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你好!请用知识与我链接

大家好!我是内森,好久不见~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与“内森の日常”团队正在做的一件事,邀请所有同好者加入大家庭,那我们开始吧~

我从2020年开始,独立运作“内森の日常”这个频道和社群,陆续有许多优秀的小伙伴加入,我们一起打造了许多创新性的社群产品和学习内容。

随着团队的扩张和利他成长的理念萌发,我决定打造一个青年知识社交的平台--知链青年Knowlink。
“知链青年”缩写自知识链接青年人,英文名Knowlink是 Knowledge(知识)的单词去掉了词尾,新造了一个词:Knowlink。
每一个用知识去链接的青年人,我们称之Knowlinker。
我们秉承价值观:真诚助人,合作共创,致力于打造一个“利他成长”的个人成长社区,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不断努力去创造优质的跨界学习内容。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一直在做这么多事情?你是如何坚持下来?
下面我想和你聊聊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许看完之后,你就有这个答案了。
我在17岁的时候,有幸通过中国教育部直属的AFS项目组,去到了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镇,做了一年的高中交换。在这一年的交换经历中,我认识到了爱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的接待家庭待我如亲生儿子,我就像有了一个新的家庭一样,我的血液里融入了意大利文化的DNA。

我的接待家庭来自意大利南部的一个五线小镇Crispiano,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我的意大利父母没有很高的学历或收入,不会讲英语,但养育了三个优秀的孩子。
哥哥比我大11岁,他毕业于意大利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然后到英国深造,留在了伦敦工作。姐姐比我大6岁,毕业于意大利第一商科学校-博科尼大学,定居于米兰,在顶级快消公司上班。我还有一个比我小5个月的弟弟,我和他一起上高二,他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帅哥。

(图是我的意大利家庭,从左至右分别为:哥哥,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
他们在我交换的这一年里,视我如己出,除了经济上的支出以外,还给予了我更多爱的包容和正确的教育。我初到意大利的时候,一句意大利语都不会,只有弟弟可以用英语和我交流。通过3个月的手语和磕磕碰碰的学习,终于在3个月后的圣诞节开口讲话了。
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就像脑子里突然短路的电线连通了一样。你有很多话想要去表达,去和爱你的家人们交流。我在17岁生日的时候,重新体会了婴儿的表达欲和深度被爱。在不同文化里,人最本初的爱和链接都是共通的,是能跨越文化界限的。
回到国内,我开始复读高二,这也让很多人问我:“你这交换值得吗?你在意大利的经历无法帮你升学,你还要复读,比别人晚毕业。”
11年过去了,回看这段经历,我觉得太值得了!很幸运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体验到了跨文化的交流和深度链接,让我对这个与世界链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一年,我学会做半个意大利人,以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以爱的模式去和他人沟通,让我不惧怕困难和挑战,内心的自我认知开始逐渐成型。
高考之后,我考上了南开大学,就读于俄语专业。在大学期间,为了继续国际交流和跨文化的实践,我参加了全球最大的国际学生交流组织--AIESEC。在大学期间去了10多个国家,包括印度,俄罗斯,哥伦比亚, 波兰,罗马尼亚和巴林等地,去做志愿工作和参加交流峰会。

(图是我在2013年于中东巴林参加志愿者项目)
在这期间,我认识到了著名的AIESEC校友--Vishen,他是全球顶尖的教育平台Mindvalley创始人。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开始接触Mindvalley 提供的身心灵课程,并且得到了很多中国教育系统里没有的启发。我认识到了冥想和元学习方法,学会了如何通过演讲去链接,习得了记感恩日记和断糖饮食等习惯。

(图是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Mindvalley公司总部的留影)
这都帮助我慢慢找到了自己25岁的人生愿景--希望成为跨文化交流和跨界学习的全球领军人和培训师,帮助更多中国年轻人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

(图是在AIESEC全球峰会,和其他12国的负责人合影)
2019年,工作了快3年后,我辞职去了悉尼大学进修。借着这个时机,我内化自己的实践并且把我想要表达的内容,用系统化的方式进行输出。至此,“内森の日常”诞生了。
我的第一个视频是关于申请Mindvalley 的中国区市场工作,我希望可以加入Mindvalley,帮助他们在中国扩展业务。事与愿违,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计划,我最后没能如愿加入。

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学习了安娜·温图尔的大师课,我被Masterclass 的精良的内容和大师的分享所深深折服。秉着真诚助人的初心,我自己把这套优质的课程一字一句的翻译了下来,放到了频道上。

(图是安娜.温图尔的大师课封面,来源于网络)
后来,我的频道内容吸引了许多合作共创者,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字幕组,给所有想要学习课程但英语不太好的用户,提供优质的翻译内容。

如果你问我,我最喜欢的大师是哪一位,我会告诉你是:不是安娜,而是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他的领导力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平凡普通领袖的使命驱动力,在企业发展和为社会创造正向价值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图是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来源于网络)
霍华德.舒尔茨告诉了我:优秀的企业可以既盈利,也对社会产生正向价值。他的创业理念触动了我,让我产生了想要打造一番自己事业的想法。
我希望去做有使命感,并且能启发成长的事业,这就是“知链青年”。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摆脱了经济困难的阶段,逐渐迈向发达社会。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有明显的滞后性,自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整体进步存在冲突。
我自己虽毕业于广东省最好的高中之一,本科是国家985大学,在国内的正统教育体系培养下,25岁以前对自我的认知都不是那么清晰。

(图是我在南开大学主楼前的毕业照)
当前社会不缺乏好的知识付费服务和青年人成长服务,但个体的觉醒和自我认知是被忽略的一点。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要发展的方向是迷茫的,再多的知识和信息都是徒劳。
从宏观到微观,中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更多青年人自我认知觉醒。
同时,我们需要一个给正统的学科教育补充的方式,通过跨界学习和内在成长,帮助一代中国年轻人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知链青年不止看到了问题,我们还看到了机会。当前社会的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日渐发达,每一个人都在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在B站,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都能看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这些就是“认知盈余”。

(图是2019年百大UP主颁奖典礼,来源于网络)
克莱·舍基在他的书《认知盈余》中写道:随着互联网工具的发展,分享和协作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的自由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变成一种资源,我们把它叫做“认知盈余”。如果想要让一群人持续地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只靠他们的内在动机是不够的,需要搭建拥有完善协作机制的网络共享社区。

(图是《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来源于网络)
所以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中,有四个趋势是可以把握的:
1.未来将有更多互联网用户无私奉献自己自由时间,其中蕴含着内在动机包括但不仅限于热爱、获得认同和深度链接等。

(图是2020年百大UP主奖杯,来源于网络)
2.互联网信息是双向流动的,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参与某种形式的共创,产生更多的价值。

(图是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来源于网络)
3.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基础的提升,未来中国年轻人的富余时间将会增多,年轻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也会越来越强。

(图是中央电视2台新闻截图,来源于网络)
4.未来将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当中,去参与跨文化交流。未来社会不再以学科进行分类,而是以问题进行聚集。解决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跨界创新势在必行,我们相信,跨文化和跨界学习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图是AIESEC全球青年大会照片,来源于网络)
知链青年将会借助上面说的四大趋势,帮助解决微观层面上青年人发展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用知识链接同好,跨界启发成长。通过内在成长理论的启发,我们会建立高质量的跨界学习社群和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
我们相信人人都有最擅长和自信的领域,在此,非常欢迎有共同愿景的小伙伴加入,一起共创跨界学习社群,沉淀优质内容,成为一名Knowlinker ,传播你最擅长的知识或技能!
任何追求向上、向内成长的青年,欢迎用知识与我们链接。为了自我成长和中国青年人发展,请长按扫码填写问卷《当今中国青年发展需求探索》,分享你的成长困惑和思考,和我们一起探索、行进成长的这条长路。或许我们会定制出你想要的社群和学习体系。
👇🏻

别问这世界需要什么,要问你自己,有什么事能让你充满生命力,那就去做吧!因为这世界需要更多活出生命力的人。
“Don’t ask what the world needs. Ask what makes you come alive, and go do it. Because what the world needs is people who have come alive.”
--美国牧师 霍华德·瑟曼
Howard Thu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