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传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人,即山东省微山县人。刘表从小成名,位列“八俊”之一,身高八尺,容貌俊朗。由大将军掾进位北军中候。汉灵帝驾崩的时候,刘表代替王睿出任荆州刺史。当时山东一带起兵讨伐董卓,刘表也与义军合作,屯兵襄阳。当时袁术在南阳驻军,跟孙坚合兵,想出兵夺取荆州,就命令孙坚进攻刘表。孙坚中箭而亡,军队败回,袁术也就无法战胜刘表了。李傕、郭汜攻占长安的时候,想让刘表发兵支援,就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汉献帝迁都许昌的时候,刘表虽然派使者朝贡,但也向北与袁绍结了盟。治中邓羲反对刘表这样做,但刘表不采纳他的建议。邓羲因此托病辞官,一生都没有再效力于刘表。张济带兵进入荆州地界,进攻穰城,中箭而亡。荆州的官员都来祝贺,刘表说:“张济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来荆州,我这个做主人的没有以礼相待,才惹来了战争,这不是我的初衷,因此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派人收纳张济的部众;张济部众听说后,都很高兴,就归附了刘表。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带兵围攻张羡,连年攻打不下。后来张羡病死,长沙方面由张羡的儿子张怿接管,刘表打败张怿,向南夺取零陵、桂阳,向北占据汉川,握有几千里的疆域,掌管甲兵十多万。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候,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答应出兵却没有兑现,也没有协助曹操,而是静观其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劝刘表说:“曹操和袁绍相争,以后天下变成什么样,是受您影响的。您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发兵收渔翁之利;如其不然,就应该选择其中一方。现在您有十万兵马,却在观望。见到该支持的却不能支持,劝他们讲和又劝不了,双方最后都必然将怨恨集中在您身上,到时候您连中立都做不到了。曹操神武明哲,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投靠了他,他的势力必会强过袁绍,然后带兵直取江汉一带,恐怕您抵挡不住。所以我为您规划的方案是:不如把荆州献给曹操,曹操一定重用您;您就可以一辈子享福,后代也跟着沾光,这是万全之策。”刘表的大将蒯越也这样劝刘表,刘表迟疑不决,就派韩嵩到曹操那里探个虚实。韩嵩回来后,详细介绍了曹操的兵力和品德,劝刘表把儿子送到曹操身边当人质。刘表怀疑韩嵩被曹操策反了,很生气,要杀韩嵩,拷问跟韩嵩同行的人,知道韩嵩没有异心,这才作罢。刘表外表儒雅,内心多疑,这种事干了很多。
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对刘备很好,却不肯重用刘备。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出兵征讨刘表,队伍还没到荆州,刘表就病故了。
刘表生前偏爱小儿子刘琮,想立刘琮为接班人,蔡瑁、张允等人都支持刘表废长立幼,于是刘表把长子刘琦封为江夏太守,外派守护江夏,刘表死后,众人就立刘琮为接班人。刘琦和刘琮因此产生仇隙。蒯越、韩嵩和东曹掾傅巽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刘琮说:“现在我和大家占据楚地,守住父亲的基业,观望天下的变化,有什么行不通的?”傅巽说:“顺逆有大体,强弱有定势。身为臣子却抗拒主上,这是大逆不道;以新生的楚地势力对抗国家,不可能挡得住;依靠刘备对抗曹操,也挡不住。三者都是短板,想抵挡精锐的朝廷部队,这是灭亡道路。您认为自己比得上刘备吗?”刘琮说:“我不如刘备。”傅巽说:“假设刘备挡不住曹操,即使楚地可以保全,我们也难以活命;假设刘备能挡住曹操,那么刘备绝不会一直听您指挥。希望您不要再迟疑了。”曹操军队到达襄阳,刘琮献出荆州投降。刘备逃往夏口。
曹操封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十五人都被封为侯爵。蒯越为光禄勋;韩嵩为大鸿胪;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其余的很多人都当了大官。
刘表和袁绍一样,外貌威严,风度翩翩,名扬四海,也有所成就,都是了不起的人,但输就输在格局不够,宽厚的外表下藏着嫉贤妒能之心,大事决策上优柔寡断,不善用人,也不善纳谏,且跟袁绍一样犯了废嫡立庶的错误,放弃礼义而遵从私心,导致儿子不和,基业断送,这不是天不祐人,而是人不敬天。不敬天,则必遭天谴。世上的大部分天谴,也都是由人来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