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史(上):战争后的复兴重建和与西边讨厌邻居的对抗

从废墟中崛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随后,原来纳粹德国的领土得到了瓜分。
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英、美、法、苏四个战胜国占领,并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委员会”(ACC)来治理德国事务

而作为德国的首都,柏林,也被分为了四份。

1945年6月25日,在苏联的策动下,德国苏占区5个州建立了州政府。8月,建立工业、交通、动力等总管理署。
1946年4月21日,德国苏占区举行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联合代表大会,两党联合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威廉·皮克和奥托·格罗提渥当选为党主席。



1946年10月,德国苏占区举行州议会选举,德国统一社会党得票最多,成为该区的执政党。此时西占区则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建设。德国西方占领区和德国苏占区日益相互对立。
1948年2月12日,在美英双占区成立联合州议会和行政管理委员会后,苏占区把各管理署合并,成立了德国经济委员会,管理德国苏占区的经济,并且扩大了它的权限,赋予经济委员会对全占领区发布具有约束力的命令的权力。3月份成立了经济计划总管理署,即后来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1948年6月20日,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也于6月23日在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把原货币改为东德马克,东西占领区的经济完全被分隔开来,同时政治上的分裂也在加剧。
在货币改革之后,东德和西德两个地区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东德采取的是和苏联一样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西德是由英美法三个国家的占领区合并而来的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国家。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美国或是苏联都想在对方门口安插一个自己的盟友。
随着1947年12月7日,由德国统一社会党发起召开第2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选出了以威廉·皮克为主席的常务委员会。
在威廉·皮克担任主席后,苏占区的独立越来越迅速,1948年10月22日,通过了由统一社会党提出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草案》,1949年5月25日,召开第3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联邦德国的《德意志*****基本法》生效一周之后,德国人民代表大会于5月30日批准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德国人民代表大会还选出了400名人民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柏林(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


1949年10月11日,威廉·皮克当选为民主德国总统,奥托·格罗提渥为临时政府总理;11月11日,苏联占领区总司令宣布把行政职权移交给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苏军占领当局改称为“苏联监督委员会”(其实就是苏军在背后控制东德,而东德政府就是一个表面上的)
这样,德国便正式分裂为德意志*****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二战结束后,苏占区实行了基本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特点)
到1950年,民主德国的农业生产已达到了战前的水平。
1951年,民主德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值得一提的是,民主德国的建国年份,和我们国家的一样,而且五年计划的实施时间也一样)
1953年民主德国全民经济成分就占了工业总产值(不包括建筑业)的78.9%。
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东德的经济慢慢变得越来越好,大量的西德工人来到了东德,再次给东德注入了一波新的血液,并且发展了东德的工业水平。成功的将东德的工业提高了一个档次。
但是,内部的发展固然重要,外敌同样也是非常的危险的。而这个外敌不是别人就是令人讨厌的西边邻居--德意志*****(西德)
为了对抗这个邻居,1950年2月8日,在东德的首都东柏林,成立了一个神秘的部门--国家安全部(德语: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MfS)而它还有一个让人特别熟悉的名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史塔西

史塔西的成立宗旨是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治警察,负责搜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国家安全部的本意是要反挫反抗共产政权(苏联红军占领德国东部后成立的共产政权)的零星反抗人士
史塔西的存在帮助了东德度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在以后几十年前的冷战期间史塔西可谓是东德最强的红色屏障。
但最终,这个伟大的红色屏障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一起破碎了。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想要看到后续的东德的话可以给我点一个赞,如果有五个赞的话,就继续更新东德下一篇。
我们下篇文章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