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8全球及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研究报告(简版)
全地形车(ATV & UTV)(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全地形车具有宽大的轮胎能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而且能降低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使其容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可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
全地形车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十三五期间(2017至2021),2017年全球全地形车市场规模为8145.97百万美元,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根据本公司最新调研显示,2021年全球全地形车市场规模为13716.95百万美元,2017-2021这五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91%。
十四五期间(2021至2025),预计2025年全球规模将达到17065.65百万美元,2021至2025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5.61%。

市场上的主要全地形车生产商包括Polaris,Honda,BRP,Kawasaki和环松等,全球前五企业市场占比近70%,高端市场大部分由国外企业垄断,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较为激烈,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化发展。
全地形车的主要消费地区为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超过大部分的市场。同时,亚太近些年经济发展很快,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在下游市场中,全地形车可以应用在工业和娱乐,其中娱乐是最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占有82.30%的市场份额。
虽然全地形车带来了一些投资机会,但是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比较难以进入,过小的企业规模或技术开发投入不足,都难以跟上新技术的发展步伐,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及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研究小组建议如果只是有资金,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下游客户的支持下,不要贸然进入全地形车领域。
全地形车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和在创新的战略引导下,行业龙头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国内大排量发动机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行业内一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已具备发动机、车架、 变速箱、驱动桥、平衡重等多项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在产品的设计理念、工艺技术、可靠性能、配套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虽然我国全地形车及大排量摩托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 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整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配套件,多年来配套件尤其是关 键配套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 距。行业内生产企业以及后进入行业内的企业更愿意从事整车的生产,使得零 部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气元件、动力部件等过于依赖进口。
进入全地形车行业壁垒
【技术壁垒】全地形车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而按时、优质地向客户交付符合要求的产 品,需要以优秀的设计研发能力为基础。因此,设计研发能力是全地形车企业 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体现。全地形车的设计是一个多参数、 多目标、多约束的求解和优化问题。 全地形车的研发制造对工业设计、电喷技术、多气门水冷发动机技术、轻 量化技术等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生产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及专业人才进行开 发,从整车的外型设计、部件匹配实验、安全及环保合乎标准要求,都对生产 企业的技术研发、自有知识产权等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全地形车在休闲娱乐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全地形车动力引擎技术、悬挂能力、外观设计 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知名厂商设计、制造的引擎在户外动力产品上的安全、 可靠性必须赢得市场取得市场的信赖。
【环保、安全认证壁垒】国内全地形车、摩托车产品主要出口北美、欧洲等区域,这些地区对于产 品的环保、节能、安全性能方面要求极为严格,产品必须通过相应认证,否则 无法进入上述地区。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环保、安全意识的加强,欧美等发达 国家越发关注环保、安全要求,也日渐提高了进口产品的环保、安全指标要 求。 环保方面,以 EPA、欧 IV 等排放认证为代表,国际市场对全地形车及摩托 车产品设定了诸多环保认证标准。通过产品认证是企业进入相应区域市场的前 提,新进入企业产品因技术、生产管理等原因,在短期内很难完全达到上述标 准,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环保认证壁垒。
【环保、安全认证壁垒】国内全地形车、摩托车产品主要出口北美、欧洲等区域,这些地区对于产 品的环保、节能、安全性能方面要求极为严格,产品必须通过相应认证,否则 无法进入上述地区。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环保、安全意识的加强,欧美等发达 国家越发关注环保、安全要求,也日渐提高了进口产品的环保、安全指标要 求。 环保方面,以 EPA、欧 IV 等排放认证为代表,国际市场对全地形车及摩托 车产品设定了诸多环保认证标准。通过产品认证是企业进入相应区域市场的前 提,新进入企业产品因技术、生产管理等原因,在短期内很难完全达到上述标 准,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环保认证壁垒。
【销售渠道壁垒】为了迅速扩大市场覆盖、降低销售成本,落实产品售后服务承诺,维护品 牌形象,国内外大部分知名厂商均在目标销售区域通过设立子公司或者开发经 销商并与其约定价格政策、区域授权、物流政策、推广支持、售后支持等方面 权利和义务方式拓展销售渠道,销售渠道的模式、数量及质量直接影响公司销 售业绩的实现。出口企业海外经销渠道的数量及质量方面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 要求,海外销售网络的建立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还需要对外海市场的法律 法规、消费者特征具有足够的了解;而经销商的数量和质量则直接取决于公司 积累的品牌声誉及管理能力。
【资金壁垒】我国全地形车行业、大排量摩托车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竞争加剧以及 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必须积极采用新型高效工艺技术及设备,不断 提升品牌附加值。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也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形成较强的采购和销售议价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行业后续发展的资金门槛将不断提高。
全地形车行业发展趋势
全地形车电动化趋势初现。在全球推崇碳中和、电动化为趋势的大背景下,全地形车采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新趋势。全地形车由于主要行驶于沙地、雪地、林地等极端环境,因此发动机启停及变速工况较为复杂,对发动机中低转速区扭矩要求较高。当前市面上以燃油发动机全地形车为主流,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难以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而扭矩性能偏弱的全地形车则可能因瞬时出力不足而难以适应极端,多变的道路状况,且难以满足油耗指标、污染物排放等要求。
全地形车行业主要驱动因素

全地形车中国企业SWOT分析

延伸报告:【2022-2028全球及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
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1年全球全地形车市场规模大约为137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97亿美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66%。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2-2028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本报告研究“十三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全地形车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全地形车的产能、销量、收入和增长潜力,历史数据2017-2021年,预测数据2022-2028年。
本文同时着重分析全地形车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和中国本土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厂商全地形车产能、销量、收入、价格和市场份额,全球全地形车产地分布情况、中国全地形车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并购情况等。
此外针对全地形车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调研机构出版的完整版报告,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