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南京博物院,寻传统文化变革
2月23日,我们寻忆华夏社会实践小队前往南京博物院进行实践考察。目的是考察博物馆在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的作用。我们选择从南京博物院近年来新兴的宣传方式(如自互联网媒体,短视频,公众号),以及区别于传统博物馆展览的线下沉浸式体验项目入手,结合线上搜集资料,实地寻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一份调研报告,以此判断公众对于南京博物院新兴宣传方式的接受欢迎程度,以及这些措施对于传统文化传播起到的作用。

数字馆
数字馆中光线较暗,参观路线为线性,拥有各类投影和屏幕再现了南京城往日的风貌。其中不乏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展品。如会动的画作,南京城沙盘模型,地球投影。


此外还有与观众互动的众多场景,如小游戏,电子展览板,留言板。遗憾的是,可能犹豫年限问题以及缺少维护更新,加上参观当天人流较多,这些设备展示的画质过于模糊,展览板中存在信息缺失问题以及触摸响应问题造成实际体验不佳,但我们仍然发现许多参观者尤其是携带小孩参观的家长对这类互动设备展示出不少兴趣。
民国馆
在民国馆,重现了南京民国风情,许多年轻参观者在拍照合影。蒸气火车头,老式轿车,特色的邮局寄送明信片服务,民国服饰租赁,文创产品都很受年轻参观者的喜爱。此外,茶馆剧场还进行了戏剧表演,观众众多。




一些反映当代文化生活的老物件也有被收录,如一些用小册子装订的红色小说,以红色小说为原型改编的纸本墨笔连环画,黑白木刻连环画让我们也能有机会感受到上世纪末的文化氛围。




艺术馆
中国书法、绘画是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的结晶,是炎黄子孙对于人类艺术的伟大奉献,凝聚了各个时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创造。“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历代雕塑馆集中展示了一批闪耀着东方文明与智慧的艺术品。



总结
如今的南京博物馆在传承弘扬中 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民众直接接触历史实物、感受中华文化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博物馆是为人服务的,是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只为文物服务的。要在充分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创新传播方式,通过更好的解读,让这些文化遗产被人们看得懂、读得懂。此外、南京博物馆也不仅限于展示,文创产品、新媒体、联动品牌营销、电子博物馆、VR等方式让民众能够从角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可以成为公众喜爱的场所,可以迸发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