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好的经济学》
挪威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在收入分配中所处地位的认识越多,他们的幸福感就越依赖于收入程度。[2]在挪威,税收数据已经公开发布多年,但这些记录保存的形式是纸质副本,因此很难获得。到了2001年,这些数据放到了网上,人们只需要上网点击几下鼠标,便可以看到邻居或朋友的数据。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每个人似乎都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上。这些数据上线后,我们立即发现,穷人变得更沮丧,而富人变得更幸福。意识到自己的收入地位,确实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生活在某种形式的挪威实验中。就像我们被互联网和媒体上的他人生活所震动一样,固执地想要对这个世界正在前进的情况充耳不闻是不可能的。事情的另一面是,我们有一种冲动向世界宣告我们也能够“赶上琼斯家”,如果可能的话,要比他们过得更好。这是“炫耀式”消费背后的逻辑,旨在彰显自己的身份。在最近的一项实验中,一家印尼银行向一些高收入的客户(主要是城市人口和中产阶级)提供了新的白金信用卡。[3]在对照组中,客户收到的是现有信用卡的升级邀请,除了卡片的外观不同,享受的所有优惠和白金卡一样。尽管客户们都知道这些卡具有完全相同的优惠,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更喜欢白金卡。收到白金卡的人当中有21%愿意使用它,相比之下,只有14%的人愿意使用外观普通的信用卡。
有趣的是,当人们自我感觉良好时,炫耀的欲望会减弱。实验人员发现,只需让人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来讲述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刻,就可以减少他们对白金卡的需求。这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经济上糟糕的人特别渴望通过某种没有意义的(并且难以负担的)购买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信用卡行业也准备好了提供这样的服务,当然,他们的收费可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