担忧。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工作,消费,生活,还有不要忘记学习。最后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就更好了。
我的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大家都可以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