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不再听命于华盛顿”,这让拜登政府“感到挫败”

文/刺客
美国近期可以说是“诸事不顺”,尤其是在遏制中国和俄罗斯方面,更是接连遭遇滑铁卢。近期,以沙特为首的国际石油联盟欧佩克+宣布,继去年10月份减产200万桶/天之后,进一步减产160万桶/天。这就意味着,国际石油市场每天将减少360万桶的石油供应。
自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及其盟友希望通过实施石油禁运、限制石油出口价格等措施,以此来削弱俄罗斯经济收入。然而,欧佩克+一再的减产举措,不但让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方面很赚一笔,还导致美欧不得不承受能源危机的代价。据海外网报道,欧佩克+的再次减产的决定,导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进一步加剧美国高企的通胀问题。对此,有美媒声称,这让美国政府“感到挫败”。
华盛顿的挫败感不仅来自于原油涨价导致国内通胀率再度飙升,更重要的是,中东的阿拉伯盟友“不再听命于华盛顿”。对此,美国财长耶伦暴跳如雷,严厉批评欧佩克+此举“不具建设性,不利于美国遏制通胀的努力”。
众所周知,受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等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一直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极为头疼的难题。近期,由于受全球性经济衰退等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出现很大的回落。这无疑为美欧减缓其通胀压力创造极为有利条件。然而,“不听话”的欧佩克+随后宣布新一轮减产决定,极有可能会导致美欧国家减少通胀率的努力付诸东流。
欧佩克+减产决定造成的一系列效应,其实是美国在咎由自取。美国近期出现的银行倒闭浪潮,对国际金融体系形成猛烈的冲击,导致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普遍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以至于欧佩克+只能通过减产来稳定能源价格。所以,俄副总理诺瓦克日前警告称,更多的产油国将会陆续加入减产行列,以应对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显然,欧佩克+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再给美国留面子也就成了一种必然。而对美国而言,中东的阿拉伯盟友不再听话,并不只是体现在做出石油减产方面。据《参考消息》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沙特计划邀请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出席今年5月份举行的阿盟峰会。
众所周知,在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后,沙特、阿联酋和埃及等阿盟成员,在美国的鼓动下将叙利亚踢出阿盟,让其成为了阿拉伯大家庭的“孤儿”。对此,当地媒体指出,如果巴沙尔受邀出席阿盟峰会,这将标志着自2011年叙利亚被终止阿盟成员国资格之后,首次重返回这个阿拉伯大集体。
其实,随着中东战略格局的不断变化,叙利亚重返阿盟,几乎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此之前,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对阿联酋进行访问期间,受到对方最高规格的接待。与此同时,埃及、阿曼等阿盟成员,也先后与叙利亚恢复外交关系。显然,这是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撮合下重归于好之后,中东战略格局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美国施压阿拉伯盟友孤立叙利亚、甚至还怂恿沙特等盟友资助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组织,目的就是想通过颠覆叙利亚合法政权、达到将俄罗斯赶出中东的目标。现在看来,随着沙特和伊朗的重归于好,叙利亚也将重返阿盟大家庭,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费尽心血在中东做得局,最终非但无法赶走俄罗斯,反而让自己被地区国家“边缘化”。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中东建立起只手遮天的霸权体系,靠的是对地区一些国家的威逼利诱,迫使他们成为美国搭建霸权体系的根基。现如今,随着沙特、阿联酋和埃及等盟友的“反水”,美国在中东霸权地位的根基正在崩塌。美国别说是想控制中东的能源供应,就连还能不能在该地区继续呆下去,都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