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云樵武学语录

2022-01-29 19:51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练与用,很不相同,其中差别,不可不知。

练时,慢慢体会、揣摩,有所了解,有所采存,不求慢,求能回味。用时,全身合一,不思

考、随心而用,当下即是。

所以,练时,拳势自中宫出去,必再回中宫,拳势不回中宫求中定后再发,则破绽多,用时

易为人所乘。一势归回再运一势,愈练愈是松静,愈是空灵,这才是对的。

用时,通常有两种反应,吃得住时,即发挥出去;吃不住时,即闪躲开去,前者有如蚊叮虫

咬,可扑而灭之;后者如蛇毒,不能胜过,只有避之而已。

对敌时如此,是比较劲犹高一层

的本能直觉,不可小觑。

周身是手

练掌须倒自然反应的程度,即全身轻灵敏感,有高度的听觉力,敌手沾何处,

何处即能

听而知之,而且立予反击,所以周身皆可以化敌,可以攻敌,所谓周身是手。

在培养上,练习时不必考虑用法,否则杂乱而无用。真要用时,纯为刹那间自

然反应,并没有时间去想用那一招那一式。

练法上,大抵头(心)动,背随腰转,腰动,手随腰转,目随手移;亦即腰动、

身动、步随,步随身换。

但在用时,外敌入目,即头(心)动,腰身动,手足

蓄,此为柔;发则头(心)动,内气由中宫而肩肘手,而胯膝足;外形则自脚

而腿腰背手,此为刚。所以,一蓄一发,总以目注敌人,头为总枢纽为原则。

练法、用法二者不大相同。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彼不动己不动,彼微

动己先动,彼之力为防礙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皆是听觉力的高度发挥,

而成就周身灵觉、身是手的功夫。

在日常功夫上,可以一松一紧,一蓄一发之法,在应对闲谈之际,暗自操练,

化功夫为生活。在蓄法上,以收气到中宫;五趾抓地,涌泉气上提;双手扣指

握拳,内劲回收,略咬牙切齿气即下沉,如此,即收身肢之气到中宫,在发法

上,气自中宫上走肩肘手,下走跨膝足,气到何处,何处即可用以应敌。同理,

内收时,气到何处,何处也可以化敌。

此为外圆内方之理法。内藏尖矛,外示柔圆,每一身肢皆可化可发,功夫至此,

才是上乘。

松、圆、活

练学,开宗明义,第一步先求松。人体一动,内则脏腑,外则筋骨,皆容易紧

张,因而喘气僵硬,肢体不协调,未战已先败了七分。所以,要以有意识逐一

去放松内外各处,使其一一松透。

例如:一紧张气管即缩小,所以要有意识地把它放松而还原,而且,内部也绷

得提心吊胆,也应一一放下,使五脏落位,内部十分舒坦。外部肢体调节,也

不例外,要一一验视、放松,这全赖意识来完成。

如此,松到透时,即得到无意识的松,而几近自然了;圆、活,是其次要义。

全身每一骨节,有如珠串,松要使它松得每一颗圆、活,而相连不断。一旦发

动,则有如穿珠之线抽紧,圆活之珠串立刻绷直、贯串的如棍子、如铁条,用

来打人,有无坚不摧的效果。

因此,松、圆、活如珠串,如弹簧,如水银泄地,不但人无法制我,运用时,


刘云樵武学语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