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开端》中的萌萌父母,看两性一体两面的创伤应对

2023-09-01 19:10 作者:此心托杜鹃  | 我要投稿

王萌萌之死是怎么回事,对于看过剧的朋友们来说想必不用赘述。

第13集,调解室?里,萌萌父母在得知女儿噩耗之后,手边是女儿的遗物和等待他们签字同意的事故认定和赔偿协议书。

失去女儿这个消息对父母来说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萌萌父亲老王当场坐倒在地,萌萌母亲则是看似冷静地询问女儿死因的真相,稍微细听就能听见其声音的颤抖。

到这里,萌萌母亲是更理智的那一个,她没有受不了冲击晕倒,她也没有情绪失控,事实上这时候无论是哭泣,晕倒,喊叫,反复地说“这不可能”、“我不相信”等等都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但她都没有,相反,她迅速地发现了疑点,询问警方调查的结果,且与警方谈判,并且提出要求警方调查她提出的疑点,她才会同意签署协议。

萌萌母亲怀疑女儿在车上遇到了什么事才下车,这个怀疑里面有她对女儿的了解,有女儿出事前给父亲打了两通电话,她的怀疑并非凭空想象。

可是很遗憾,警方当时查出的结论与真相不符,无法给出让萌萌母亲信服的结论。萌萌母亲空有怀疑没有证据,也无法取得警方的信服,后面便开始自己去进行调查,像是在警局呆着不走,上45路公交走访乘客等等。萌萌母亲在积极地验证自己的猜想,但是,这在警方眼里,这就很容易变成是出事人家属无法接受事实而毫无根据地怀疑警方断案,影响了正常办公秩序;这在当时的45路公交司机眼里,恐怕也是一样,后面直接都不愿意让萌萌父母上车了。

奇怪的是,这时的萌萌母亲在相关人员的视角里并不是理智的了,而变成了“难缠”、“这时候谁敢见她呀”,似乎人们不单单是不喜欢萌萌母亲一时不信服警方的结论,而是担心起萌萌母亲的精神状态好像并不稳定。奇怪就奇怪在,不喜欢受害人家属对案件结论的质疑,并不能直接就把这当成出事人家属不正常的证据。但大家都不约而同用一种对待异常的态度去对待萌萌母亲,她是破坏快速结案的人,她是添乱...最后真相浮出水面,回想当初坚持寻找真相的萌萌母亲,她真的异常吗?

如果大众以为,更快从创伤事件走出来恢复正常生活的人,是理智的,反之,追求不确定的一个可能性,还影响正常生活的则还没有走出来呢,则是非理性的;

那么恰好,萌萌父亲老王已经逐渐接受了萌萌的死和警方的结论,并且在萌萌母亲去调查的过程中往往承担着保护者的角色,帮萌萌母亲与其他办事人员沟通,取得别人理解,也劝萌萌母亲放弃自己调查、接受现实,与此同时,其他人似乎也更愿意去和萌萌父亲接触,而回避萌萌母亲,他们眼中似乎萌萌父亲是个理智的人,萌萌母亲则不是。

面对同样一个惨痛的现实,老王为什么能比萌萌母亲能更快地接受,并且留给周围人冷静理智的印象呢?

从他们夫妻在大桥上老王劝妻子的话里,可窥一二:“你还有学生,那也是一个念想,以后都是靠着一个一个的念想活下去~”

老王能想出这句话劝妻子,说明他多半也早就这样劝过自己了,老王很可能就是这样让自己逐步放下的。

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对男女面对压力的差异作过一个有趣的结论,说到男性遇到困难倾向于躲进洞穴,思考解决方法。当他离开洞穴的时候,说明他已对困难有了新的把握;

女性则倾向于去倾诉,在倾诉中得到的理解,能够舒缓其压力。

事情已经这样了,那就想办法接受吧:在刚接到消息的前期,老王一直都很沉默,很少说什么话,或许他在这一时期已在大脑中用尽各种办法说服自己,费的这番功夫外人一般并不容易看出,才好不容易能初步接受这个事实;

等到老王走出“洞穴”,虽然依旧痛苦,但只要不刻意提起,这件事也能慢慢地随时间过去,他已能基本与平时无异,只是过往快乐的笑容已不再......

反观萌萌母亲,得知噩耗后的她毫无疑问处在激烈痛苦的情感之中,这份情感既让她难以接受女儿的身亡,也让她灵敏地嗅到了事故的隐情,更让她陷入了怀疑...

可是这份怀疑带来的是孤身调查又不被理解的绝望......她被“不正常”、“不理性”的目光环绕,被当作“神经兮兮”、“(脑子)有问题”的走不出来失女之痛的家属对待,没人理解她为什么不放弃,不到此为止、

是什么让人们对“节哀”二字能发挥的效力抱有那么高的期待?相信这句话足以抚平一切?

是什么让人们对“需多久能走出伤痛?”的能接受的时长的标准那么单一?

请永远不要忘记,坚持一件绝大多数人反对的事情,除了疯子之外,还有少数掌握真理的人。































从《开端》中的萌萌父母,看两性一体两面的创伤应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