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锚定说Vision Pro
最近大家讨论VisionPro除了感慨极致体验外,说的最多一点就是认为价格过高,恐怕沦为少数人玩具。鄙人之前也是这样想。但最近研究了近15年电子设备历史,发现一条暗线,觉得之前的想法还是肤浅了,聊且记录于此。
苹果设备做大的作用,其实是体验锚定和价格锚定。一类电子产品,在苹果下场之前,市面上往往就早已存在诸多产品,价格从低到高,功能也各有不同。像iPhone诞生之前,世面上也有电容屏,也有智能操作系统。但iPhone已极高的整体完成度将体验锚定在全触屏 智能系统,将价格锚定在5000元。
这之后的手机,只要价格高过苹果,就几乎没有市场。而且想把价格卖到iPhone的50%水平,也要体验接近80%才行。
Android阵营直到小米诞生之后再过3年,也就是2014年,才基本做到体验接近80%,并且价格也维持在3000以内。
而好处是,市场接受这个定价,原本只敢卖999的Android阵营也敢于多花点成本,堆料,堆技术,把功能和体验做上去。
单说价格,5000元在07年到10年,无疑都是极其昂贵了,那时的大陆市场还是mtk山寨机的天下,普通手机几百,大厂含电信套餐的1000多。
但如果看到iPhone实际包含了手机通话,mp3,mp4,车载导航,网页浏览,甚至使用App的功能(请代入那个年代),5000的价位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后来iPhone4S和iPhone5代在大陆销量高达百万。
作为对比,iPhone5的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是3000-3500,硕士是5000。深圳的房价是1w5-2w。
而看体验的话,除了iPhone本身的优势,他的劣势:不可换电池,充一次只能用一天(对比当时的功能机7天),易碎等,甚至也都变成了体验锚点的一部分,被后来的追赶者和消费者接受了。
同样的体验 价格锚定,还有蓝牙耳机,airpods之前,市面上的大众级蓝牙耳机大都在500以内,独立的降噪耳机在1500以上。airpods之后各大厂跟进的产品也都效仿定价和功能。
同样的还有平板,轻薄本。
所以今天回头来看,现在商业一大特点就是动用各种宣传和媒体手段,让你购买一个原本你不需要的产品,并且对此产生依赖,从而带来更多商业利润。
iPhone对比功能机,确实是贵的,但人们花了10年逐渐接受了手机就该卖3000 ,旗舰就该卖5000 的定位,似乎也没那么贵了。
何况今人也几乎不会去想,20年前没有智能系统,没有App,生活也能过。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也已经从个体体验,扩散到相关上下游行业,衍生出直播,电商,在线视频等多个万亿级产业,带动数千万人就业。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继续往后看,VisionPro无疑也是很贵的,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产厂商会花3-4年去追平基本功能,再花2-3年实现个别体验的超越。最终把价格定在苹果售价的80%左右。
2033年的人,也会觉得,一款能取代手机 +游戏主机 +电影院+ VR+ AR的设备,卖到2w也不算很贵。买不起还有国产的1w5可选。一次充电2小时(未来可能3-5小时),每个人吃饭,办公,走路都带头显也不是大问题。
也可能因此出现新的万亿行业:3D拍摄设备,空间音频录制设备,富交互资源内容提供商(3D模型,扫描建模,虚拟人),超梦(借用一下这个词)录制up主。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VisionPro可能确实是下一个十年的富体验互联网时代的钥匙。
------
很久不写长文了,行文思路不甚清晰,希望我有表达清楚我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