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之梵仙山

梵仙山,有“小南台”之称,为五台山台怀四峰之一。《清凉山志》云:“昔有五百仙人,饵菊成道。”山上有座寺庙,寺庙就是“梵仙寺”,也许是求佛问卦非常灵验的缘故,这座寺又叫作“灵应寺”。寺庙坐西朝东,占地1092㎡。据寺内碑记,梵仙寺始建年代无考,明弘治年间重建,清代再建。与五台山其他寺庙不同的是,梵仙寺是佛道共融的一座寺庙,其他均为佛教寺庙。

据传,在很久之前,梵仙山还是一片荒寂,但是山头终日紫气萦绕,云蒸霞蔚。一众道士经过此地,便将其作为修行之地,成为一处道观。后来五台山佛教日盛,梵仙寺也遭到佛教文化的入侵,逐步成为佛道两者文化兼容并蓄的寺庙,也成为五台山独存的佛道文化符号。关于梵仙山,明朝诗人玄觉游历后,曾写诗赞叹道:山头紫气日长存,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梵仙寺位于梵仙山山顶,道路崎岖难行,是五台山所有寺庙道路最难走的。行途中经幡飘摇,隐隐有梵音之灵秀,大约30分钟可到达梵仙寺山门。梵仙寺供奉的梵仙其实就是狐仙,据传是千年狐狸修炼而成,因为忌讳说“狐”字,由此一般人称之为“胡仙”。据五台山当地人描述,在梵仙山的周边经常会看到有黑白狐狸出没,其实那就是狐仙的化身。据传狐仙非常灵验,尤其针对求姻缘和求偏财最为灵验。登顶之后,在寺庙的很多地方都悬挂着“有求必应”的牌匾和锦旗,也时常会遇到来此请愿祈福的信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