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 八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单元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单元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导
刚才我们读的句子是古人用书面语写的,这种文章叫文言文。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司马光》。
一起背一背。
记忆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字:“戎”字是本课要掌握的一个生字。在你们交上来的预习单中,老师发现有不少同学写错的。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或者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同学们的呢?
→戒 jie 廾
戎rong
戈字部
你想到了形近字,猪八戒的戒。他们都是戈字部,区别仅仅在于少了一个笔画。所以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伸出你们的金手指再来书空一下。
初
读懂文言文,首先得读通句子。
注意句中停顿,做到声段气相通。
先听老师示范读一句。注意听。
好,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卡壳的地方多读几遍。
文章很短,句子都读通顺了吗?谁来示范一下?
语句连贯,非常流畅地读完了。但读的有点快了,老师听不出来句中的停顿。
谁再试一试?
请你。嗯,你注意到了声断气连的要诀,真不错。
全班同学模仿着他的样子,把文章齐读一遍。
课文读好了,那文章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理解意思的方法有哪些?
1.看注释。2.看插图。3.问老师,请教同学。。。
懂得了学习方法,那接下来请前后4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插图,尝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计时6分钟,马上开始。
研
讨论结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
请一位同学读文言文,另一位同学说意思。一句一句来。如果意思说得不完整,同组的学习伙伴也可以帮忙补充完整。
翻译完了。嗯,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停顿正确,再注意点声段既不断就更完美了。
其他小组的同学听的时候也很认真,谁来点评一下说白话意思的同学?
哦,你肯定了他们小组配合得非常好,意思也翻译的很到位,基本都正确了。你想提出一个小建议,你认为他们小组把“折枝”的意思说成李子把枝条折断了不够好,改成李子压弯了枝条更好,因为折断了他可能是被路人给扯断的,而压弯了就是因为李子太多太重了。
你真会评价,不仅肯定了好的地方,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翻译文言文的几位同学,你们接受这样的评价吗?
真不错,同学们能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
有的同学感觉文言文很难学,因为很多字义与现在不同,不过同学们互帮互助,问题就迎难而解了。
意思理解了,读懂文章就更容易了。接下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一下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你有想你有想法。你说树长在路边,也不是谁家种的,如果这李子好吃的话,早就被路人摘光了,没有人摘的话就一定是苦的,不好吃。
同桌有补充。哦,你想到了奶奶家的柿子树,柿子还没熟透的时候,就有小鸟🐦松鼠来吃了,如果路边的李子是甜的话,也会有很多小动物来吃的,可是李子树压弯枝条都没有被吃,就说明它不甜。
你们分析的都很对,七岁的王戎也是这样想的。那你们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认为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还善于动脑筋思考的孩子,非常聪明。
(板书:善观察,勤思考)
是呀,他才7岁,能够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非常的聪明,有主见。
49个字照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了,这是文言文的特点,但我们读起来还是感觉缺点什么,你能不能给加点内容让故事更有味道呢?
好,你来试试。
有点意思了,一个更具体更形象的王戎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总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小王戎。在这篇文章里是他具有非常好的个性品质,但在《世说新语》中长大后的他却是另一种不一样的形象(圆滑狡诈)。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借阅一下这本书的相关文章。
这是一则很短的文言文,要求背诵,所以同学们课后多读几遍,把课文背诵下来。(感觉有点突兀)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我的试讲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游玩→摘李→李苦
简要讲述故事,联系p.200课文天地,学一学 短文大意。
插入这个点会不会好?
板书好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进行故事复述、背诵。变成这样会不会好?
或者背诵放作作业一种,有的小孩课堂没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