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动线优化,做出优质的平面方案?
好的动线设计
能大大提升一个空间的居住体验
通过合理的动线规划
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住户
在一个空间内重复行走、劳动
设计师想要做出优质的平面方案
必须要注重动线的设计
更多室内设计学习文章、资料、教程、软件、插件等,可以关注up主哦, 进入up主学页学习领取,不懂的地方,欢迎大家留意交流。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解析住宅空间的动线:
01. 动线设计的两个原则
02. 住宅动线的三个核心
03. 住宅动线的主要场景
04. 动线的设计方法
01
什么是动线?动线的两个原则
通俗点来讲,动线是指在家里完成系列动作需要经过的路径。
动线的设计有两个原则:“最短”和“最方便”。动线最短意味着能以更短的距离完成运动,“最方便”意味着能以最少的动作完成运动。
在动线(运动或操作轨迹)的区域内,要满足各项功能的设置,要满足不同区域使用功能的设置以及满足收纳上的需求,方便物品的取用。满足或坐或躺舒适上的需求,最后是抽屉、柜门、电器、开关、插座等物品功能操作上的需求动线的设置一定要清晰明了。
当一个动线设置的太过复杂,或操作程序太过繁琐,会让人身心疲惫产生距离感,居住体验极差!

02
住宅动线的三个核心
A. 居住动线
B. 家务动线
C. 访客动线
每条运动路径都有不同的使用场景,空间和功能设计需要根据动线的不同用途进行分割,每条动线不得交叉或重叠,以免使用场景及功能互相冲突,确保最大限度和最舒适地使用整个空间「从不同的功能的分区和动线上的契合」。
居住动线基本对应——客厅、卧室、卫生间;
家务动线基本对应——厨房、生活阳台、卫生间;
访客动线对应客——餐厅、客卫生间。
所以,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动线大概可以如下图:

更合理的动线规划必定是呈网状或回形状,每个动线节点的末端能轻易达到另一个支点,而不是树状,呈分散式布局,室内空间三个核心动线的关系如下图:

三条动线因功能及区域的原因,相对不会产生交叉,因此以动线作为分割的功能区域也不会产生过多重叠,能保证每个空间最大的利用率,每条动线最高的效率及操作便捷性。
03
住宅动线的主要场景
居住动线场景:居住动线也就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在住宅中走动的路线,这条户型动线串联的居室空间,是更具独立性,应保证它们的私密性。
【就餐路线】:卫生间、厨房、餐厅、客厅;
【学习路线】:书房、阅读空间、阳台;
【刚回家路线】:进门、玄关、厨房or卫生间、客厅、卧室。
其中频率最高的是进门后入户到厨房或客厅,也就是买菜回家、下班回家、或其他日常进出。需要根据不同的频率和使用场景,在对应的动线上设计不同功能。

例如,当主人回家时,必须打开灯或换鞋。如果买食物回家,必须放下手上携带的东西,需要在玄关的设计上的考虑到感应灯光、换鞋凳,可以放物品的台面。冰箱必须放在餐厅、厨房的移动路径上。无论是往冰箱里放蔬菜还是取蔬菜,都不会造成过多的折返。

家务动线场景
家务动线也就是在住宅中进行家务劳动时的活动线路,如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晾衣服等。
家务整理及清洁:工具箱(柜)、清洁、放回工具箱(柜);
衣物清洗路线:取待清洗衣物、洗衣机、干衣机、放回衣柜。
家务动线是三条动线中最短的。
为了能提高生活效率和便利性,应根据个人做家务的习惯和家务本身特点,合理安排家务动线,尽可能保证动线的简单化,清洁工具比如吸尘器、水盆、扫把、毛刷、清洗剂等等,需要按照耐水和不耐水进行分类,尽量归置在同一位置,方便取用。
衣物的清洗需要注意的是,洗衣、干衣、晾晒,应该放置在统一区域,如果把这条动线拆分开,使用的舒适度会大大降低,时间成本也会提高。

访客动线场景
访客使用的场景相对更简单,主要是在客厅、餐厅、及公卫生间。设计上要考虑公共领域动线的流畅性,要避免客人与家人之间的休息空间产生冲突,保证访客动线与家人的私密空间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04
动线的设计方法
能够给大家提供两种动线规划的思路,对动线进行规划和优化的初衷,是为了让不同的空间及功能运用更快捷和便利,提高操作效率和舒适度,减少运动损耗,节省时间,所以不管什么样的运用场景原则上来说,动线越短越好。
①最短路径原则
可以理解为蜘蛛网式的运动轨迹,不论从哪一个动作节点,都能最快最短的路径到达另一个动作节点,尽量减少重复不必要的运动或动作。


②回形动线原则
同一空间或不同空间的动线形成回形闭环,能尽量减少我们操作运动的折返,在回形动线上设置更多的操作空间,能大大提升提升操作效率。

国内的众多公寓户型建筑结构趋于固定
无法进行太个性化的调整和重塑
但在进行动线设计的时候
也要考虑尽量减少运动的折返
欢迎大家留意交流
END
更多室内设计学习文章,资料,教程
可以关注小编,进入up主页学习领取

想领取资料的同学 可以加QQ学习群794683544 或者UP主QQ3386635850 我发你哦,记得说明来领取的什么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