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大展示的细腻情感

非专业纯主观测评!!!

在片荒的空档期时,我在追番列表中正在吃灰的片子中搜索着,然后一下子锁定了这部《恋爱随意链接》。起初的原因很简单很纯粹,因为个人比较喜欢动画中黑发,造型简单清爽的妹子,像玉子和阳菜这样的,而这部番中有而且有两个!!!而后来,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其他能将自己持续吸引并沉浸在其中的有趣之处,我怀着很大的热情很快就看完了它。

此番中文研部的五人理所当然都是主角,但关于伊织和稻叶到底谁是第一女主,各处一直都有争论。当然我觉得这并不重要,不管怎么样,我很喜欢伊织的人设,京都脸、黑发外加小小的低侧马尾,再加上丰崎爱生的天然声线加持,属实是很戳我的xp。(´▽`)ノ♪在面对他人时,她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毫不做作的温柔和热情,面对熟人时常喜欢开玩笑,有时还会自然地讲一些涩涩的笑话。简直就是理想伴侣的模板!!!




当然,这部作品很明显描绘最多的角色也是伊织,在她表面美好的人设背后藏着很大的阴暗面,四次特殊事件中,有三次都对她影响很大,或者可以说有三次她都是矛盾中心之一,因为在五人中她的思想问题最严重。其他四人似乎都是只在其中一回中遇到大的影响或挫折,其他几次都是一些零碎的修修补补。而对伊织来说,她经受了好几次大的影响,整整经过三次洗礼之后,才真正获得了解放。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开头的人格互换和最后的感情传递,这两次异常现象涉及到的伊织的问题倒是大差不差的,都是一个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在人格互换之后,本就因为经常用不同面具迎合他人而迷惘的伊织变得更加痛苦,如果仅因为一时的外在和简单伪装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那自己有这么多脸孔的自己到底是谁呢,又到底什么才是自己呢。不过在男主的劝慰下,她又轻松了一些,算是接受了她所表现出来的所有性格都是她自己的一部分。简单概括就是,每个人都会有对不同人摆不同态度的情况,这不就是一个成熟的人处事的正常表现么,无非是她的变换多了一些,这些不同的性格共同作用才成就了现在的她,但她又太过敏感以至于以为自己不正常。





而在年龄变小事件之后伊织又开始思考自己的真心问题时,正好感情传递来了。在因为心绪不宁又拒绝了男主被大家知道以后,面对稻叶的质问,伊织做着解释,但风船葛特意“拱火”似的把伊织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暴露无遗。然后大家的真实情感和阴暗面全都摆到了台面之上。伊织必然尤其崩溃,自己一直以来苦心维持的积极形象瞬间崩塌,和朋友们身边人的关系也很可能分崩离析。本来这几年就已经很累了,现在面对这种诅咒般的情况,积极向上的情绪再也无力也无法维持,于是伊织释放出了积蓄下来的所有戾气和冷漠,并且以为这就是自己原本的样子。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样的剧情我是很难受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伊织的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中很正常,明明就不需要什么纠正啊。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如太阳般耀眼与无私同时又表里如一的人,经受过社会的毒打之后,面对世事世人我们总会有不满、愤怒和不解,把这些全都直接表现在明面上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就像前面人格互换说到的对不同人摆出不同态度,这恰恰是为了让群体和谐,让事情更顺利地进行下去。思想在不停地跳跃无法抑制,但至少一个成熟的人能控制自己的外显行为。一个内心不纯粹但保持了一辈子好人人设的人,那他也就是个好人,因为这也是一种本事。正常情况下大家像以往一样好好交流,消解彼此心中的疑问,那这次事情很快就能翻篇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折磨伊织呢。


不过,在看完全篇之后,我又释然了。恰恰就是因为这不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啊,伊织包括其他四人确实可以按照本来的轨迹顺利地成长、生活下去,不过坏就坏在异常现象,好也好在异常现象,他们有机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自己和解,剧情的推动正是基于此,作者设计出来的工具人风船葛的目的也是基于此。所以,这里让伊织彻底释放累计多年的疲劳和阴暗面,就是为了让她在缓过来以后重新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就跟伤心可以憋住不释放,但释放出来以后会舒服许多是一样的道理。伊织和其他几位在经历了四次大事件以后,看似只是恢复到和异常发生前一样,实际上这是一个思想螺旋上升的过程,他们绝对已经变得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以伊织为例,引用一句我在某个评论区看到过的很好的总结:以前她认为自己必须得戴上面具,而现在她自己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戴上面具,无论戴不戴面具,她都是她自己。再遇到更大的挫折和迷惘,相信比起以往他们都能更好地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伊织在冷漠摆烂时以为这就是她唯一最最本真的样子,其实不然,她不可能不重视自己的朋友,以至于会因为自己与别人的矛盾牵扯到朋友而愤怒和懊恼,一个完全失去希望与乐趣的人是不可能在乎这些的;她在最后成功营救唯之后强装着的镇静和冷酷一下子绷不住了,感到一阵后怕,也说明了冷漠和与麻木并不是适合她的特质。




再加上她在之前与男主、稻叶对峙时也说过,她表现得开朗,大家喜欢这个样子,这么做她也开心,那么开朗的她就应该是她本真的样子。她仍然存有继续正常生活下去的动力,只是太累太崩溃了,以至于没法把自己本来愿意去做的事自然地做出来,“我已经做不到这样的事了啊”“我已经疲于扮演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了”。
伊织需要明白的是,冷漠和偶尔的阴暗确实也是她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部分,她所表现出来的开朗和乐观也是她最本真的一部分之一,只不过她太追求完美,这些年一直压制着不好的一部分,才会导致在遭到挫折时关于消极的一切暂时占据了主导。
可惜伊织一开始不懂。朋友们一开始也不懂,还在简单地劝慰她,事情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她会恢复成原来那个大家期待的自己。可伊织现在做不到,也不想再做下去了,现实情况是伊织就是不会再回到原来大家认为的样子。幸运的是,在伊织声嘶力竭地敞开心扉之后,大家终于明白她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了,此时的现场顿时金句频出,角色已经把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很直白地都说出来了,这些思想我也都是很认可的。



话疗中

在最后一集,伊织终终终终终于自己也想通了,就算没法达成所有人的期待,也还是会有人肯定自己,重要的是自己想做什么。她将遵从自己的真心,无问西东,头一次让自己成为自己。她踏上了拯救朋友,与朋友和解的路......



纵观全局,伊织对自我的认知有很大的矛盾,稻叶表面冷漠但很孤单,对人有戒心但又十分渴望维持和最好伙伴的关系,

唯有着对过去遭遇的阴影后来又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青木有着无法释怀的人和回忆,


男主之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有时也无法明白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在成长关键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现实中的我们不可能遇到和番中角色完全一样的问题,但在面对相似事时会出现的迷茫、无助、难过可能会是一样的。

乍一看,番中的角色们似乎有些“无病呻吟”,因为一点点被揭露的心理上的问题,就一直在互相“撕逼”,整得苦大仇深,让人看得情绪也是一直跌宕起伏。不过我觉得这也正是我们愿意看这部番的原因啊。这部番借助一个异常现象作为载体放大展示了很多矛盾与细腻情感。在现实中,我们没有机会遇到一个能够掌握神力,把主角们拿捏在股掌之中并暴露他们问题的“高维生物”风船葛,也没有一群志同道合与你有相同遭遇的铁杆朋友,更没有机会找到好的机会纵情发泄。而这部番给了我们一个视角,我们看着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惶恐地发现了自己被暴露的问题,痛苦地挣扎,与朋友大声争辩、痛快输出,最后在朋友的劝慰和自己的思考下与自己和解,这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抽象心理成长的魔幻具体化,一种夸张的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呢?可以说,这样的体验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到底还是减少了一些我们的遗憾。


分析完了本番的思想,再来说说我喜欢的其他点。比如说人物设定的很多表现都很真实,很接地气,他们的人设不靠特别的装扮、直接的描述或做作的表演,全靠与朋友间的活动自然树立。男主关心朋友,愿意奉献自己,老亚撒西了,不过他也并不是什么伟光正之人,在面对不熟者时保持形象,但也会和青木这样的死党很自然地交换“学习资料”。



他会有正常的需求,以至于社团的三个女生居然都是他的yy对象。稻叶的傲娇、爱耍小脾气,内心脆弱,这一形象也显得很立体。还有男主和稻叶之后互相坦白,“互用之交”差点让我笑喷。








这样愿意信任自己,自然地和自己分享隐私小秘密的妹子,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因为是很熟悉的同学,大家在交流时偶尔互开玩笑“涉黄”都是很常见的事,种种这样的对话虽没有直接狂打擦边球,但也能牢牢勾住观众的兴致。他们因真实而又不完美而显得可爱又可亲。






再比如说,稻叶内外的反差萌,表面冷漠,实际上胆小孤独,比谁都在乎朋友,会因为男主的一句夸奖而暗自高兴,也会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娇羞。



再比如说,几位声优优秀的配音功底,泽城美雪的哭腔、魔性的笑声和爱生愤怒版的呆唯声线都让人十分惊喜。还比如说,每集最后运镜如大片一般的预告,精妙地把下一集会发生的情感冲突都简单映在我们眼前,让人迫不及待想要接着看下去,预告在ed前奏之中结束之后,ed恰好衔接,实在是妙。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动画的细节方面。很多时候决定一部作品最终高度的就是细节。异性互换人格后身体与原本之间有明显差异的细微习惯、表情、坐姿。


再加上性格截然不同的双方互换之后语气、腔调的变化,声优都有恰好的拿捏。还有伊织这个伪装者在打开心扉之前的多处表现,独自一人时低头落寞,见到来人又瞬间变换笑脸,这也让我印象深刻。这让我想到了此番4年后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在相似的互换意识的设定下,大获成功、口碑良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必然也有对二者互换身体后不同细节的精湛描写。霓虹人在做动画时确实擅长把握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物的一切细腻情感,这一点不得不佩服。
当然还是有一些个人不喜欢的地方的,比如最后伊织的醒悟感觉还是仓促,虽然朋友们的劝说都到了点子上,但这样的改变还是快了一点。还有,虽然稻叶也很有魅力,但作为一个伊织党看到男主最后终究未和伊织走到一起还是有点遗憾的,毕竟二人已经有了那样刻骨铭心的交流和接触。




在最后一集男主晕过去期间,在一个类似精神世界的情况下,他应该是与伊织进行了最后一次长久的感情传递。这是我全剧最喜欢的一个场景。在温和又带着一丝忧伤的女声吟唱中,二人互相敞开心扉,感谢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回忆,感谢对方让自己获得的成长,并与过去那个不成熟的自己告别,与那段彼此都曾未真正理解的感情告别,决定从明天开始重新认识对方。



他们都已经能理解对方了,曾经的他们喜欢彼此的外显人格,现在的他们在知根知底后也仍能互相喜欢,再重新开始曾被意外搁置的感情也不是不行,可惜剧情就是没有这般大团圆的设计。男主和稻叶彼此需要,他们在一起也很好。时间和机会就是不等人,青春就是要留下遗憾。不过也正是因为遗憾所以生活和影视剧作品才有了更加精彩的走向不是么,只能这样劝慰自己了。
没看过原作,大致先浏览了一下解说,貌似是后面还会有学弟获得能让他人误认为自己是别人的超能力,然后扮演伊织戏弄男主,把伊织整成了第三者这样让人更加胃疼又烂俗的发展。最后,又加了不少乱七八糟的超能力和异常现象的设定,整得太玄太乱了,感觉应该是不会再有现有动画那样的观感了吧。我有点庆幸动画只改编到主角团的高一生活结束这里,正好五人都已经获得了充分的成长,故事也算讲得比较完整了,干脆就假设之后再无发生怪事,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也会遭遇挫折,碰到他人无法理解的心理障碍。但和影视剧作品中不一样,有些最细微的情感,我们想找朋友倾诉,却不一定能找到人;能找得到人,他不一定见得愿意听;别人愿意听,他又不一定见得能完全理解;别人能理解,他又不可能会永远把除自己以外的人的伤痛放在心上。鲁迅说得好,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如果我们心有伤痕,保持住不前,指望依靠他人的同情和重视来获得安慰终究不是长久的,别人最后会重新投入到自己充实的生活中去,只留下我们自己继续折磨自己。还是要自己变得积极起来才行啊,同情和安慰都是别人的恩赐,只有自己的积极终究才是能把握住的。当然,如果在现实中觉得累了,有时把自己沉浸在虚拟的影视剧中也并不意味着逃避。看一看那些得到救赎的美好结局,然后在我们自己的人生路也争取能笑到最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