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高中数学之 数列 篇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
1、定义:
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例如:a1,a2,a3,…,an,…,叫做数列,简记为{an}(n∈N+)。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第n项an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一项,也称为首项。下角标数1,2,3,…,n叫做项数。数列按照有限性可分为有穷数列(有限项)和无穷数列(无限多项)。
2、通项公式:
如果一个数列{an}的第n项an能用关于项数n的一个表达式来表示,那么这个表达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前n项和:
如果一个数列{an}的前n项为:a1,a2,a3,…,an(n∈N+),我们把这些数相加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一般记作Sn,则Sn= a1+a2+a3+…+an。数列{an}的前n项和Sn也能用关于项数n的一个表达式来表示。
4、利用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求通项公式:

5、常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为同一个常数m,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通项公式为an=m,前n项Sn=nm。
二、等差数列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叫做公差,记为d。
2、通项公式:
以首项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n∈N+)。通用形式为an=kn+b。(n∈N+)
推导:
①累加法:
在等差数列{an}中:an-(an-1)=d,
an-a(n-1)=d,
a(n-1)-a(n-2)=d,
……
a2-a1=d,
把这n-1个式子相加可得:an-a1=(n-1)d,即:an=a1+(n-1)d(n∈N+)。
②迭代法:
因为{an}是等差数列,
所以an=a(n-1)+d=a(n-2)+2d=……=a1+(n-1)d(n∈N+)。
3、等差中项:
若a,b,c三数成等差数列, 则b=(a+c)/2,2b=a+c,称b为a、c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a1为首项,d为公差
Sn=n(a1+an)/2=na1+n(n-1)d/2(n∈N+)
通用形式为Sn=kn²+bn(n∈N+)
推导:(分组求和法)
因为Sn=a1+a2+a3+…+an=an+ an-1 + an-2 +…+a1,
所以2Sn=(a1+an)+(a2+ an-1 )+…+(an+a1)
又因为a1+an=a2+ an-1 =…=an+a1,
所以Sn= n(a1+an)/2,
又因为an=a1+(n-1)d,
所以Sn=na1+ n(n-1)d/2(n∈N+)。
5、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下角标和的性质:
若m+n=p+q(m、n、p、q∈N+),则am+an=ap+aq。
证明:
因为m+n=p+q,
所以a(m+n)=a(p+q),am=a(m+n)-nd,an=a(m+n)-md
所以am+an=2a(m+n)-(nd+md)= 2a(p+q)-(pd+qd)=ap+aq。
②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数列{an+bn},差数列{an-bn}仍为等差数列。(可以利用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的通用形式为kn+b来证明)
③等差数列任意等距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举例:等差数列{an}的项为:a1、a2、a3、……、an、……,首项a1,公差为d,从中取出a1、a3、a5、……,首项a1,公差为2d,此数列为等差数列。(还是利用其通项公式)
④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k(k∈N+)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k,S(2k)-Sk,S(3k)-S(2k),S(4k)-S(3k),……仍为等差数列。
证明:设等差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n、k∈N+)
则【S(2k)-Sk】-Sk=【S(3k)-S(2k)】-【S(2k)-Sk】 = 【S(4k)-S(3k)】-【S(3k)-S(2k)】=…=【S(nk+k)-S(nk)】-【S(nk)-S(nk-k)】=(k^2)xd,
所以新构成的数列为等差数列,首项为Sk,公差为(k^2)xd。
三、等比数列
1、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用字母q表示(q≠0)。
2、通项公式:
以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n∈N+,a1、q≠0)。
推导:
①累乘法:
在等比数列{an}中:an / a(n-1)=q,
an / a(n-1)=q,
a(n-1) / a(n-2)=q,
……
a2 / a1=q,
把这n-1个式子相乘可得:an / a1=q^(n-1),即:an=a1×q^(n-1)(n∈N+,a1、q≠0)
②迭代法:
因为{an}是等比数列,
所以an=a(n-1)×q=a(n-2)×q^2=……=a1×q^(n-1)(n∈N+,a1、q≠0)
3、等比中项:
若a、b、c三数成等比数列,则b=±√ac,称b为a、c的等比中项。(a、b、c≠0)
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设Sn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a1为首项,q为公比。(n∈N+,a1、q≠0)

推导:
①当q=1时,Sn=na1,an=a1≠0(常数列)
②当q≠1时,(错位相减法)

由(1)-(2)得:(1-q)Sn=a1-anq
所以Sn=a1-anq / (1-q)(q≠1)。
5、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下角标和的性质:
若b+d=c+f,则ab×ad=ac×af(b、d、c、f∈N+)
证明:
因为b+d=c+f,
所以a(b+d)=a(c+f),ab=a(b+d)/q^d,ad= a(b+d)/q^b
所以ab×ad=a(b+d)^2 / q^(b+d)= a(c+f)^2 / q^(c+f)=ac×af
②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以两个等比数列{an}和{bn}为例 ,首项分别为a1、b1,公比分别为q1、q2(n∈N+)】
(1)两个等比数列{an}和{bn}的倒数数列{1/an}和{1/bn}为等比数列,首项分别为1/a1、1/b1,公比分别为1/q1、1/q2;
(2)两个等比数列{an}和{bn}的平方数列{an^2}和{bn^2}为等比数列,首项分别为a1^2、b1^2,公比分别为q1^2、q2^2;
(3)两个等比数列{an}和{bn}的积数列{an×bn}为等比数列,此数列的首项为(a1xb1),公比为(q1xq2);
(4)两个等比数列{an}和{bn}的商数列{an/bn}为等比数列,此数列的首项为(a1/b1),公比为(q1/q2)。
③等比数列任意等距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举例:等比数列{an}的项为:a1,a2,a3,……,an,……首项a1,公比为q,从中取出a1,a3,a5,……,首项a1,公比为q^2,此数列为等比数列。(还是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④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k(k∈N+)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k,S(2k)-Sk,S(3k)-S(2k),S(4k)-S(3k),……仍为等比数列。
证明: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n、k∈N+)
则【S(2k)-Sk】/Sk= 【S(3k)-S(2k)】/【S(2k)-Sk】=【S(4k)-S(3k)】/【S(3k)-S(2k)】=…=【S(nk+k)-S(nk)】/【S(nk)-S(nk-k)】=q^k,
所以新构成的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Sk,公比为q^k。
⑤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则数列{c^an}为等比数列。
证明:设在等差数列{an}中,设首项为a1,公差为d,(n∈N+)
则在数列{c^an}中(c≠0),
c^a2/c^a1=c^(a2-a1)=c^d
c^a3/c^a2=c^(a3-a2)=c^d
……
c^an/c^(an-1)=c^[an-(an-1)]=c^d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数列{c^an}为等比数列,首项为c^a1,公比为c^d。
⑥若数列{bn}为等比数列,则数列{Lgbn}为等差数列。
证明:设在等比数列{bn}中,设首项为b1,公比为q,(n>1且n∈N+)
则在数列{Lgbn}中,
Lgb2-Lgb1=lg(b2/b1)=lgq
Lgb3-Lgb2=lg(b3/b2) =lgq
……
Lgbn-Lg(bn-1)=lg[bn/(bn-1)] =lgq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数列{Lgbn}为等差数列,首项为Lgb1,公差为Lg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