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后室中实体创作的所思所想

2023-07-08 23:34 作者:凌晨midnight_  | 我要投稿

Q : 后室加入了怪物以后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我觉得不一定。 以下为个人见解,可能较长,混乱未分段(我想到什么说什么) 因为阈限空间类(梦核,后室)本身就是一种心境的具象化(心灵宫殿),可以理解为一种环境心理艺术,周围环境会传达一种故事感,环境被赋予了主观的意识表达,主旨表达,就像梦一样 事实上就是现实的翻版,可以理解为梦一般对现实的再次解读,举个例子,像是社交恐惧症的梦,梦中一片黑暗,所有人与人的环境都笼罩在黑暗之中,社交焦虑则是,人与人都漂浮于煮沸的金汤中,在某个温暖又炎热的夏日,在融化的阳光下漂浮,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魔幻主义作家马尔克斯在《流光似水》所描述的:“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 鄙人自然没有资格评判作品,但相信每个人读完后的感觉都不同,我觉得上面的描述通过画面想象就很有阈限空间之感,或是视频中所言对游戏外未完成虚空的恐怖谷效应,又忽然唤起儿时的白日梦(幻想),那时的心境也许和作品中所描写孩童心境差不多,也许我也会问一句,橙红的钨丝灯是否会泄露出些许金色“光阴”,马尔克斯也许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把想象给予现实,构造了魔幻的,尽管不合常理,但却能把人人心中的独一无二的自己的主旨世界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时,也许就构成了阈限空间,构建了心理中的宫殿,尽管那宫殿的立柱是由现实构成的,但也理应如此,也许这就是阈限空间/梦核的故事感(被操纵感,有目的感)(好像环境为表达的思想而生,而不是思想在环境下产生,就像梦一样) tips:这里需要区别被操纵感在梦核艺术中的区别1.故事内的故事感,为了剧情而改变环境的操纵2.整个环境为了某个主观力量而生成,像梦一样     的缘由,在故事中的金光的确从孩子们的脑海中转化出实体,思想的理念就此神奇的而简单的描摹出原形,在魔幻的现实感中肆意流淌,这也是阈限空间的一种了  当然,这在我们的现实中处处存在,只不过我们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将其作为心境和现实隔离而保留,就像意识与潜意识一般,也许孩童的梦境与现实区分度不强(大脑功能不健全),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推测,他们的世界也许类似于阈限空间,心境几乎就等同于现实,成年人是世界是什么就想什么,儿童几乎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想到什么就会转换为对世界的解读,于是他们的想象就构成了认知的一部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认识这个世界前,我们都要通过臆想,妄想来先构建一个模糊的梦,然后把这个梦与现实融合,还有一点,就是儿童(早期)其实可能都是有精神分裂症的,因为思想与感知的世界不统一,以及脑发育未完全,所以老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就像精分的人一样(但是这是正常的构建过程),同时人在这时也会显得非常偏执(和精分一样),只认定自己所知的模糊的梦,但这同样很重要,因为不能在认知未建立完全的情况下就自我否定,只能不断定型(显然这会有很多执念,所以儿童养成正确的三观非常重要,因为定型成为思想观念,性格等)  再回到《流光似水》中,作者描摹的场景很想我小时候在某个明亮的夏夜坐在床上,已是深夜之时,大家早已熟睡,而我又陷入入睡前的幻想之中,我似乎也来到了那个天真的思维之中,望向深夜之时便不自觉幻想出一次探险故事的开头前的环境铺垫,窗外的黄色钠灯灯光聚集在地板上呈现液态,我则在黑暗中在纯净的透明金色中游走,外面白色繁星点点突然变成屈指可数的金色的完美均匀的五角星,犹如儿时的星空画一般,星空突然没有那么高大,相反与地表贴近,门外的树木感觉充当在某个密林中的和谐的每一棵,密林中有打着灯笼的小屋,在温和而灵动的棕木色中显示出寒夜火炉的温暖与充实感,但又没有破坏似乎有着魔法密林的静谧与神秘,密林深处未知的青色与蓝色光点的涌动,像是一只只带着饱满光晕的萤火虫,那么在这么神秘却又富有童话感,怪异又吸引着到来者的好奇,怪异又没有任何距离感,反而像是奶奶小时候讲的奇幻童话,在此时构成了和谐的交响乐,我仍在房间的某个液态金光下的神秘宝藏游荡,(当然如此“和谐”之感,我自然不会窒息),好像整个空间的透明金色熔融物是我打开了宝藏中的某一本古老的藏书所致,书中充满未知的寻宝,漫长的金色年华就此流出,好像真的是这样 也许造成这种情况,是童年的金色时光在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持下,将神秘感与鲜明感,好奇感具象化了,像是儿时的金色的梦,不对,幻想也许就是梦的一种形式  总而言之,玩累了,我要就此睡下,哦,天花板上是星空的投射吗(这段回忆的不好表达不出来抱歉),那么我在此种光影下,盖上被子,星空覆于我之上,我似乎溶解,在似乎简单,抽象的星图中入眠 艹,以上的意识活动是我想到啥就写啥啊,有一些表达可能层次感有问题,但是表达只能这么表达,尽力只能这么表达,如果大家看着不行实在抱歉 总而言之,我相信以上的回忆和马尔克斯所描写的文中片段及主旨,我相信是有相似之处的,尤其把孩子们好奇而对现实不了解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非常透彻 我们高二是做了这个阅读理解的,当然我做的乱七八糟,确实有点看不懂,三问一共得了6分,标准答案如下(节选) 13.看法一:这是悲剧。小说以37个孩子(集体)意外溺亡在“光海”里为结局,凄惨悲怆。孩子们因追逐梦想(或“自由”,或“快乐”,或“诗意”)而不幸丧命,令人哀伤悲悯。没有现实土壤的梦想是令人悲叹的(或“人们生活在一个不会做梦的城市里,这是社会的悲哀”)。将人生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警醒读者思考人生,这是悲剧的本质特征。 看法二:这不是悲剧。结尾不是现实意义的死亡,而是一种心灵迷失。即习惯于旧体制的孩子们为美妙梦想所惑,迷失在天马行空的梦里。孩子们在金色的光海中获得了一份“永恒”的快乐(或“自由”,或“诗意”)。兄弟俩掌握了光海航行术,勇敢而执着追梦的孩子或许能成功找到灯塔与彼岸。孩子们探索了航行术,看到了海,比起永远禁锢在大陆上的其他人,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的经历。 原题有这么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流光似水》用童话的手法,来表现对于生活的梦想和激情。 为什么表达了激情与梦想呢,大概也许是因为儿童对梦的执着,儿童的心境对现实的解读,儿童总是理想化的,没有很多现实的干扰,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当然,这并不是贬义词,作者希望我们无论在现实中生活了多久, 都要保持一颗对世界好奇而向往的童心,我们在世界上见到的东西多了,越来越来越难以忠于自己的世界了,这当然是好事,我们当然不能活在模糊的梦里,我们成长了,但遗憾的是,我们或许早就丢失了用探索的心境与视角看世界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会执着于某些痛苦的原因,当然,执着也是好事,它意味着分化,意味着我们能够做更多的事了  当然故事也许是个悲剧,儿时的幻想需要引导,才能真正在沉重的现实下软着陆,我们的理想也许也一样,我们有时也要警惕在过度理想下的迷失  咳咳,跑题了,但我做这么一大笔铺垫不能白铺垫的 我想表达的是后室中很多内容是我们现实的翻版,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实体会打破氛围感(故事感)呢 很简单,因为实体的形象其实和人的形象一样(人类本身是后室0号实体),很多实体,其实是某种极端思想,某一类人的人格化,物化,然而,问题在于,极端思想是成熟的,“故意”的表现,他会破坏氛围感,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随着成熟,会破坏儿时的想象世界,因为毕竟,极化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梦核艺术,顾名思义,梦是一种潜意识活动,那么梦和现实有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视角的任意改变(上帝视角),逻辑的不连续性,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无目的性,梦总是几乎无目的的,你认为的有目的事实上只是对现实中某些思想的复现(那些思想不一定是你的),还有梦会对某些主旨的再次表达(如意识流),所以梦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的重构,在上帝视角,客观的面对某些主旨,表达,场景的全貌,然后重组并处理,以上都是在梦的表达(意识流)中 这是很重要的,我的意思是,上帝视角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跳脱出现有的现实,我们才能改变它,而跳脱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重新审视(梦),当然后续的有意识的改变才是重头戏,但梦的功能已经达到,就是先切掉偏执而所谓正确的目的,然后重新整理归纳记忆,总结新经验,主观性(意识)强大而狭隘,梦的作用是先把控制权交给潜意识(大多数),之后整理复杂的后台数据然后输出,然后过一会儿再把控制权交给“偏执”的意识,为什么说它偏执,因为我们为了做成某些事,必须有很强的目的性(就算那个事很离谱),然后还必须抛弃大量无用信息,于是意识诞生,再通过所谓“狭隘”的价值观,来做一些看似没有意义(按照虚无主义,其实本来就没有任何事物是理所应当的,所有事物都无意义)的事(比如我现在熬到三点,伤害自己的身体) 那么,梦核中也一样了,为了梦中的氛围感(主旨表达),我们尽量要做到忘我,最好把自己/gamemode 3(旁观者模式),别人是万万不能有的,要不然有些二比会在某些level向你吐槽这里的装潢比他家烂多了,甚至还会给你讲解一下,自然,实体也是越少越好,要不然派对客(变态杀人魔)在某些需要诡异幽静的场所会显得很low,会打破整个主旨全观性,破坏整个内核,在要表达的梦境中“嘿醒醒醒醒,你丫怎么还不死啊”,在独属于自己思维产物中混进了别人的脑电波,在别人做梦的时候踩了一脚,让有些用五感无法描述的信息在现实的格式化(不合理什么的)中丢失,不过level fun除外哈 这也就是我要讲的重点了,为什么fun除外?因为这里的层级本身的氛围主旨就是和派对客的人设处处符合,但是,有些层级就没必要沿用了,不用什么层级都来一个全家桶,层级本身的威胁感根本不需要jump scare,要不然可以给每个层级都搞上一点变态杀人魔就能把整个后室搞得臭名昭著,效果令人闻风丧胆,你可能要说后室本来就是恐怖小说,效果杠杠的,那。。。我无话可说 很多隐秘层级要表达的意识流思想都不需要实体的介入,环境已经可以说明心境与主旨了,而且很多有深意的层级,从来不需要把某些思想实体化,因为此时实体只会破坏环境,这时的实体相当于一个人在神秘莫测中闲逛,还要考虑合理性,实体是不是太狭隘思想的化身() 所以其实,实体多不一定会破坏后室的氛围,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触及其中的内核,因为前面我提到过,梦是对现实的翻版,那么相关艺术理应如此,我们要做的是有真正的原创实体,让其成为整个主旨叙事故事环境的一部分,每个层级最好要有符合自己内容的实体(原创实体),不要有让实体闯入后室的感觉(像前厅流浪者到此一游,甚至大闹天宫一样),要把每个层级讲成一个古老/神奇/。。。的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没有逻辑,乱一点,但一定要tm像梦一样,是个封闭思想的产物,是个整体形象,不是杂交,不要给人一种外来的人闯入自己的梦的感觉(不过顺便提一嘴,如果以后出现了不同层级之间的交互融合(可能包括实体),像中室一样,不同的主题相互融合,那也是非常非常nb的,不过现在还是老老实实把每一个单一的层级要表达的主题做好吧)。糟糕实体会让层级不知道怎么容得下它,怎么样保证环境自然按规则流动的同时对实体的活动进行兼容,至于环境有没有按照规则流动,体会体会有没有氛围感就行了。糟糕实体对“梦”的影响和我后面讲到的后室现象不适当物理化也是一样的,乱七八糟的实体会把乱七八糟的思想带进来(实体也是一种意象),可能会把人们从梦的沉浸感,猛然转变到解构剖析到现实,比如说小学生创造的实体(身上穿金戴银都是名牌包包),那样估计能把所有人创死。 比如:夕阳下的学校(层级),可以把现实中食堂阿姨的日复一日的劳作化为在凝固夕阳阳光之下的分裂的金色“雕塑”解体碎片缓慢散开(像意识流抽象作品一样),这样的实体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在现实中,人构成了我们生活叙事的一部分,梦中可以有,梦核当然也可以有,当然了,也可以不要大妈,直接把人们生活的痕迹和人们突然消失(梦核核心氛围表现写法)也是ok的,实在不知道怎么写,你可以睡一觉,边睡边观察 现在发现很多作者也在慢慢明白“主旨”“氛围”重要性了,都明白了要把梦核/层级写成好像几千年前的神话(就是重度意识流作品,口口相传成为人们想要的样子,像梦一样,像梦想一样)一般,作为一个整体,给予人似乎要无限沉入书中所写的故事一样感觉,给予金色年华具象化物理流逝,像流动的时钟,给予人神秘,揣测似乎那个年代果真是一个故事,并且也有些觉得对当下现实与虚幻梦境间的界线模糊,自己仿佛也在叙事之中,这便是超自然主义的意义,不让我们过度沉迷于,过度坚信于现实,能敢于回到孩童的理想状态,对世间一切都表达适度的怀疑,就像梦中一样,对现实以上帝的视角看待,还有,会写故事的人,一般对真正现实的处理能力会更好,故事其实和历史(longlongago)差不多,都是一种反思 我相信有梦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现实,更好的改变自己,我们生在一个变化的时代,我们都需要会做梦的人,因为做梦是所有人都会进行的创造的最开始的活动,人类先有了迷幻的梦,然后想着怎么去实现梦中(这里的梦指很多含义)的美好,才有了我们的梦想,才有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用想象根本无法描绘的复杂而艳丽的未来 我们要敢做梦,我们要敢想,如果连想都不敢想的话,那结果真是不敢想,也许和三体锁死人类科技一样,我们用我们的机器一样的思维 锁死了我们的发展,机器和ai可不会创造,更不会创造新未来,能创造未来的永远是人类本身 我最近看到很多层级的文档是由层级中实体甚至层级本身写的,这很好,因为梦不需要被描述,梦是自描述的,过多的科学语言只会强调我们外来者的身份,对梦的解读也许只能从上帝视角,甚至化作梦本身的身份来解读,甚至要把梦的整个意识流保留下来(虽然可能有点掉san值)  这种意识流其实很像梦核中的文字,当你走到天涯海角,突然有远方的声音向你发问,鲜明的字幕来自天空深处,好像是独属于给你一人的对话,又仿佛来自心灵深处,又好像是画幅外二次解读的个人主旨融入(好像是梦生成的主旨表达,但同时也融入我们的反思解读,然后我们也参与到其中的生成中,这里差不多是单纯的后期在梦中贴图解读了,但是还是整体),这些文字对当下阈限空间故事前氛围感后的故事感作了填充,能给予人对环境的导向性解读,像是梦境中一次文字的对片段故事情节或思维的简单总结或 意识活动的具象 ,似乎是观察者在当下故事感下思维被“感染”同化为故事的一部分,但又保持着独立性,又似乎是背后叙事者的猝不及防的神秘发问,让神秘被操纵感瞬间爆发,似乎可以理解为背后故事的开幕前的简单开端,像是设计的封面,同时也是对接下来确切发生故事的最好预示,好像你闯入了游戏边界(无人之境,暂未开放,像是隐藏的秘密),叙事者突然得知,然后卸下一句拷问神秘的话语。有些更复杂的文字和同样更复杂的阈限空间结合良好甚至可以充当故事的客观解释(不过更倾向于第三方神明的评论)者,甚至可以充当简单描述下发散性思维的跳板,文字还可以参与到叙事中明显的导向性主旨(主旨溢出),甚至可以作为虚幻的实体,增加认知方面的信息认知溢出。 文字同样可以构成故事某些自然而然叙事表达的一部分,像是后期贴合的手书制作一般,再深一点,就是故事发生后未知背后叙事者(幽灵状态)异化的后期解读,最深的便是完全融入进入故事,完全不像后期有距离的解读,反而是文字表达到了极致,例如在长时间阳光的沙滩上留下了我们青春岁月的痕迹,沙滩上出现一行字(和环境非常匹配,it is a burning memory. . . ,美好的像是电影结尾导演的留白用的字幕,虽然超自然,但很和谐),又例如在死亡分别的坟墓前,留下了“我们都会想你”的话,在这里,文字帮助我们回忆,解读,文字已然成为我们认知固化的解读世界的方式,于是,文字本来用来描述现实,但现实却在此时在文字表达意义主旨的解读下,缓缓流淌,这让我们觉得十分圆满,世界符合我们的心境世界,尽管有点扭曲,使得好像确实有一个叙事者,居然让文字的实体象征性意义地出现在物理实体上,但更重要的,是内涵,不过这里的文字没有彻底改变现实,使得现实与心境共存(其实这里的文字本来就是心境影响现实的具象化表现),还有我们的梦里也会出现类似“自然而然”的文字作为表达明显主旨意向的填充显现,当然还有更狠的,完全描写心境的不是没有,那就是魔法世界了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文字甚至允许成为意象的一部分,作为实体存在,因为其实文字本身也是一种抽象,只不过是更有具象意义的抽象,在某些梦中,嵌入是允许的。 在后室的很多层级,墙上的涂鸦文字也是可以作为一种表达的主旨意向,来组成环境(心境)主旨表达的一部分。 还有,过度把后室中的现象物理化事实上又是现实对梦境,思想对幻梦,唯物主义对唯心的挑战,这确实有点违背初衷,如果过度把细节放大反而会失真,用不合理把内涵全部扭曲压死了,特别是梦核,不过严谨的学术研究也是很有必要也很有趣的,也是后室的特色,注意平衡吧,最好可以更好的融合起来,避免撕裂感。 总结一下,我希望后室以后能越来越好,它承载了我情感上的太多太多 现在我们已经做到需要保持的: 1.把流浪者尽量分开(level 0)(level11大本营功能性层级除外) 2.相关人员的话语专业化,不要口语,客观以观察者的身份表达,其实并不反对流浪者进入层级,流浪者相当于我们与层级的交互,大家都想明白把怪核动态化,游戏化(其实后室好像就是这么个东西,把怪核图片二创,只不过现在创死大家)其中的细节会怎么样,在不稳定的现实中会怎么样,而且后室本就是相当于意念创建的平行世界,流浪者则是了解具体细节的钥匙,这是和潜意识交流的大好机会 3.相关原创实体,这个不用说了 4.相关意识流表达 还需要弥补的:实体全家桶,对相关艺术本质的了解不足(圈子未成熟发展充分,人太杂了) 还有要说一下类似的意象,墙上的血红色的涂鸦是允许的,比如某些涂鸦和纽约地铁上的彩色涂鸦(喷漆)一样,这种涂鸦是时代的代表,这种年代感也可以出现在梦的意识流回忆中,相关梦核衍生作品当然也可以。 但某知名商标不允许。 下面是正面范例。 比如说有着涂鸦的地铁站,周围的涂鸦会给人不安感,或者是站在享乐层派对客的血色涂鸦前“new one for the cake”给予一种入侵感和被监视感,或是落入圈套的感觉,又或者感觉某些生物写下这句话的同时,他们好像随时会出现在你的背后。至少他们曾经在空间上和你在同一个落脚点,只是时间上错开了,他们的癫狂在看似随意而鲜明的字体中逸散,只留下刻意阅读的人类心惊胆寒。 对呀,其实梦核的文字“where are you from?”让人感到入侵感的原因也是类似: “他/祂们,是不是来过. . . ?” 至于为什么知名商标不可以呢(通常不可以,如果本身具有历史感和广泛性,或是用的合适也可以) 想一想,你在某个昏暗的地铁站构成的层级游走,你当然会被莫名的涂鸦所惊吓,也许更多的是焦虑,更要命的是整个包括涂鸦在内的环境的氛围感,或者说,专属于这个层级的威胁感和恐惧感。 然而,这个时候,你突然看到了“拼多多” 大家应该都知道什么感受吧,环境氛围感被解构,像是做梦被人打扰了一样,又或者被外来意识污染,像是有别人闯入了自己的梦。 所以不管是实体也好,涂鸦也好,判断好不好的宗旨就是,能不能和环境融合,不破坏氛围感,当然,如果你要写的是外来层级的实体来到本层级,或者你的层级特色就是实体和层级形成鲜明对比,或者你就是想要营造出一种融合又撕裂的感觉,那当然是极好的。 不过,在这之前,先把比较常规的写好吧。

其实这篇专栏本来是本人在视频下写的评论回复(就是回复的第一条),后来因为底下吵的太凶了,盖过去了,刚有人回复提醒了。

是这个视频下的评论

【[中英双字]为什么"越界"会让人不安|The Cursed Judge-哔哩哔哩】 https://b23.tv/bYDpNm9

那几个“我的世界虚空”“锋利边界”的弹幕也是我发的。

吵得太恐怖了,唉,希望圈子越来越好吧,不要再走刹车片的老路了。

关于后室中实体创作的所思所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