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上岸记】财经类学生求职,找的第一份实习为什么这么难?
实习,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不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尝试不同的挑战,也是为了明晰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意向进入金融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内卷”从进入这个专业就已经开始了,实习也是其中的参考指标之一。
经常听到行业人事说,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那么,作为财经类的大学生,为了更好地追逐金融道路,第一份实习为什么难?
图片来源:网络
01 学生认知不全面
每次提到金融行业,很多人的印象都是西装革履、知识精英、高大上……正是社会上出现对于金融行业光鲜亮丽的表面印象,而财经专业的大学生们刚懵懵懂懂的重新回归热闹的、正常的校园生活,他们还没有实际接触金融实习的体验。再加上很多金融行业领域较广泛,院系就业率的数字“摆”在那里,很多毕业生去了商业银行、城市银行、证券公司、互联网大厂和房地产公司等,财经大学生的实习方向“被”造就了。
图片来源:网络
金融专业的学生真心不容易!在课业学习阶段,要掌握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保险学、市场营销学等等几十门课程,学习各种知识,应对各种考试和证书;在假期来临和课余时间,还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筛选实习单位、应对导师课业安排……繁重的任务安排已经导致压力巨大,再加上经常看到金融行业的负面新闻报道,也往往为金融圈外的声音所裹挟,他们焦虑心理难免会受到逃避思维的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并不全面,拖着不去完善简历、不去充实自己、不去提高求职,因此也就没有真正重视第一份实习。
02 行业现实不了解
金融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发展不断变化,硬性条件偏好研究生学历,其中“985”“211”优先,甚至有些还要求含金量高的证书技能。这些还只是“敲门砖”,也并不代表能够进入这个行业。
行业岗位的细分和架构多样,都会要求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和技能,比如:营销岗位的压力大,需要有一定的营销技能和抗压能力;券商投行的岗位,倾向于选拔有行业相关实习的学生,也更喜欢选择具备财务、法律复合背景的学生。而仅仅从性格优势打造自身的学生,或许是还没有认清行业的现实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简单说来,这个行业喜欢的是“好用”的实习生,不但能够拥有了“入场券”,而且能够完成繁杂重复的工作任务,还能把基础机械的数据信息做出色。这也就是行业非常喜欢“熟练工”,金融行业不养“闲人”!
图片来源:网络
总之,金融行业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普通大学生很难拥有丰富的金融知识,而财经类学生往往也不完全了解金融行业发展的现实残酷。这就导致了财经类学生的实习技能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实习,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