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准毕业生,当下阶段“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这段时间个体咨询基本全都是2024届准毕业生,有焦虑的、有迷茫的,也有比较清晰的。找工作呢!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每个赛段的策略都不相同,暑期前的这个阶段,是我们求职的“起跑期”,起跑期什么最重要?是方向!方向不对,越努力效果反而越差。不少同学在寻找“方向”的时候经常“踩坑”。在这里,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阶段要怎么“避坑”。
“反正都海投,投就对了,
只要我足够努力!”
“海投”不是漫无目的的海投,而是有方向、有主线的“海投”。当前这个阶段主要是暑期实习,“量”还没上来,我们完全有精力每个都投。但当秋招高峰期来临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根本就投不过来。在“海量”的校招信息面前,现在不设定好“航线”,一定会在校招的海洋里面迷失。
每次做校招动员时,我都会和同学们讲,如果没有方向,“海量”的校招信息和“没有”招聘信息最终效果是一样的。个体咨询的时候,我问同学们有求职方向么?不少同学们都会泛泛的说,主要是银行、国企、央企以及一些上市的民企等等,我再追问下去,银行投哪些?国企投哪些?民企投哪些?有些同学就答不上来了。
试想一下,我们对可投的、能投的都不了解,单位名字都答不上来,当大批校招信息砸过来的时候,一定是乱的。“老师,我听完宣讲会不就知道了么?”但真到那个时候就有点晚了,一方面一天20场宣讲会,我们真没时间场场都听,真正去听的更多是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了解的直接就网申了;一方面现在用人单位都追求效率,不少宣讲会结束直接就面试了,听宣讲会重头戏不是去听,而是去面。
所以,泛泛的方向不是方向,精确到“可投单位”,甚至到“可投岗位”的方向才是方向。
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拉名单”,把未来秋招重点要投的单位分梯队(建议分成“一二三”3个梯队)列出来,越多越好、越精确越好,这个阶段功课做扎实了,秋招海投不是“找海”,而是“圈海”,稳住圈内资源,圈外再查漏补缺。因此,去“国聘行动”上刷空中宣讲会,圈定目标单位是必要的;找师兄师姐请教哪些单位可投、能投,完善求职梯队是必要的;这个阶段越细致、越清晰,方向就越明确、主线越精准,秋招效率会越高、收获会越多。
“先都准备着,
也不知道哪些单位能要我”
我们不能决定用人单位要不要我们,但我们一定可以弄清楚“我要什么”。弄清楚“我要什么”,才能明确“方向”,更能规划“策略”。要未来职业转换空间,是一种方向,会有相应的策略;要户口求稳定,又会有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策略。不少同学们来找我们咨询,“老师,我是找个暑期实习,还是用更多的时间准备笔面试”。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和我们“要什么”息息相关。之所以迷茫,可能是不知道“要什么”,也可能是想要的太多,没有排出自己“最想要什么”。其实,当“一二三四五”排清楚“最想要什么”,“方向”自然就有了,“答案”自然也有了。针对前面暑期实习的问题,如果目标是市场化的券商,那还是得去挤暑期实习;如果目标就是要考公或考编,暑期还是建议专心准备行测和申论!
弄清“我要什么”或者“最想要什么”是第一步,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是第二步,看看自己的“比较优势”能不能帮助自己抓住自己“想要”的,如果发现自己优势并不突出,适当调整方向,更换或布局其他赛道,很有必要。比如,自己的专业、学术和实习经历都不足以助力自己在目标单位中杀出重围,是不是考虑把方向和重心从头部单位往腰部降一降,是不是考虑多布局自己更有优势的其他方向和赛道,是不是考虑多布局几个城市,不死磕北上广深等等;当这些都相对清楚后,第三步再去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拉名单”能投、要投的单位和岗位,会发现豁然开朗,求职方向有了,具体单位有了,上中下梯队也有了,剩下的就是盯紧了它们,努力去投、去面,同时再根据就业市场反馈,聪明加减、适时调整。
求职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不是靠拼命冲就能笑到最后的,每个赛段都有每个赛段的策略,当下“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不对,越努力越疲惫;方向对了,越努力越幸运。每年我都在感叹,不少同学都在用秋招三个月黄金期去寻找方向,浪费了大把的宝贵机会。当下这个阶段我们找清“方向”,不能避免我们未来不浪费机会,但能让我们尽量少走弯路。因此,从现在开始,想清自己要什么,看清自己优势在哪,找准方向,规划赛道,选对策略,布局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