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修炼方法(1)】(就是如何整理书桌/房间)

(本篇为学习系列的一个开端,由于本人也不是什么学习方法的大师,所写的文章更多是为了对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做一个系统的整理,b站人才这么多,肯定会有比我厉害的,望各位畅所欲言。)
参考书籍:《断舍离》(山下英子著)
(这篇专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读书笔记,引用的都用双引号标注出来了,书虽然不薄,但说起来也就这么几句话。)
一桌不扫,何以学习好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两件事有相关性而没有因果关系。
不一定只有书桌整洁,你才能考上全市第一这个样子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整洁的、令人熟悉的环境,能令人提高效率。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提到。商务人士平均每周会花费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寻找他们所准备好的资料。
所以整理好你的东西你就节省了一个小时(◔◡◔)
(逻辑鬼才,捡到宝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整理好书桌,才能整理好你的思维
①
当今社会的信息比以往所有的时代都要多,信息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时无刻面临着以前人们没有遭遇过的诱惑。
正如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 ·列维京(Daniel Levitin)在《有序》(The Organized Mind)一书中所表达的,信息过载比筋疲力尽更不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
整理书桌,更多的是整理信息,将有用的信息纳入,将无用的信息排除。
现在你可以看看你的书桌,看看上面有没有东西,超过7天没有使用的,如果有,那么你的书桌整理可能是不合格的,即使把它们去掉,你的学习也不会有多大的阻碍
下面分享一下我整理之后的书桌柜

(到现在它都没有填满)
更重要的一点是,请不要让你的书桌上出现那些所谓的“杂物”,书桌上的一切东西都应该有明确的用途,而不是被叫做杂物
(其中杂物可以是,牙签/废纸/用完水的笔芯/etc.)
整理的时候请不要将“好可惜呀”,“好像还能用啊”之类的想法出现在你的脑子中,你所做的只是需要或者不需要。
“所谓的杂物,就是指没有用的破烂。”
物尽其用才是真的有用
②
书桌上的所有东西,建议做一个关系轴与时间轴来看待他们。
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就不要出现在书桌上了。(尤其是零食之类的,边学边吃不是效率问题,是体重问题)
你下周要用到的东西,这周就不要出现在书桌上了,有些东西就算过去很有用,但你现在用不到,抱歉,也不能在上面(最典型的是冬天的电热毯)
然后就是扔扔扔/收拾收拾收拾
让书桌成为你的领域,就像身体的一部分一样
③
(此处应该有内容,但是手贱忘保存了←_←意义也不大,更多的是讲道理。)
总而言之,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有舍必有得。你的杂物会多的超乎你的想象。
④
经济学里有个众人皆知的80/20原则,说的是“80%的营业额都是由20%的营业员达成的”。按照这个意思,80/20原则也可以说成是巨额的成果是由少数人创造的经验原则。
总体上来说,物品也司样会遵循这个原则。
也就是说,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那剩下的80%留下,看上去自己似乎就不会烦恼了。
然鹅事情总是有所偏差,把那些东西留下会使我们更加困扰,且出场率贼低
东西越多也越难收拾,到最后可能会压的你神经衰弱。(开个玩笑)
请关注不扔东西所造成的损失。
同时不是特别建议收纳法,尤其是对我们学生来说,因为整理本身就需要大量精力,在此列出原书的对比图

⑤
整理的方法建议三分法,也是作者所推荐的一种整理方法。
就是把你书桌上的东西分成三类。
比如可以分成伸手就可以拿到的,手不伸就可以拿到的,站起来才能拿到的。
站起来才可以拿到的通常放手机之类有诱惑的东西,手不伸就可以拿到的,通常是与当前任务有关的,伸手就可以拿到的通常是下个任务。(个人习惯,因人而异,但一定要适合自己。)
书桌一定要简洁与方便,物品最好只用一个动作就可以取出。
⑥
不得不说,断舍离知易行难。(事实上有太多的东西知易行难了)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驼背不是好事,但是很多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驼背。上课一瞥,全倒了......
我觉得有句话说的超对
读书是积累知识的基础,基本原理来源于书本,但须经实践与生活的检验。
我的建议是现在就开始行动,把书桌上7天没用过的东西都梳理一遍,
第一次看完书,我整理出的杂物大概有
这
么
多
吧
断舍离绝对是我们改变学习环境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以后我会一边改进我自己的学习环境,一边分享给你们的。
大概是周更
作者将断舍离称为不收拾的收拾法。从我这个角度看,更多的是体现了极简的思维。
说到极简,那么.......
我下周更新←_←
ps.
让我猜猜你们在扔东西的时候会想点什么(◔◡◔)
“总有一天会扔的。”
“好可惜啊。”
“总有一天能用得着的。”
“处理它们太麻烦了。”
“虽然用不着,可是也不想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