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1唐诗之美·幽兰露 如啼眼

2023-03-08 19:15 作者:橘子怕酸噫  | 我要投稿


诗:幽兰露¹,如啼眼。


译: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注:¹幽兰露:兰花上凝结着露珠。




诗:无物结同心¹,烟花²不堪剪。


译: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


注:¹结同心:用花草或别的东西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表示爱情坚贞如一。²烟花:此指墓地中艳丽的花。




诗:草如茵(yīn)¹,松如盖²。


译: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


注:¹茵:垫子。²盖:车盖,即车上遮阳防雨的伞盖。




诗:风为裳,水为佩¹。


译: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水作为她的玉佩。


注:¹佩:身上佩带的玉饰。




诗:油壁车¹,夕²相待。


译: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


注:¹油壁车:妇人所乘的车,车身为油漆为饰。”²夕:一作“久”。




诗:冷翠烛(zhú)¹,劳²光彩。


译: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


注:¹冷翠烛:磷火,俗称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²劳:不辞劳苦的意思。




诗:西陵(líng)¹下,风吹雨²。 


译: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


注:¹西陵:今杭州西泠桥一带。²风吹雨:一作“风雨吹”。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李贺的这首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写幽灵形象和幽冥境界。


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诗中寄寓着诗人独特的身世之感。


诗的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


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着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


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


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中说:“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穿着服饰和使用物品:

芊芊绿草,像是她的茵褥;

亭亭青松,像是她的伞盖;

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

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佩声响;

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


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

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她“结同心”的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

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


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就如同虚设。


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


“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

“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


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


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


写景即是写人。


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


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借鉴了屈原《九歌·山鬼》中对神、鬼的描写方法。


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可以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

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

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


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


她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之人绾结同心。


她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


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


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读者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


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


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


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


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的思想,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有着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


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01唐诗之美·幽兰露 如啼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