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星梦
忆主:之文
记录人:之文
回忆关键词:青春 迷茫 梦想

这个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从我还小的时候说起。
小时候主要母亲和她的几个姊妹把我带大的,我很少和父亲一方的人待在一起,所以虽然是个男孩子,但从小性格却格外的柔弱与内敛,和女孩子一样非常多愁善感,共情力非常强大,总是会被些小细节,小故事所打动。
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我的偶像——Moon文子。一个旅行摄影师,一个作家,从他的文子中,我能感受到那是一颗非常纯净自由的心灵。我非常喜欢他那种通过文字,图片传达他人故事与自身感受的形式。那是我第一次认识他,看完了他的作品以后,便发出了:“哇!他活的真好”的感叹,便立下了一个小小的梦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也因为他,让我文艺、摄影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喜爱,我喜欢他笔下那种生活的小美好所流露出的氛围感,追寻自由不被束缚的人生状态。也正因如此,伴随着我小学的读物全是《爱格》《文艺风(像)》《意林》《读者》这类的杂志。
此后,我又认识了很多像他一样的作家,金浩森、刘同、大冰。这些人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了,几乎奠定了我的雏形,我也从他们的文字中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但那时的我还小,并未真正向他们靠拢,也不知道要怎么做,只是空有这样一个梦罢了。
等到上初中,我和大多数学生一样被灌以了“好好学习,就能实现梦想”的思想。那时的我也只是一股劲的学,但却并未正真明晰这样做的意义究竟在何处,只是单纯的觉得,一股劲埋着头学,就能有更好的平台,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也是在那时,我渐渐的与世界脱节了,一点一点的封闭住了自己,整天独来独往,成了游离于世界之外的人。
和身边的大家相比,我就像一个乡巴佬一样,一点都不了解什么流行音乐,时尚新潮的新品穿搭,热门的八卦话题,更是对他们玩的游戏一窍不通,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前两年真得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与世隔绝的模样。和同学们相处在一起,听他们谈论着一堆我听不懂的话题,我也就只能笑笑,或是低头做自己的事。那时我所总结出的与人相处的方法,便是多帮助他人,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是自己能做到的,都回尽我所能的帮助大家。
但也正因如此,独立的性格和这样的处事态度让我形成了一种观念。那就是自己一个人就好了。因为人和人相处在一起总会因各种各样的事而相互迁就,明里一套背里一套,这样很麻烦。而独自一人是我那时所认为的最“自由”的状态,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被外力所绊。而我对待身边人的态度也是:把我当工具就好。这样你不会在意我,我也不会在意你,大家都不会有太多感情羁绊在一起。
这种观念在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让我的生活一步步机械化,不带任何感情的,按照规定程序办事。但老实说,那段时间我过得确实不快乐,很孤独,也迷茫过,这样做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虽然不懂,但我依然以这样的姿态生活了两年,度过了两年的初中生活,并且以自身的努力,从C类班升到了B类班。
事情的转机是在初三。我真的很怀念与感激那段时光以及班上的人。他们个个都是很有梦想,有创造力,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而且也都有一技之长,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有绘画的,摄影的,练书法的,唱歌的等等很多很多,那时他们的绘画、书法作品,装点满了整个教室,其中还会有人靠画稿来赚点外快。我由衷的记得分别时我们的么monitor自己写了一首歌,在我们所有人面前亲情献唱,他写的真的很好,把我们所有人都点到了,唱的也很好,很有感觉。
同时也是在那一年我被我的同桌,我们的语文课代表,一个矮矮的,很开朗的女孩子,真正带入了写作这个圈子。她当时写小说散文已经有一年之久了,文笔很好,偶尔也会给别人写生贺,她的生贺写的真的很棒,想写作对象概括描摹得非常准确,标志,同时还伴有很深的真实感。但这并非她的天赋所致,她对文章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我曾见识过她为了一篇文章,去搜索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明明是个从没喝过酒的女孩子,最后,却能把各种名酒,红酒的品种道出一二来。
当时和她坐一起,因为同样都喜欢文学,同样都喜欢看小说,所以很快就熟络了起来。也正是因为她的鼓励和推动,我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说,也经常和她一起码字,讨论小说情节。她可以算是将我带入文学圈的启蒙老师了。
那时我们班上还有一个制度,只要你有原创作文,就可以在上语文课的任何时候分享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我们班写文章创作的风气很厚重,我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写出了一些内心的真实所想的散文,保留至今。
真的非常感谢那段时光给了我一个创作的温床和启蒙地,那样一个环境和氛围,至今都很难求得。同时,也很感谢那些人,是他们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梦想与热爱真正的力量。
欢乐的时光总是显得十分短暂,我们迎来n次模拟考试,迎来中考,最终迎来了分别。我的初中生活,也告一段落,大家各奔东西,去往不同的高中,而我依然留在了那个学校的高中部。
两个月的暑假也很快过去,我升入了高一,但高中时候的开端并不是很愉快,所有糟糕的事情都拥在了一起。因为一些原因,我被迫选择了理科学习,这让我觉得自己与梦想背道而驰了。同时期我又经历了感情变故,陪伴了我一年多的那个人也就此与我分别。家里也因为一些变故不得不发生变迁。而又恰恰在此时刚分完班,一些要好的朋友也都远去。心中的复杂情感,完全没办法找到倾诉的窗口,以至于我那时的情感极其压抑,每天的负能量都快溢出去了。直接导致我当时对身边的人都非常反感,说真的,刚分班那天,我真的觉得那个班,那个小组,那个宿舍都糟糕透了,我对身边的人也都抱有着极其大的敌意。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是,“这都是一些什么人啊!”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这都是因为我那是心境所致,大家其实都挺好的。
但不管怎么说?那段时间我确实很低迷,也一度怀疑过到底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路,为什么要老实的听别人的话?一天的生活也过得浑浑噩噩,只是如提线木偶一般被牵着走。我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好像缺失了什么一样,缺失了一个如机械核心般重要的东西,但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知道要怎样找到它,只是每天混着日子。
高一的一年里,我真的养成了好多不好的习惯,而且极其厌学,因为我不明白自己学习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究竟和未来的我有什么联系。虽然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看来会很幼稚,甚至有些傻,但真的问下来,我确实不知现在所学到的知识对未来的我有多大帮助。如果说现在所学的只是为了让你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学自己喜爱的,那为何我不能从现在就开始做自己热爱的事物呢?而且我总是觉得那样的定义的学习都太狭小了。
但高一年,我也并非全无收获。那一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任何时候累了就躺平一会儿,积蓄点能量再向前走,毕竟人是会累的,被过去或是未来所牵绊,只有停下修整,活在当下,才能更有动力。
高一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升入了高二,一如往常一样,活在自己的阴影之中,但好在人触底了就会反弹,我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
高二要重选社团,当时我觉得自己要改变一下了,就填报了“新媒体运营”。但当我进入社团时,我被那一群社团他的老成员震撼住了。他们大多都是自初中就在这里的,参加过很多次的活动策划与宣发。他们在一起像一个成熟的团队一样,讨论着各自的计划和奇思妙想。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一直有这样一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着我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了。我才真正感悟到,梦想和自身的距离并不遥远,只有仅仅一步的距离而已,我看着他们心里也暗暗地下定了决心,我要迈出这一步,朝着我所向往的地方迈去。
很快国庆节到了,我和父母商量着入手第一台专业的摄像机。(虽然是买第一台相机,但那时我已经学习摄影有两年了)。因为这个国庆,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计划,拍摄一张星轨图。作为第一次实践的作品,它算是有难度的了,并且星轨是个可以给人直观震撼与美感的照片,说直白点,就是这张片能让你觉得很“牛”。但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那天我母亲吵了一架,因为我认为母亲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那晚我一回家就去了母亲的店铺,但当我到时,母亲却已经出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了,把我一个人撂在了那里。于是我很生气,独自来到了城门口上,这里是最好的星空拍摄地,我想着提前到这里踩个点,顺便等她打电话道歉。但直到我在城门口上吹了两小时的风,她才打电话过来,第一句就是“你在哪?”一切积蓄已久的情感在那一刻喷涌而出,“你在乎我在哪里吗,从前一直都是这样,每回都不把我的事当回事......”我和母亲隔着电话吵着吵着,说着说着我就哭得泪流满面了,心里的很难受,我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不断抽噎着。母亲在电话那头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等我不在抽泣时小心的问到我在那里。(那是的我并不是道母亲其实从我说要买相机那天,就已经开始到处咨询,自己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了,只是那天的同学聚会也很突然,没办法推开,也没来得及告诉我。)
等到母亲找到城门上,走到我面前,我们只是拥抱在一起,什么话也没说。过了很久我们才松开,慢慢的往回走,那一晚在路上,在电话里我们都说了很多很多话,但唯独在那时,我们什么都没说。
那一晚也的的确确或多或少的解开了我的一点心结,我们也最终敲定了相机和拍照计划。10月3号晚,我独自一人又回到了那个城门上,为了拍摄星轨图。那晚天气并不是很好,天空中与很多,黑压压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我在那里坐了一晚上,看着相机里拍的照片什么也没有,我有些低落,但当我抬起头仰望天空时,我看到了,看到了满天的星辰,在那里十分闪耀,它的光芒也的确落入了我的眼眸,带来了一丝神色。
国庆之后,我把这一次的经历作为演讲分享给了同学们。并且以之为主题写了一篇名为《星光为何如此灿烂》的作文,做为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的作品递交了出去。我这么做,只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够到多高的地方,离自己的梦还有多远。以前我总是喜欢伸出手,向上抓些什么,但那时我能看到的,只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现在,黑暗之上多了一丝光亮,所以我想看看,自己能否抓住它。
自那次演讲之后,我的名气算是在班上打出去了,偶尔也会有同学来找我拍照,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渐渐明朗,充满希望起来。有一天,宿舍的同学突然提出拍宿舍照纪念一下,我答应了下来,当天晚上就在构思明天每个人要怎么拍。突然我就想到,要不要开个小心照相馆,专门来拍照呢?那照相馆应该起什么名字呢?我拍照的初衷好像主要是为了帮别人记录回忆,记录回忆......那要不就叫“拾忆”吧,捡起回忆的意思。于是乎,就在那晚,“拾忆”这个名字就这样决定了。
但开照相馆,就现在的我来说还做不到,于是这个想法就被搁置在一旁。但好巧不巧的是,第二天的社团,我们就学习了公众号的制作与运营,于是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先做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呢。随即我就开始准备筹划,LOG,主旨,内容统统都在那一个下午敲定了下来,记在了一张纸上。那就“拾忆”最开始的雏形了。
之后,经过了我一个月的准备,终于在那个周末的加班加点下,“拾忆”正式的建立了。那个下午,看到自己的一个想法真的变成了现实,一张纸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宣传单,内心真的很激动,很激动。
故事仍在继续,愿与君,共待未来。
(呼——,一下子就讲了好多东西呢。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最大的一点,也是我在这其中感悟到最深的一点,就是想要告诉大家,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哪怕人会遇到低谷,但也请你坚定自己的梦想,并且有什么想法,就去努力实现它,不要觉得它有多不切实际,有多么遥远,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只有一步之遥。望你,也终能抵达自己的心之所向。)

编者: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