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W谈:周深《若梦》电视剧〈梦醒长安〉主题曲 篇307

2021-02-19 11:24 作者:MW周深超齡粉絲  | 我要投稿


MW谈:周深《若梦》电视剧〈梦醒长安〉主题曲 篇306

2021/02/19  上传b站(篇307)


2021/02/19

〈梦醒长安〉是由欢瑞世纪......等六家媒体联合出品,刘国楠丶赵立军执导,成毅丶张予曦等领衔主演的古装青春情感丶悬疑丶宫廷丶言情剧。

该剧根据网络女作家飞花的小说〈剑器行〉改编,讲述了身处敌对阵营的一对姐妹程若鱼丶仇烟织宿命般重逢,并与「少年天子」李炎丶安王丶光王一同卷入朝堂风云,共同蜕变成长的传奇故事。


原著小说,2011年9月发表於〈今古传奇 武侠版),是飞花约7万字的中篇小说。片方可能认为小说限於篇幅,对其中的情节丶人物内心的刻划丶角色的描绘等需要润色加工,以及要更符合史实角度的演绎,否则不足以支撐60集的剧。片方邀请著名编剧十四阙,花了5年时间(我以为我看错了),扩写整个故事至五十万字,以〈北宫--紫衣宫〉为名发表了小说(剧本? )。


相信飞花之〈剑器行〉发表後不久,片方即购买了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之版权,未知签订合约时的细节。只是其他视剧,许多都是由作者本人兼任编剧。增润或删减内容,都是作者本人的手笔,不致小说被改至面目全非带来的疏离感。飞花对小说被大幅改写颇有微言,旁及剧中男女主角,招来男主粉丝的反击。


半个手机盲的奶奶,一时不慎,把已写好80%的文字,只欠歌曲介绍,删走了,本来可以复完谷歌文件,从垃圾箱找回,但我一直都不去学如何找回。现在只靠记忆重写那八千字,有点懊恼!我写的并不是搬字过纸照抄百度及维基如仪,需要理解该等历史人物,以及与小说及剧之间的差异,融会贯通了方写成,如此就白白浪费了一天了!


由於剧未开播,网上百度及维基剧情资料少得可怜!只能从其他网络的片断中凑合出来。对我来说,除了公子深唱的曲子最重要外,真正的史实方是我聚焦所在。事实上,剧的拍摄对象,并非如我等迂腐不堪的老人家,是一大群言情剧的受众。不过,甜宠言情剧虽然是纯娱乐,可以消磨一点馀暇外,观赏年青演员的顔值,都是一件赏心乐事!


剧中人物,除了女主姊妹花,紫衣宫等人外,其馀一众,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即使是姐妹花的祖父,文帝时的宰相王涯,都是「甘露之变」事件的受害者。所以一切故事,都得由「甘露之变」事件说起。


非常佩服那些网络作家,可以撮取历史人物,天马行空,用其生花妙笔,天花乱坠似的,把段段言情古偶剧写出。猜想看的人,也不会完全相信故事中人符合史实。作者抛砖引玉,不是人人都读历史出身,假若引起观众有兴趣去了解真正的历史,绝对是美事一桩!


(一)故事的历史背景

首先撮要唐朝历代皇帝简表,让大家对历史事件有一较清晰脉络。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代皇帝中,除了武周皇朝,复辟的中宗及睿宗前後四任只作二任皇帝计,以及「追尊皇帝虚位」的早逝皇家子不计在内,经历二十一任,国柞前後共二百八十九年。


1)庙号:唐高祖(第1代)

姓名:李渊

生卒:566—635(69岁)

在位:618—626(8年)

人物:唐朝开国皇帝


2)庙号:太宗(第2代)

姓名:李世民

生卒:599—649(50岁)

在位:626—649(23年)

人物:李渊次子


3)庙号:高宗(第3代)

姓名:李治

生卒:628—683(55岁)

在位:649—683(34年)

人物:李世民九子,嫡三子。


庙号:孝敬皇帝

姓名:李弘

生卒:652—675(23岁)

年号:(追尊)恭陵

人物:李治五子,武则天长子。


4)庙号:中宗(被废)第4代

姓名:李显

生卒:656—710(54岁)

在位:684

人物:李治七子,武则天三子。


5)庙号:睿宗(被废)第4代

姓名:李旦

生卒:662—716(54岁)

在位:684—690(6年)

人物:李治八子,武则天四子,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庙号:则天大圣皇帝

生卒:624-705(81岁)

在位:690-705(15年)

人物:唐太宗才人,唐高宗时封昭仪,後为皇后。


4)庙号:中宗(复辟)第4代

姓名:李显

生卒:656—710(54岁)

在位:705—710(5年)

人物:李治七子,武则天三子。


6)庙号:殇皇帝5(第5代)

姓名:李重茂

生卒:695—714(19岁)

在位:710(17天)

人物:李显四子


5)庙号:睿宗(复辟)第4代

姓名:李旦

生卒:662—716(54岁)

在位:710—712(2年)

关系:李治八子,武则天四子。


庙号:让皇帝(第5代)

姓名:李宪

生卒:679—742(63岁)

年号:(追尊)惠陵

人物:李旦长子


7)庙号:玄宗(第5代)

姓名:李隆基

生卒:685—762(77岁)

在位:712—756(44年)

人物:李旦三子


庙号:奉天皇帝

姓名:李琮

生卒:?—752

年号:(追尊)齐陵

人物:李隆基长子


8)庙号:肃宗(第6代)

姓名:李亨

生卒:711—762(51岁)

在位:756—762(6年)

人物:李隆基三子


庙号:承天皇帝

姓名:李倓

生卒:?—757

年号:(追尊)顺陵

人物:李亨三子


9)庙号:代宗(第7代)

姓名:李豫

生卒:727—779(52岁)

在位:762—779(17年)

人物:李亨长子


10)庙号:德宗(第8代)

姓名:李适

生卒:742—805(65岁)

在位:779—805(26年)

人物:李豫长子


11)庙号:顺宗(第9代)

姓名:李诵

生卒:761—806(45岁)

在位:805

人物:李适长子


12)庙号:宪宗(第10代)

姓名:李纯

生卒:778—820(42岁)

在位:805—820(15年)

人物:李诵长子


13)庙号:穆宗(第11代)

姓名:李恒

生卒:795—824(31岁)

在位:820—824(4年)

人物:李纯三子


14)庙号:敬宗(第12代)

姓名:李湛

生卒:809—826(17岁)

在位:824—826(2年)

人物:李恒长子


15)庙号:文宗(第12代)

姓名:李昂

生卒:809—840(31岁)

在位:826—840(14年)

人物:李恒次子


16)庙号:武宗(第12代)

姓名:李炎

生卒:814—846(32岁)

在位:840—846(6年)

人物:李恒五子


17)庙号:宣宗(第11代)

姓名:李忱

生卒:810—859(49岁)

在位:846—859(13年)

人物:李纯十三子


18)庙号:懿宗(第12代)

姓名:李漼

生卒:833—873(40岁)

在位:859—873(14年)

人物:李忱长子


19)庙号:僖宗(第13代)

姓名:李儇

生卒:862—888(26岁)

在位:874—888(14年)

人物:李漼五子


20)庙号:昭宗(第13代)

姓名:李晔

生卒:867—904(63岁)

在位:888—904(16年)

人物: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


21)庙号:哀皇帝(第14代)

姓名:李柷

生卒:892—908(16岁)

在位:904—907(3年)

人物: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


李治武周皇朝135年後,俩人後代子孙里,除了玄宗高寿77岁,在位44年外,其馀几任皇帝都短寿。帝系一直至第12代文宗丶武宗及第11代宣宗登基,才是小说及电视剧故事的年代。


(二)历史事件及人物介绍(资料参考维基)

1)唐文宗和「甘露之变」

姓名:李昂

生卒:809—840(31岁)

在位:826—840(14年)

人物:唐穆宗李恒次子


安史之乱,天寳15年(756年),唐代宗(李豫)祖父玄宗逃至马嵬驿,他护送父亲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四月被立为皇太子。後来肃宗因张皇后被宦官李国辅所杀,受惊吓而死,李豫依其遗绍继位为唐代宗。


此时临洮故地已被吐蕃占领,朝廷以宦官鱼朝恩为监军的神策军,入援中原地区,神策军开始由宦官鱼朝恩控制。安史之乱结束後,国势衰弱,国土仍然有外族零星的入侵。公元763年,吐蕃攻入长安,原来的禁军溃散,唐代宗逃往陕州。鱼朝恩以神策军及其他区域军队迎驾,历史统称这些部队为神策军。


唐代宗後来由神策军护驾回京,部队便成为禁军之一。唐德宗时,因宦官和神策军在数次动乱中均护驾有功,获得皇帝信任。德宗把神策军交由宦官执掌及扩编,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


唐文宗是唐朝第15任皇帝,原名涵,母侍女萧氏。其上任唐敬宗(李恒长子)荒淫无道,虐待宦官刘克明等人,刘克明刺杀敬宗(17岁亡 在位2年),立绛王李悟为帝。宰相裴度丶执金吾梁守谦丶枢密使王守澄(宦官)等率神策军攻入朝廷,杀李悟,改立江王李涵(李恒次子),李涵改名为李昂,是为唐文宗。


文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资遣宫女三千人,罢免官员一千二百馀人。但朝臣朋党仍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牛李党争达到高潮。


文宗不满宦官王守澄专权,大臣李训丶郑注知文宗心意,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李丶郑二人由王守澄引荐入朝,文宗认为与之谋事不易引起宦官警觉。


大和九年,以李丶郑之谋,擢右领军将军仇士良(宦官)为左神策中尉,架空王守澄,文宗遣使以毒药赐死王守澄。但王守澄死後,权势落入仇士良手中。


虽然李训丶郑注助文宗消弭宦官专权,但王守澄死後二人开始争功,「及禄位俱大,势不两立」。二人确实是成事不足,败事有馀之小人也!九月李训升为宰相,郑注派到外地任凤翔节度使。


李训和郑注本约定由郑注以协助王守澄葬礼为名,带数百精兵前来,趁宦官参加葬礼时一网打尽。但李训私心不欲郑注独居首功,便以己之亲信出任节度使和京中要职,暗中招募士卒,提前行动。


大和九年(835年)11月21日,文宗派禁卫军首领仇士良丶鱼志弘等宦官前去查验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夜生甘露之事。李训暗埋甲兵,以伏杀宦官,以及文宗安排其他部队协力夹攻。


岂料仇士良等人到左金吾仗院後,发现周围有伏兵,立即返回含元殿劫持文宗逃入宣政殿,李训无法阻止宦官带走文宗。


仇士良派神策军五百人砍杀众大臣,举事兵卒溃败。对「甘露之变」计划一无所知的宰相王涯出逃後被捕,在刑讯下自诬供称此事为宰相相约的谋反,意在改立郑注为帝。李训逃出长安,但最终被杀。仇士良密令其党羽诛杀在外地的郑注,文宗也被迫认同王涯的供词。


七十多岁的王涯就是小说及剧中虚拟女主角姐妹花的祖父,是唐代文臣和诗人。他於唐德宗进士入朝,为官经历宪宗丶穆宗丶敬宗丶到文宗的五朝元老。


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评王涯丶贾餗之死,相当严苛:

『臣光曰:「论者皆谓涯丶餗有文学名声,初不知训丶注之谋,横罹覆族之祸,愤叹其冤。臣独以为不然。夫颠危不扶,焉用彼相!涯丶餗安高位,饱重禄;训丶注小人,穷奸究险,力取将相。涯丶餗与之比肩,不以为耻;国家危殆,不以为忧。偷合苟容,日复一日,自谓得保身之良策,莫我如也。若使人人如此而无祸,则奸臣孰不愿之哉!一旦祸生不虞,足折刑剭,盖天诛之也,士良安能族之哉!」』

意思是说:

「不去匡正社稷危亡,当宰相有何用?二人安於高位,比肩於李训丶郑注小人,不以为耻;国家临危,不以为忧。苟且偷安,自以为得明哲保身。若人人以此非灾祸,奸臣皆如此以为?一旦祸临,不免家破人亡。是上天要族诛他俩,而非仇士良!」


作者选王涯不知有否考量过?历史上,他确实没参予(小说及剧设定他主事其中),而被灭族腰斩於市,枉杀之冤;但司马光所言也有其道理,安逸为官,五朝元老对宦官毫不作为。


当时所有和李训丶郑注有交集之朝臣六七百,无论是否有参予事件的,全部被灭族,死者数以千计。史称此次杀戮事件为「甘露之变」。


唐宣宗年间,遭「甘露之变」波及的王涯丶贾餗等无辜者才得到平反,但宣宗同时也为仇士良平反了。是否自己亦为宦官拥立,故此为仇士良平反?他本人被武宗溺粪坑而不死,皆因被宦官仇公武丶马元贽等人私心有图谋而救起他,因此不太反感于宦官!


此事之後,文宗更被宦官钳制,对当值学士周墀慨叹自己受制於家奴,境遇不如周赧王丶汉献帝,不禁凄然泪下。周墀听了也伏地流涕。


唐文宗时期藩镇叛乱依旧频繁。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抑郁成病,正月初四病死在大明宫中的太和殿。


文宗两子早殁,曾立兄敬宗稚龄幼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未行册礼就病重了。临终时托孤於宰相杨嗣复丶李珏,但仇士良丶鱼弘志因太子不是自己力主所立,矫诏废了太子为陈王,改立文宗弟颍王李瀍为皇太弟,文宗死後,二人要李瀍逼令李成美自杀。李瀍继位,就是唐武宗。


2)唐武宗

姓名:李炎

生卒:814—846(32岁)

在位:840—846(6年)

人物:李恒五子


唐武宗本名李瀍,後改名李炎。他是敬宗丶文宗之弟,穆宗第五子,亦是小说及剧中的男主角。


登基後,武宗诛杀文宗宠妃杨贤妃,以及兄长安王李溶,盖杨妃曾向文宗力荐安王为储君,与己有争储之嫌。事实上,安王亦是以图谋储君罪名被赐毒而死。此往往是新帝不循正途登基後,帝位未稳固时之心狠手辣,忌惮其他有资格之皇家子弟被人拥立。杀稚子李成美还可以说是为势所迫,但杀其他人应该不是了吧!他还想追杀杨贤妃党羽,被贬官文宗的宰相杨嗣复及李珏,他重用的宰相李德裕等人勤阻方罢休!


唐武宗登基後,召李党人物李德裕回朝,任为宰相,李德裕提倡「政归中书」等政策。在李德裕执政下,国家渐渐回复元气,史称「会昌中兴」。


仇士良怕失权势,散布流言,称宰相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激怒禁军闹事。武宗遣中使到神策军宣旨:「一切皆是朕之安排,无关宰相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士们被震慑住了。仇士良阴谋被揭穿,只好向武宗谢罪。


唐武宗没有处分他,反将他升为观军容使,以领神策军。名义升迁,实则剥夺其禁军军权。仇士良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辞官。武宗同意,改任他为内侍监。仇士良的权势被压抑,他不得不退下政治舞台,翌年病卒,武宗抄其家。


唐武宗外攘回纥,内平泽潞,打击蕃镇割据,威震中外。他更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制驭宦官,朝政为之一新。


唐武宗信奉道教,从845年开始大规模下令打击佛教,史称「会昌灭法」。除少数在长安的寺院外,全国所有寺院被拆毁,僧尼被迫还俗,寺院所有的田地被没收为国有。这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受打击很猛烈的一次。武宗灭佛原因可能:

a)他本人信奉道教,因此打击佛教。

b)佛教势力强大,佛寺规模比皇宫还大,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税收是一大损失。没收佛门财产後,赋税收入增加了。

c)命令僧尼还俗,可以解放大量生产力。劳动人口增加了,不再有荒田无人耕之虞。若米粮出产增加了,人民也可以丰衣足食。

d)武宗继位後怕有人会另立他人威胁他帝位,李忱逃入佛门,武宗灭佛令李忱无处可躲。历史学家对光王有否入佛有争议。


唐武宗长期吃长寿丹,重金属中毒而死,卒年32岁。武宗虽有年幼五子皆封王,但生前未确立继承人,宦官马元贽等遂矫诏立光王李忱为皇太叔并最终继位,即唐宣宗。武宗五子後事无记载,一说皆被宣宗所害。


武宗一朝,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国力强盛,对外强势,是唐朝後期的一个治世,後世称为「会昌中兴」。遗憾的是,武宗在位六年就去世了。王夫之曾说「武宗不夭,德裕不窜,唐其可以复兴乎!」,这是对唐武宗非常中肯的评价。


这是百度百科介绍剧集的内容:

『唐末文宗年间,宦官专政。唐文宗与王涯丶李训丶郑注等人设下「甘露之计」,企图诛杀大宦官仇士良,不幸事败。宰相王涯满门抄斩,唯独两个孙女死里逃生,妹妹被紫衣局尚宫鱼兮收养,且改名叫程若鱼(小说叫鱼冰儿),姐姐立志复仇改名为仇烟织并成为仇士良的义女。


七年後新帝李炎登基,启用紫衣局对抗仇士良,由此,两姐妹站在了对立的阵营上宿命地重逢了。失忆的妹妹认不出姐姐,姐姐也不认得长成少女的妹妹。为追寻文宗遗诏(遗诏是子虚乌有的创作),性格迥异又势均力敌的两人成为惺惺相惜的对手,而後又成了争锋相对的死敌。


当知道自己一直陷害的人竟是亲妹妹时,在复仇漩涡中越陷越深的姐姐,毅然决定牺牲自己拯救妹妹。最终,程若鱼帮助李炎铲除仇士良势力。李炎去世後,光王李忱即位,决意励精图治,重振大唐。』


国内电影及电视剧,不容许主角是反派人物,所以男主「认贼作父」这事定必有隐衷。剧叫他做「少年天子」,似是宽了一点,「少年颖王」倒差不多!


武宗26岁登基,是青年吧!国内对年龄规范很宽松,公子深已经是28岁的成年男子了,许多的文字仍然美称他为少年,米们其实都知,只是他的少年嗓,令人错觉他年纪很小而已!


先谈小说的人设,堂姐仇烟织(本名王若清),仇士良义女,全家灭门时幸存的两堂姐妹,不知怎的堂姐被仇士良收养。堂妹渔冰儿(本名王若冰)被紫衣局尚宫,鱼兮收养且改名叫鱼冰儿。


鱼冰儿在紫衣宫练就一身好武功,一次朝庭宴会里,刺客行刺仇士良为冰儿所救,安王视之为仇党人。要求紫衣宫派她做自己的侍剑,故意留难她,二人相处中互生情愫,最後她为安王挡箭而死。仇烟织被义父刻意安排,成为武宗的宠妃作为己的耳目。


小说里姐姐原型,应该是武宗宠妃王才人。王氏十三岁时,因善歌舞,得入宫中。唐穆宗把她赐给颍王李瀍,王氏机俐聪慧,很得武宗宠爱。


另一说法是颖王一次邯郸游玩中,遇见歌妓王氏,把她带回宫,一直受武宗宠爱。武宗曾想封她为后。.宰相李德裕说:「才人无子,家族不显,恐天下议论。」武宗才作罢。


小说作者飞花写仇烟织有王才人影子,皆因她身材纤颀,武宗在苑中游猎,王才人必骑相随,皇帝和她相驰出入。王才人颇有侠女风范,非一般妃子般柔弱。


〈唐阙史〉记载:唐文宗於十六宅西,为安王李溶丶颍王李瀍建院。传闻公元840年,仇士良以安王为文宗亲弟,贤能且年长,於是发动左丶右神策军及飞龙丶羽林丶骁骑数千人去藩邸奉迎安王。宦官遥呼:「迎大者!迎大者!」因安王是兄,所以「大者」指的是他。


兵士到了宅门说:「奉命迎大者,不知安丶颍孰为大者?」王氏听了步出而说:「大者是颍王。皇上的左右因颍王魁梧颀长,都呼他为大王,且与中尉(仇士良)有死生之契,若弄错必遭灭族!」


时安王心生疑虑,迟疑不敢出,王夫人从屏後拥颖王而出。众人扶他上马,以兵甲簇拥到少阳院。宦官知迎错人,但无人敢出言纠正。


不久矫诏,以颍王瀍为皇太弟。〈新唐书·王贤妃传〉也称王氏助颍王登位,故武宗策封她为才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认为〈新唐书·王贤妃传〉此记载是取材於〈唐阙史〉,不足信。认为「按立嗣大事,岂容缪误!」,故依据文宗丶武宗实录,而没有参考〈唐阙史〉。


电视剧是根据编剧十四阙改写的小说而拍,人设完全不同了。堂姊妹变为亲姊妹,妹叫程若鱼,姐仍然叫仇烟织。武宗一登基就赐死安王,妹妹和安王相爱没有可能,与史实不符。没看小说,除非时间线是少年颖王与少年安王,但女主那时还是未长大的小女孩。如今剧是删走了安王(演员表不见安王出现),改为妹妹被指派为颖王侍剑,二人爱上了。少年时的颖王曾被仇士良指派往王涯处抄家,背负杀忠臣的污名。


历史上,王涯根本没参予甘露事件,剧却说他因与李训丶郑注两小人合谋而死,所以姊妹要报灭族之仇!


以上所说都是我根据网络片断,拼凑出的剧情,纯是猜测,细节当然更加不清楚。不过,都有了一些概念,不致完全坠在五里迷雾中。


3)唐宣宗(资料摘自维基)

姓名:李忱

生卒:810—859(49岁)

在位:846—859(13年)

人物:李纯十三子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錡妾,李錡谋反失败後,郑氏被送入宫当郭贵妃的侍儿,後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封为光王,故唐宣宗为唐穆宗之弟,唐敬宗丶唐文宗丶唐武宗之叔父。唐宣宗为光王时,居於十六宅,故作愚钝,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初,宪宗纳李錡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後,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号曰光叔。」】


传说唐宣宗登基之前,为了逃避侄唐武宗的迫害而出家为僧,传说他在河南淅川香严寺避难,法名琼俊。此说历史学家有争议!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献之长寿丹中毒死(重金属)。光王李怡被宦官仇公武丶马元贽等人拥立为帝,改名为李忱,是为唐宣宗,年号大中。


拥立唐宣宗的宦官本以为他愚钝容易控制,岂料他登基为帝後立即励精图治,并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众宦官丶朝臣及宗室才惊觉唐宣宗以往是故作愚钝,实际是非常精明,有如其父唐宪宗。


唐宣宗登位时,唐国势暮气日沉,朝政腐败,官吏贪污,宦官专权,四夷不朝。宣宗致力於改变这种状况,他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唐朝国势小有起色,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使晚唐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但是只靠政府枝节的改革,未能完全解决问题。宣宗是唐朝中期以後少数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此外,唐宣宗还趁吐蕃丶回纥衰微,加上张议潮的归义军起事反吐蕃;不仅出兵收复河湟,安定塞北,更一度大致重夺丢失多年的河西走廊(沙丶瓜等河西十一州),国威稍振。


大中十一年之後,宣宗开始疏於政事,沉溺於长生术,「颇好神仙」。宦官权势又呈复兴之势,甚至还从东南财赋之地攫取大量的经济特权。大中十二年以来,南方军乱不断,藩镇相继爆发军士逐帅事件。大中十三年(859年),武宁(徐州)节度使康季荣因不恤士卒,被士卒所逐。仝一年(859年)八月,宣宗因丹药中毒死,时年49岁。


唐宣宗在位时,有一越州美女天姿国色。宣宗宠爱她异常。不久,唐宣宗怕自己耽误国事,把她赐死。

【《资治通鉴》记载:『越守进女乐,有绝色。上初悦之,数日,锡予盈积。忽晨兴不乐,曰:「明皇只一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召诣前曰:「应留汝不得。」左右奏,可以放还。上曰:「放还我必思之,可赐酖一杯。」】

(我的天啊!皇帝欠缺自制能力,竟然委过於任由宰割之弱质女子,其人是否刚毅仁厚?思之过半矣!)


唐末的黄巢之乱和藩镇战争,使宣宗朝的实录散失,使後人难以追查当年发生过的事。


传说宣宗继位之前曾在淅川香严寺当过和尚,所以对佛教极力推崇。


唐末.西川变民韩秀升在被高仁厚征服後,曾坦言唐宣宗在位时,天下尚有公道,唐宣宗故去之後,就是胜者才有公道。高仁厚闻言後为之侧目,可惜唐朝已病入膏肓,回天乏术。


评价宣宗两极化

好评:

历史上评价宣宗在位曾经烧过三把火:「权豪敛迹」「奸臣畏法」「阍寺讋气」,称之为「明君」,有「小太宗」外号。据说唐宣宗退朝後还会读书到半夜,烛灺委积。

〈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於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差评:

〈新唐书〉认为:「唐亡,诸盗皆生於大中之朝。」。唐宣宗继位之时,唐朝处於唐武宗的「会昌中兴」,渐渐恢复元气。唐宣宗一反会昌之政,一味横徵暴敛,纵容地方大员豪强,造成严重後患,大中之治有溢美之嫌。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论「唐之亡,宣宗亡之」,「小说载宣宗之政,琅琅乎其言之,皆治像也,温公亟取之登之於策,若有馀美焉。自知治者观之,则皆亡国之符也。」


(三)角色介绍(剧照)

1)李炎(成毅)


2)程若鱼(张予曦)


3)仇烟织(宣璐)


4)光王(韩栋)


5)仇士良(何晟铭)


6)程兮(习雪)


7)刘弥纱(杨肸子)


8)李德裕(何中华)


(五)歌曲介绍

《若梦》〈梦醒长安〉电视剧主题曲

演唱/和声:周深(2021/02/14发布)

词:王明毓

曲:和汇慧/王梓同

编曲:王子操(马来西亚)

制作人:和汇慧

吉他:赵越

人声录音/配唱:徐威

混音/母带:周天澈

制作:和汇慧音乐工作室

宣发:诗和远方

特别鸣谢:周深工作室


和汇慧与王梓同大大写的曲子,旋律非常特别;因为主歌每一句收结时,旋律往上提,不是一般的一句上丶一句下。我不懂歌曲音域的划分,那些音乐专业的小友说曲子是由E3到D5,音域跨度不是那麽的大,所以整首曲子多用了真声来唱。


王明毓大大的意像化歌词非常的美,诗意满篇的,引起我读过古人诗词美好的叹喟,就用那些诗词演绎一点解读。遣词造句内里的故事,蕴着无限的思绪,令人禁不住沉进入了去。


第一部份

A)主歌1 旋律1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风摇雨落 此心何处停泊

剑起刀割 却斩不断 这因果

看天地之间 皆漠漠』

a)大诗人李白所说:「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人生真的可以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b)簸荡的心,彷如风雨飘摇中的一页轻舟,泊靠向何处?

c)挥剑刀落,因果之间,可以把「果」和「因」的粘连斩断吗?

d)「看天地之间 皆漠漠」令人立刻想起「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所描绘的孤凉凄寂。

(起段琴钢轻敲,然後是大鼓咚咚咚,还有音效器的加入。公子深的嗓子响起了,主歌的节奏是一顿一顿的,整段主歌的伴奏是钢琴。)


B)主歌2 旋律1

『尘缘萧索 宿命奈何

日升月落 此生依旧难舍

铁马金戈 也踏不碎 这心火

忆前尘旧梦 任岁月消磨』

a)尘世间的缘份,萧索得有如草木的凋零冷落;我俩宿命的悲凄,是多麽的无可奈何!只能「风吹泪逐哀弦落」了吗?

b)时光的流逝,日月星宿的起起落落,此生的难舍难离,心间仍然是眷恋不息!

c)即使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不能踏碎,也不能熄灭心头这点火。

d)回忆前尘往事,旧欢如梦,任由岁月消磨殆尽!

(主歌2中,和弦起动了,是结他,弦乐及音效器的融和,这段的大鼓声,咚咚咚较前响亮了点。两段主歌是同一旋律,但前後段有变化,这是公子深如同既往,同一旋律唱来必有变化,有层次而不会感到单调。)


C)副歌 旋律2

『往事流转 在你眼眸

一边遗忘 一边拼凑

如我虔诚 合十双手

唯愿你能 得到拯救』

a)在你深邃的眼眸中,往事一一流转而出;

b)那些如烟的前尘往事,一边想着要遗忘,可是另一边却拚命来拼凑回记忆!

c)我只能合十双手,虔诚地祈求;

d)唯一心愿,是你能得到救赎!

(大鼓响起,然後结他丶弦乐起动了。)


间场音乐

(古琴丶二胡丶锣声以及弦乐合奏起一阙哀歌吗 ? 古琴的典雅,二胡的哀怨,为曲子的下半部作了铺垫。)


第二部份

D)主歌3  旋律1

『情缘若梦 长久几何

一枕寒宵 饮下苦涩独酌

杯酒当歌 却绕不开 这心锁

愿清欢入梦 伴此心停泊』

a)一切情缘有若梦境,梦醒了就烟消云散了,有几何是长久永远的!

b)枕冷衾寒的一霄,孑然一身,独酌那杯苦涩的酒;

c)举杯向月,迎风当歌一曲;歌声寂廖中,紧锁的心扉,绕不开啊!

d)但愿「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响贪欢」,飘泊久了,可否让簸荡的心,得以长久停泊?

(伴奏主要是结他,背後的和弦是二胡丶鼓点及弦乐。主歌的四句,尾音和前两段主歌不同了,有点变化。就是唱词这种的不同,带来了层次感,起伏有迭荡。)


C)副歌 旋律2

『往事流转 在你眼眸

一边遗忘 一边拼凑

如我虔诚 合十双手

唯愿你能 得到拯救

唯愿你能 得到拯救』

(这里鼓点加强了一点,「往事流转 在你眼眸」是二胡幽咽的伴奏,到了「一边遗忘 一边拼凑」带点哭腔来唱,这句背後是急促的古筝拨弦?是琵琶的弹奏?抑或是击弦乐器的扬琴,那两根小棒子的敲击?乐组除了结他,没有列出其馀所用的中国乐器,乐器盲的人只能猜测好了。希望公子深唱的曲子,乐器多点列明,让我们这些音盲及乐器盲能学习多一点。到最後两句的「唯愿你能 得到拯救」第一句「唯愿」唱词带点哭腔,不禁令人有恻动凄然感觉!收结句的「唯愿」就舒缓了点,哀伤点到即止。令整首曲子感觉得是哀而不伤!馀韵点滴在心头,不致哀恸到泣不成声!三段副歌字词一样,但唱来是递进式的加强,层次丰富极了。)


~  曲子完 ~


2021/02/14  卡布叻

QQ音乐 http://t.cn/A6t46xC3

酷狗音乐 http://t.cn/A6tUh06b

酷我音乐 http://t.cn/A6t46xCu

链接:

https://m.weibo.cn/1736988591/4604473069018630


b站:周深《若梦》寡淡之颜 MV 4.04

https://b23.tv/d0utjc


~ 完 ~


字数(10,900)




MW谈:周深《若梦》电视剧〈梦醒长安〉主题曲 篇30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