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鱼鹰社】天降抗日铁军-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军伞降兵(下)辉煌战绩

2023-02-19 16:28 作者:阿黄TWINCAM24  | 我要投稿

美军在太平洋的空降作战是较少为人知的,主要原因是空降规模较小次数不算多,除了两次规模比较大的科雷吉多和纳扎布空降外,其余大多是一些奇袭性质的伞降或机降。另一方面是太平洋美军空降部队太分散了,陆军主要就是第503伞兵团和后来部署的第11空降师,陆战队还有四个从未进行过空降作战的“陆战队伞兵营”,战争中后期就解散了,美军还将具备跳伞技能的美加特战旅中25%的部队增援到太平洋,但基本未进行过空降作战。总体上伞兵当做轻步兵进行登陆作战的次数要大大多于空降作战。

但是美军认为空降对于辅助登陆作战还是很有价值的,组织难度也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后世的登陆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战时期太平洋美军空降部队总共进行了7次团以下规模的空降作战,由于运力和地形等诸多因素制约,其以伞降为主,机降为辅。其中2次为空降部署拦截敌军退路,1次当主力攻占岛屿,其余基本都是辅助两栖登陆。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伞兵基本遵循了草创时期的“地面部队的辅助突击队”定位,虽然这种“立体登陆作战”还很原始,但是依旧掩盖不了其战术实践的前瞻性。伞兵部队在规划上只会持续作战3-4天,完成任务后撤回休整,但是必要时经过战场再补给也可以持续作战1个月。


七次空降作战的地点:1、新几内亚纳扎布空降;2、诺埃姆福尔岛空降;3、莱特岛马纳拉瓦特空降;4、吕宋岛大雅台岭空降;5、科雷吉多岛空降;6、吕宋岛洛斯巴诺斯空降;7、吕宋岛卡马拉纽甘空降 

2-1:新几内亚纳扎布(Nadzab, New Guinea)空降

太平洋战场唯一全团整建制空降

1943年8月15-20日,陆续从澳大利亚部署到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503伞兵团开始了紧张的战前演练,9月1日该团接到任务。在9月5日,配合英联邦地面登陆部队空降并攻占新几内亚的纳扎布村周边地区。 

纳扎布村是位于马卡姆山谷(Markham Valley)的马卡姆河北岸的一座村庄,其位于日军防线的后方。503团要从莫尔兹比港出发空降马卡姆山谷,截断日军退路。

503团经过周密安排,在B25轰炸机和A20攻击机的对地攻击和释放烟幕的掩护下,以营为单位,乘坐79架运输机以500英尺(约152米)的低空伞降方式快速降落到马卡姆山谷纳扎布村周边开展行动,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唯一一次全团整建制空降。

503团官兵使用T-5降落伞并增加了B-4充气救生衣以防溺水,根据要求在到达着陆区前10分钟要进行灯火管制

图为9月5日,503团在轰炸机和攻击机掩护下低空伞降到马卡姆山谷地区

虽然麦克阿瑟将军高度评价了503团的表现。但整个行动是平淡无奇的甚至有些滑稽。503团空降十分顺利,并很快截断了日军退路。随后503团占领了纳扎布附近的废弃野战机场并进行扩建,但伞兵用火焰喷射器烧杂草时不慎失火烧毁了数百套降落伞。不过野战机场还是在数日内完成了扩建和翻修。

图为后续到达野战机场的工程部队与英联邦部队

战斗主要是英联邦军队执行,503团更像是在打辅助,行动期间总共有11人阵亡45人受伤。人员战斗损失还没有非战斗损失大。503团随后经过一些调整,从9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撤回莫尔兹比港休整。一些分析认为此时的503团可能是在模仿德军伞兵的一些作战模式,例如空降占领机场获得补给,占据要冲等等。不过503团在纳扎布实在乏善可陈,没什么存在感。

503伞兵团和英联邦地面部队(澳大利亚)汇合

团长自杀

10月20日(一说10月22日),当503团正在莫尔兹比港休整并计划下一步行动时,503团团长:肯尼斯·霍姆斯·金斯勒 (Kenneth Holmes Kinsler)在当日举行的一次会议结束后突然举枪自杀。金斯勒团长是原先的501伞降营营长,他在辛克团长调走后提拔为团长,目前说法是金斯勒没有明确的自杀动机。不过有说法是当时美军调查认为金斯勒自杀源于性格缺陷,其为人内向不合群,与同僚关系紧张,最重要的是金斯勒恐惧跳伞。

现在有人根据美军解密档案发现,金斯勒团长长期管理失当,事发前几个月503团发生了跳伞训练事故,撞上高压线造成1人死亡,原因是没有通知断电。因此503团基层有人对金斯勒意见很大,为此和团长打官司,上级派人调查,结果不久金斯勒就自杀了。美军认定金斯勒死于手枪射击,但是没有深究是否是自杀。

金斯勒自杀后,副团长乔治·琼斯(George Jones)中校担任新团长。乔治·琼斯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官,他的才能在下一场行动中体现出来。


2-2:“桌球“行动空降部分(The airborne portion of “Table Tennis”)

诺埃姆福尔岛(Noemfoor Island)的添油空降

     1944年中期,美军为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做准备,计划让503团空降夺取格洛斯特角附近的比亚克岛(Biak Island)和诺埃姆福尔岛(Noemfoor Island)上面的简易机场。44年5月27日,比亚克岛战役打响,虽然地面战斗比较艰苦,但美军最终还是取消了空降计划,战斗进行到8月,美军发现比亚克岛上面的简易机场不足以支持美军对马利亚纳群岛战役的准备,遂组织503团空降诺埃姆福尔岛,协助地面部队夺取并扩建岛上三座日军野战机场,机场建成后除了负责后勤运输,也削弱了日军支援比亚克岛的力量,整个计划代号为“桌球”(“Table Tennis”)。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503团的空降作战突然性被严重削弱。整个行动由美陆军独立第158步兵团在7月2日发起,而503团在6月28日才接到行动命令,要在7月3日当日参战以扩大战果。水上飞机周转时间太长,无法使用。日军野战机场质量太差,跑道遍布泥土和火山灰,难以直接机降。因此飞机短缺且距离太远的美军317运输机大队每日只能组织38架C47运输机以伞降的方式直接降落一个伞兵营到地形复杂的岛上,而这种方式注定要面临较高非战斗损失。

7月3日当天,503团团部、后勤单位以及1营共739名官兵低空伞降到158团已经攻占的卡里米(Kamiri)机场,由于机场靠近沿海,加之遍布树木、飞机残骸、珊瑚礁和工程设备,且航空队释放了掩护用的烟幕导致伞兵看不清地面,共有72人跳伞受伤。7月4日当天航空队不再释放烟幕,但不幸的是此时机场上遍布崎岖的施工工地,3营伞降的685人中有56人受伤。

截止此时,503团已经有59人多处骨折,团部人员也有损失,两个营仅跳伞受伤就占9%,因此原计划在5日伞降的2营被取消行动。改由登陆艇运输上岛。

随后503团负责在南部执行扫荡任务,大范围的清扫活动导致其与日军散兵发生多次零星交火,截止到44年11月13日撤离,除去跳伞受伤,还有39人阵亡,72人失踪,超过400人伤病。不过美军称503团打死日军超过1000人,俘虏82人。

2-3:桌面行动(Operation Tabletop)

第11空降师首次空降——莱特岛马纳拉瓦特空降(Leyte Manarawat)

1944年11月18日,在美军执行“国王2号”行动登陆莱特岛后一个月,美第11空降师正式参战,替换了岛上的第7步兵师。11月29日,三架载有日军突击队的日军轰炸机突然机降突袭了11师驻守的圣巴勃罗(San Pablo)机场。然而袭击没有效果,大部分人被击毙或俘虏,少数人逃入绵密的热带雨林。

莱特岛的山丘上密布热带雨林,这给11师地511伞兵团向岛西面的扫荡行动带来很大困难。美军每天从圣巴勃罗机场起飞35架L4和L5联络机向散布在密林中的扫荡部队平均空投21吨物资。为提高效率,511伞兵团在马纳拉瓦特建立了前进基地。美军飞机在此处空投物资,再由当地人和水牛组成的运输队运输,但效率还是太慢了。11师为进一步支援向西前出,且已经远离后方火力支援团的511团,特地从11月27日至12月4日组织了桌面行动(Operation Tabletop),向马纳拉瓦特空投了轻型炮兵部队。

与同行的不期而遇

1944年12月5日18时,日军发动“ワ”号作战,试图利用大反攻击退菲律宾美军。其中日军组织第3、4伞兵团约400-500人乘坐35架三菱运输机或中岛轰炸机伞降占领美军5座后勤机场。大部分飞机被击落,共有60名日军伞兵降落到圣巴勃罗机场,大部分被击毙,少数逃离。到12月11日,整个行动已经失败。这是太平洋作战日军空降兵组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行动。

11师在马纳拉瓦特一直战斗到12月中旬战事基本结束。在1月中旬前往吕宋岛之前,11师一直在比托市休整(Bito),在莱特岛作战期间,11师阵亡168人,失踪12人,受伤352人,患病等非战斗损失占据相当比例。11师声称击毙日军5800人,俘虏12人。


2-4:“麦克6号”行动(Mike VI)

吕宋岛行动的开始——11空降师511伞兵团大雅台岭空降(Tagaytay Ridge )

1945年初,节节推进的美军开展了进攻吕宋岛的计划。麦克阿瑟的指挥部为11师制订了第一个空降计划(当时11师在战区的主要伞降力量是511伞兵团),第一个计划让11师在吕宋岛南部空降200多人,以迷惑和牵制日军。但是麦克阿瑟的计划会导致11师的兵力暴露在数倍日军面前,而且这支孤军缺乏足够可靠的空中补给力量,最后因11师师部抵制而作罢。

第11空降师师长约瑟夫·梅·斯温少将

后来美军又推出了一个计划,让11师空降马尼拉北部的克拉克机场。但是这个计划也有问题,首先是滑翔机还没有就位,每架滑翔机仅仅是战地组装就需要至少250个工时。其次在崇山峻岭中空投补给依然很麻烦。511团兵力不足以应对攻占克拉克机场的行动。最终麦克阿瑟说服了11师师长斯温少将接受了在马尼拉南部进行联合登陆的作战行动,先由滑翔机团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然后进行伞降。因此11师希望能和503伞兵团一起行动,并已经和503团协商好,但是503团因为此时正在科雷吉多岛作战而被麦克阿瑟叫停配合11师行动(另有一些说法是麦克阿瑟始终不希望将503团并入到11空降师中)。1月27日,11师除了511团以外的部队离开比托市开拔,行动代号“麦克6号”(Mike VI)。

1945年1月31日,美军188机降团在马尼拉湾以南,马尼拉市西南55英里(约88.5公里)的纳苏格布(nasugbu)两栖登陆。511伞兵团乘坐滑翔机和C46运输机转移到明多洛当地机场进行军事准备,按计划在战役打响后511团会分三波伞降到大雅台岭西面山坡。并控制17号高速公路的安全,为下一步进攻马尼拉做准备。

行动相当顺利,日军兵力不多,登陆部队突破防线后,菲律宾游击队已经将后方日军肃清差不多了。空降前美军先向其他方向空投了240个假人以迷惑日军和吸引日军战斗机,最先空降的侦察排和工兵排标定了着陆区和周边地貌情况。11师团随后大部回合与当地游击队一起北上进攻马尼拉,但在马尼拉南部遇到了日军碉堡防线,花了三周才突破。最终11师210人阵亡,750人受伤。

假伞兵是二战空降作战常见的迷惑手段。一般由棉布和橡胶制成,往往还会有声光爆炸物在落地时制造混乱。

2-5:精妙的计算和罕见的风中硬仗,伞降磐石岛(the Rock)

503伞兵团科雷吉多岛(Corregidor)空降

1945年,已经连续获胜的美军第6集团军在麦克阿瑟的带领下向马尼拉进发。但是扼守马尼拉入口的科雷吉多岛必须先拿下。另一个原因是麦克阿瑟曾经在42年撤离科雷吉多岛前生活了2 个月,并留下了那句名言“我还要回来”(I shall return),因此夺回科雷吉多岛就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

科雷吉多岛形状类似一个蝌蚪,因其遍布珊瑚礁石,而在美军中有一个绰号“磐石”(the Rock),日军主要兵力以及工事都修建在“头部”,美军第六集团军经过此前夺岛作战的经验,计划让11空降师、24步兵师和38步兵师等单位的下属部队互相配合进行两栖登陆包围“头部”,同时让503伞降团空降“头部”的制高点,以期尽快占领科雷吉多岛。

503团此时已经是一支老资格的伞兵部队,在此前的诺埃姆福尔岛空降中,这类珊瑚礁石岛屿造成伞降的1、3营大量非战斗减员,全团9%的兵力丧失战斗力,最后2营直接取消了伞降。此后503团参与了民都洛(Mindoro)两栖登陆战和后期的清扫。在503团官兵看来11空降师的511伞兵团是“新兵蛋子”,但是吕宋岛空降让511团参与,503团却坐冷板凳让503团官兵非常不满。而1945年2月5日,503团团长琼斯接到上级命令空降科雷吉多岛令官兵士气大振。

伞降行动计划在当月17日进行,在这期间的十多天里,琼斯先是搭乘轰炸机侦察岛屿地形,然后琼斯和6集团军指挥联系希望空降在日军兵力较少的岛屿“尾部”,但是集团军司令否决了这个空降场,转而让琼斯在岛屿“头部”的制高点附近旧的美军和菲律宾军队营房寻找,这样才能配合登陆部队作战。琼斯最终选择了旧营区内相对空旷的高尔夫球场和阅兵场。

疯狂的计划

科雷吉多的阅兵场长 297.18米,宽 228.6米,高尔夫球场长约 320.04 米,宽约 169 米,面积作为空降场还凑活,但是要命的是自日军42年占领科雷吉多岛以来,这些场地遍布灌木丛,随后又持续遭到美军陆航、海航轰炸,因此遍布弹坑、树木残桩、弹片和建筑物瓦砾,适合伞降的地域大大缩小,且距离空降场不远的西面和南面则是高度急剧下降的悬崖,这两个地方并不适合伞降,但这已经是周围最理想的地点了。

琼斯后来发现空降场上空常伴有时速24-40公里的东风,考虑到当时503团所乘坐的C-47运输机按计划从岛西南往东北方向飞行时,在常见的152米高空空降时,伞降窗口期只有6秒,每名伞兵必须在半秒内出仓,再在空中滞留25秒才能安全降落,经过计算这样可能会向西偏离76米,但是若考虑到常见的人为失误和短时阵风问题,两个空降场能提供的安全距离不超过31米。经过反复研究,503团部让317运输机大队的C-47组成两列空降两个空降场,沿着西南到东北的对角线往返,每次只在6秒的窗口期伞降6-8人,直到所有人伞降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有人安全着陆。


即便如上述所言,503团的计划仍然十分疯狂,因为他们最终是在离地152米高度,向一个真正安全区域只有长91米,宽61米的空降场地伞降。琼斯预计跳伞伤亡约在30%-50%,这样的结论引发了官兵和团军医的强烈担忧,但是琼斯认为“出奇制胜”,经过仔细研究的伞降方案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安全,而且这个地区是制高点,日军兵力稀疏,美军伞降后可以快速集结据守。11空降师为503团提供了1500套降落伞。因为运输机数量有限,琼斯计划在16日上午-17日上午之间利用317运输机大队内51-43架C-47运输机,按照3营、2营、1营和团部以及炮兵营的次序将2050人分三波伞降。因为此次伞降风险极大,琼斯专门乘坐C-47在空降场盘旋全程监督伞降,利用机载无线电及时纠正偏离的运输机。503团内因为各种原因逮捕的逃兵提前几天被送到后方中转站没日没夜工作。

简述

经过半个月空袭和3日舰炮攻击,科雷吉多岛登陆战役于2月15日开始,第二天8点30分第一波开始跳伞。因为准备较为充分,空降在时间上比较准时,误差只有数分钟。但是战前风速度测算错误,空降时有时长时间风速超过40每小时。这样会把伞兵吹向海边悬崖。琼斯马上调整部署,命令运输机把空降高度降到约120米,时速控制在160千米,伞降人数减少到5-6人,因此无人落水,只有少部分人降到海滩上,但是空降场地面大量的弹坑和碎石瓦砾还是无法避免,因此仍有不少人跳伞受伤,有222人跳伞受伤,但因为行动顺利,第三波伞降改为在野战机场运输,所以跳伞受伤占比仅10.8%,远低于预期。

伞兵刚降落就与附近的日军散兵交火,好在计划出奇制胜,而且联合作战让附近海滩登陆的美军很快与伞兵接应建立了补给后送通道,因此伞兵的集结较为顺利,集结后的伞兵在舰炮、飞机以及登陆部队的配合下四散从岸边日军的防御阵地后方攻击,作战行动比较顺利。

因为预计伞降后伞兵会立即陷入攻坚苦战,所以不少伞兵都背负了M1通用弹药包加强火力持续性。因为太平洋天气炎热,伞兵普遍将M42伞兵服换为在太平洋陆军常见的42或43版HBT工作服。

HBT工作服是二战时期美军在41年开始使用的“人字纹棉布工作服”的简称,分为连体式和两件式两款,也分为陆军版和海军陆战队版两类,此外当时美军的猎鸭迷彩也是以HBT工作服的版型为基础设计。


二战前美军制服分为常服、工作服,二战中又出现了作战服。HBT工作服最初只是为了替代军队中使用的蓝色牛仔布工作服,但是因为它比较轻便,因此也替代了黄色常服衬衣作为美军夏季的作战服,在太平洋战场普遍使用,后又参加了朝鲜战争和早期越南战争,直到被OG107工作服和TCU热带制服取代。以陆军为例,HBT分为41年版、42年版和43年版。前两款版型有区别,颜色都为鼠尾草绿色。后两款版型一致但是颜色改为OD7色(7号橄榄色)。

和同时期西北欧战场的17空降师一样,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也装备了M18无后坐力炮和巴祖卡火箭筒,这些武器攻坚作战效果不错,对抗日军坦克也是绰绰有余。

此时BAR已经在伞兵部队里使用

2月26日,503团到达科雷吉多岛最东端,战事基本结束。最终503团共有2962人参战,17名军官和148名士兵阵亡,17 名军官和 267 名士兵受伤,64 人生病,335人因各种原因列入受伤,总伤亡844人,占比28.5%,3月2日麦克阿瑟登岛,美军换下了503团战时升起的受损国旗,举办了升旗仪式。


2-6:洛斯巴诺斯突袭(Los Baños Raid)

美国陆军最成功的解救行动——11空降师511伞兵团洛斯巴诺斯突袭(Los Baños Raid)

和此前介绍的空降作战行动有所不同,这次是一次特种作战行动。1945年初,美军登陆吕宋岛,作战行动势如破竹。1945年1月9日,美军第6集团军在林加延湾登陆,该集团军地面部队陆续在北部进攻。11空降师兵从南部登陆后向北进攻。对日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头,2月初,11师打通了吕宋岛贯通南北的17号公路沿线重要隘口,突破日军防线与美骑1师汇合。此时战局已经十分明朗,美军担心日军会故技重施,杀害战俘毁灭证据。因此2月初麦克阿瑟向6集团军下达命令开展吕宋岛洛斯巴诺斯战俘营营救行动,任务最终在当月11日下达给14军军长和11师师长。

洛斯巴诺斯战俘营在1943年5月启用,原先是菲律宾大学农学院的校区,位于马尼拉东侧的内湖南岸。到1945年时,已经有超过2000名美军或菲律宾军民,其他欧洲人和当地天主教修道院等人关押在这里,一些在战争中的失独家属重新组成家庭。相对于日军战俘营普遍存在的大量反人类罪行,斯巴诺斯战俘营可能是因为关押了神职人员要稍好一些。

根据战俘回忆,一开始日军由木村中校管理,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木村中校为人和善,还向营区的儿童供应糖果,有一些人是自愿进入营地的。但是好景不长,后来上任的副指挥小西贞明中尉是十足的恶魔,偶尔出现的逃跑情况也加大了日军对被关押人员的处罚力度,小西贞明极其厌恶这些“白人”,经常克扣粮食,他曾经对被关押人员说“你们吃土就行了”。

11师在作战的同时不断收集战俘营的情况,因为此时日军看守力量开始空虚,从2月10日开始战俘偷偷溜出营地设法与菲律宾游击队领导取得联系,并在行动前几天带出了营地草图提供给游击队。



美军经过连日侦察、与游击队和逃脱人员沟通,基本掌握了战俘营的各方面情况。美军从2月15日开始周密制定营救计划。行动由14军和11师坐镇,188滑翔机步兵团团长指挥,参与兵力为511伞兵团1营、188机降步兵团1营、672两栖运输车营(40辆)、65运输机中队(C-47运输机9架)2个野战炮营、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1个侦察兵排和75-80名菲律宾游击队。兵力分为四组,分别为侦察队、伞降队、登陆队和牵制队。

空地两栖联合行动

1、根据计划,11空降师抽调了33人组成的侦察排尖兵,他们乘坐木筏悄悄登陆内湖南岸与菲律宾游击队接头。在行动开始时负责消灭战俘营外围日军岗哨,同时利用烟幕等手段引导伞降和登陆部队行动。

2、伞降队由511团1营2连负责,乘坐64运输机中队的9架C-47运输机在2月23日早晨空降到战俘营东南侧,他们是突袭战俘营的主力,并会掩护战俘撤离。

3、登陆队由511团1营1、3、4连组成,他们乘坐672运输营的40辆LVT两栖登陆车在22日夜间登陆洛斯巴诺斯以东,战俘营以北湖滩阵地固守,接应运送战俘的2连撤退。

4、牵制队由188团1营在2个野战炮营、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的加强下组成,行动开始时他们从陆上进攻洛斯巴诺斯以北13公里处的城镇,牵制日军兵力。若水上撤离行动失败,他们就协助伞兵打通陆地撤离通道。

可以说这是一个联合作战计划,初具后世立体登陆作战的精神。

行动集结


1、1945年2月21日,各组人马陆续开始集结部署。侦察排在2月21日夜间乘坐木筏秘密渗透日军防线潜伏在湖滩沼泽地,在湖滩留下一个班接应登陆队,其余人马在22日夜间利用夜色穿过稻田沼泽秘密接近战俘营,与菲律宾游击队接头后占领周边有利地形和空降场。

2、511团1营在21日黄昏撤离原先作战地域,其中2连在22日夜间在马尼拉附近的尼古尔斯机场,避开日军昼间炮火威胁进行伞降作战准备,在23日凌晨登机出发。

3、511团1营1、3、4连在22日夜间乘坐672运输营的两栖车沿1号公路南下,23日凌晨2点行驶到马马蒂德时驶入内湖向登陆区进发。672营的佯动成功迷惑了日军,后者误以为美军出动了坦克,因此急忙调动第17步兵团北上防御,这正中美军下怀。


4、188团1营领导的牵制力量则在22日夜间穿过树林区,在23日早晨发起牵制性进攻。

行动开始

2月23日早晨7点,秘密部署多日的营救行动全面发起。侦察排在湖边登陆区和空降场分别升起两股标记烟柱。随后在菲律宾游击队支持下进攻日军岗哨。

511团1营2连乘坐的317运输机中队9架C-47贴湖飞行,到达岸边后突然升起,在140米高度飞到烟柱附近快速投放伞兵,此时日军刚刚起床做操。被美军的突袭行动打得措手不及,美军在15分钟内就摧毁了日军3个火力点,歼灭日军272人,其余日军逃离。2连很快与地面部队汇合,解救出战俘后立即编队向北边的湖滩后撤。

登陆队在看到烟柱后立即登陆开展防御阵型,LVT车中的榴弹炮型组成压制火力击退拦截撤离的日军。日军在撤离期间组织了数次几十人规模的攻击,但是立即被美军强大的火力击退。

188团1营在2个野战炮营、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支援下从马马蒂德出发向南进攻洛斯巴诺斯,牵制日军17步兵团,使其无法拦截美军营救部队。

行动相当顺利,511团指挥官乘坐侦察机在战场上空盘旋为美军预警,及时为后方的11师师长斯温少将提供情报支持,在发现没有日军威胁后,战俘、511团1营以及侦察排得以乘坐两栖运输车从容撤离,而大约有1万名日军就在距离撤离点不到3小时的车程位置。被撤离的战俘被转送到医院或几处营地休养。

洛斯巴诺斯战俘营突袭行动是美陆军组织的最成功的营救行动,2146名战俘被救出,只有1人因在行动前就患有严重腹泻死亡。美军总共只有3人阵亡,2人轻伤,菲律宾游击队2人阵亡。日军超过272人被歼灭,相当一部分被菲律宾游击队报复性击毙,只有小西贞明中尉等数十人逃过美军攻击,随后小西贞明参与了日军组织的对洛斯巴诺斯菲律宾居民的报复性屠杀,包括70多名基督教神职人员在内的超过1400名菲律宾人被杀害。

45年7月,小西贞明在马尼拉被以前的战俘营囚犯认出,在49年被绞死,死前皈依基督教。

洛斯巴诺斯战俘营突袭行动是一次周密部署的突袭营救行动,在强大装备和密切协同配合下,美军成功从上万名日军中救出2000多名老弱病残的战俘,体现了二战中后期美军空降部队形成的强悍协同作战能力。


2-7:吉普赛行动(Operation Gypsy)

二战空降作战的谢幕——11空降师511伞兵团卡马拉纽甘(Camaliniugan)空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空降作战是美军11师511团1营在太平洋完成的,这次空降是美军最后一次空降,是C-46运输机在太平洋唯一一次战斗伞降,也是太平洋战场唯一一次滑翔机战斗机降。

1945年6月,仍然困守菲律宾北部的日军残部不断逃窜。11空降师接到6集团军命令封锁吕宋岛东北端阿帕里港口城市附近的道路,防止日军下海。此项任务被分配到511伞兵团1营为主体组建的一个1010人规模的空降战斗群,他们被要求在6月25日空降到阿帕里市南部的卡马拉纽甘(Camaliniugan)机场,随后南下阻击溃退的日军。因为战斗群被称为“吉普赛特遣队”,因此行动代号为“吉普赛行动”(Operation Gypsy)。

因为南部追击日军的美军第37特遣队进展神速,特遣队的计划提前到1945年6月23日进行。空降战斗群于6月23日凌晨6点出发,分别搭乘54架C47,13架C46,6架CG-4A滑翔机和1架CG-3A滑翔机。等大部队在上午9点到达空降场时,在当月21日先到达的由工兵和侦察兵组成的空降引导小组(也被称为“探路者”小队)在当地菲律宾游击队的配合下,已经清理了空降场并释放彩色标记烟幕。因为伞降时突遇大风,2名伞兵死亡,70人受伤。但是伞兵仍然在1小时后集结向南进发,此时37特遣队的部分单位已经占领了阿帕里市。


伞兵伞降后,滑翔机开始机降,运送吉普车,榴弹炮等重装备。吉普赛特遣队花了3天时间向南边打边行军与11师其它部队汇合,日军残部已经被打散逃入内陆山脉中,行动取得圆满成功,特遣队在7月初撤出战斗。11师在菲律宾北部莱特省的损失为494人阵亡,120人非战斗减员,1926人受伤,失踪极少。

太平洋空降作战无论规模还是作用,都远不能与西北欧或地中海战场的空降作战相提并论。整个太平洋战场美军有跳伞能力的部队只有503团,11师的511团,4个陆战队伞兵营和美加特战旅(魔鬼旅)部分兵力。实际参与伞降作战的只有503和511团。陆战队伞兵营和特战旅只参与过伞降部署。战斗伞降相对地中海和西北欧战场较多有7次,但因为规模有限等一些原因,空降部队仍然不得不经常参与两栖登陆作战。战后伞兵单位改为兼备伞降和机降能力的空降部队,后续情况是11师逐步解散,503伞兵团作为一支老资格的部队也未能摆脱裁撤的命运,50年代因为美军187空降团参与朝鲜战争,503团短暂重启驻守西德,并在60年代彻底解散。

而且太平洋战场7次空降中的伞降规模小的可怜。团级别的只有2次其中全员伞降的只有1次,其余规模都不超过营级,作用也是从属配合地面登陆作战。但是正如开篇所说,太平洋伞降的技术难度并不低。其海风干扰以及地面崎岖环境都为伞降部队的空降场选址以及伞降计划带来不小的麻烦。在太平洋战争刚开始,伞兵团还总是在跳伞时非战斗减员,但是到后期已经敢于进行类似科雷吉多岛空降这类高风险的行动。

【鱼鹰社】天降抗日铁军-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军伞降兵(下)辉煌战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