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跑步练习经历(5000m从25分到17分?)

2023-06-08 11:05 作者:彘老  | 我要投稿

    作为19年入学的大学生,这个夏天的到来也宣告了我本科生活的结束。毕业前夕回首大学四年,成绩平平,没有习得什么才艺,也没有校园恋爱经历,唯一能拿出来说说的也就只有练习长跑的经历了。

    高二时参加一次1500m比赛,完赛时间5分21秒;最长跑过5k,配速估摸着得5分配开外,这就是我大学前的跑步基础了。

高考结束后的一次跑步数据

    进入大学后加入的第一个与跑步沾边的组织是学校的定向越野队。最初听到队里孟学长的半马成绩时,心想这距离和速度我是望尘莫及了;体测3000m时同届的小峰更是近乎将我套圈;在一次跑步过程中,还被队里的女同学拉爆,这很难不让人沮丧。

    但沮丧归沮丧,步还是要跑的。真正开始计划性的跑步是从大二下开始的,当时为了备赛军事课比赛,每周会有两次指定速度和距离的跑步训练。伴随着训练的是稳步上升的成绩,当时队内体测项目为3000m,这学期后我的成绩也到到了11分整的水平,也算是对长跑训练有了初步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21年暑假,为了突破5000m20mins这一台阶,猛然增加的跑量和不科学的训练造成了膝盖积液。虽不是什么大伤,这也令我明确认识到负荷管理及伤病预防的重要性,尽管长跑中不断试探自身极限的痛苦也是其魅力的一大来源,但强顶着伤痛跑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校医院核磁检查结果

    好在停跑果断,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休息,也算是可以重新跑步了。21年9月我觉得是比较特殊的,举办了疫情期间首次校园马拉松,学校跑团也宣告成立,这都为校内跑步爱好者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与机会。这次校马是我与小侯的初次相识,也是从这之后,我随孟佬开始了第一次系统的,按周期计划的跑步训练。可能是训练的效果,也可能是穿上碳板跑鞋的加成,在一个月后的3000米自测中,成绩来到了10分30秒。这是我第一次在纸面成绩上超过孟,顿时信心倍增,或许自己还能更快一点?11月的5000m自测,穿着多威战神2代跑出来18分21秒的成绩,突破了20分钟的大关,后程足部的不适却也让我决定入手当时大受好评飞影pb跑鞋。

    关于是否应该在训练中上脚碳板跑鞋,我个人持一种粗浅的看法:训练穿传统跑鞋,能够更好的锻炼自身的足部力量,到比赛再穿碳板确实会感到一丝额外的助力;但在大量&高强度训练中穿着传统跑鞋,尤其是薄底鞋,会对足部和膝关节等部位造成更大的负荷,长期来看或许不利于新手展开高质量的周期训练。但这个大量&高强度对不同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就我个人而言,一般强度课穿碳板鞋(飞影pb),日常有氧则穿传统跑鞋(多威征途)。

    22年5月初孟佬,小峰和我正式以三菜鸡为名共同训练准备高百,同时初识二狗,帮忙拍摄了第一个视频(https://v.douyin.com/UbLQFyq/)。

    从5月22号的高百5000m资格赛,

    到27号的运动会5000m&1500m,

    再到6月4号的第五届校园迷你马拉松

       三周四赛(运动会两枪)让原本寥寥无几的比赛经历变得相对丰富起来,也留下了一些有趣(被拉爆)的回忆。

初次高百合影
校园迷你马拉松最后被小峰拉爆

    也多亏了这些比赛,马师兄,小侯,小蔡也加入了训练小组。6月14号时还突发奇想和哈工程的跑协一块组织了一次在太阳岛的lsd训练,结识新朋友的同时也创下了自己的单次最长跑步距离(28k)。

    获悉8月末将会举办黑龙江省学生运动会,本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6月末的一次5000m选拔赛,

    没想到前期频繁的比赛竟起到了以赛代练的效果,我5000m的pb由高百的17:54大幅刷新到了17:34,同小峰的差距也前所未有的缩小了。比较上一届的省学运会成绩,我们的成绩倒也还算有点竞争力,同时也感谢跑团赵老师和王老师为阳光组争取的名额,得以报名省赛。

    7月到8月,白天在图书馆里备战考研,下午/晚上去操场上与伙伴们一同训练,这也是我大学最为充实的一段日子,可惜的是小峰出现了伤病,不得不缺席日常训练。如果能把强度课跑下来,心情愉悦,当晚睡眠质量和甚至第二天的学习效率都会有一定提升。

小峰伤后的一次合照

    8月渐进尾声,省学运会有些项目的运动员有些已经完赛返校了,然而黑龙江防疫形势突然严峻起来,我们在出发前一天收到了比赛延期的通知。收到消息后肯定是遗憾的,毕竟认真训练了两个月,通知也来得这么突然,不过,遗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夏天的遗憾,就让他留在这个夏天吧。

    尽管比赛被取消了,好在还能自测,最后也刷新了5000/10000m的pb(17:11/36:02),检验了夏训的效果。暑热褪去,秋意渐浓,可随之而来的,还有越发紧张的备考节奏,为了能有更大的把握上岸,我只能忍痛割爱,几乎停下了所有的训练,只是每周抽空去跑个两次以缓解压力。10月的环校跑高百分站赛虽名次仍位居前列,但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自身水平的飞速下滑。

5000m/10000m自测视频⬆️



环校跑及高百分站赛冲线,捡漏的第一

        


2022年全年跑量统计柱状图

       22年12月底还是难逃小阳人的命运,同期网络上阳康后运动导致心肌炎的案例屡见不鲜,加之还得准备复试,种种原因下,我的恢复之路迟迟没能踏上正轨。


阳康后的第一个5k

    也没想到自己的退步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甚至不如大学前的水平了,当时便把这学期的目标设定为5000m能跑进18分20就好。但这个冬天也有令人欣慰的地方:缺席的这些日子里,不断有新成员加入训练,校园中长跑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谢总的强势回归更是将工大阳光组的中长跑塔尖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恢复的日子是枯燥但有盼头的,严格来说这也是我第一次执行如此彻底,或者说“从头再来”的恢复计划。凡事均有两面性,快速下降的能力给我带来的好处有二:一是再次强调了基础有氧的重要性,去年大量间歇带来的跑步能力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反观跑量扎实的同学退步明显较小。二是让我在这整个恢复过程中,能够和更多的同学同组训练,弥补了之前交流较少的遗憾。也想为大家做些什么,可惜水平有限,最终也就是鼓励大家训练中多上前领跑,锻炼出自己对于速度的感觉与掌控能力,这对于中长跑比赛或许是颇为有益的。


    新冠或许真的能重创人的免疫系统,之前两年甚少感冒的我在这学期感冒了两次,多少影响了恢复进度,而小峰开挂般的恢复速度更是让人看不到追上的希望。但比赛还是接踵而至,高百,长春马拉松,校运会......

长春马拉松半程完赛,净计时1:26:13,噩梦般的前5k

    比赛的具体经历要是都写出来估计能另起一篇了,在此不多赘述,视频链接如下。

    最后5000m还是勉强跑进17分台,算是实现了年初的flag。四年面对小峰未尝一胜也难免留有遗憾,但我个人认为这良性竞争带来的进步意义与友谊价值早已大于个人的胜负得失。真正的遗憾或许是没能在状态最好的时候跑一场令自己满意的比赛,更可能是没能和同学们参加一次线下分站赛,与其他高校的跑者交流竞技。

    想展开谈的还有很多:负荷管理,强度安排,力量训练,比赛心态等等,但感觉自己的思考还是不够深入,没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述很好的出来。最后就希望所有跑者们都能远离伤病困扰,享受跑步本身吧。🏃‍♂️🏃‍♀️🏃

我的跑步练习经历(5000m从25分到17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