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乌波尔有大人物?直升机冒死前去救人,被俄军击落三架!
俄军包围马里乌波尔已经一月有余,在这段时间不断的有乌军直升机前往,企图进入被围的亚速营阵地,但每次都被俄军击落。即使是这样,乌军仍然不计成本的派出直升机前往,就说这次,乌军派出了五架直升机,4架米-8直升机负责接人,1架米24负责掩护。
乌军的直升机从彼得罗夫斯克起飞,然后小心翼翼地前往马市,这几架直升机非常小心,并没有飞的很高,而是保持离地面仅数米的距离悄悄接近马市。
令乌军没想到的是,救援行动很顺利,直到进入了亚速营的阵地也没有俄军出面阻止,顺利接到人以后,直升机开始向城外飞去,这次直升机不再贴地飞行了,而是直接拉升到一定的高度快速前行。
为了提高存活率,这五架直升机都是分散着突围,企图以这种方式混淆俄军的视野。可就当他们飞机开到一半的时候,俄顿联军突然开始进攻,大批的防空导弹向直升机射去,瞬间击落了三架飞机,还有一架仓皇逃回了亚速营的阵地。
其实这是俄军的计策,故意放直升机进来,好关门打狗,正好打爆了三架,甚至还俘虏了几个人。从俘虏的口中得知,这次的救援行动是为了拯救“大人物”,包括亚速营的领导层,乌军的军官和其他重要人员。
可从实际情况看,或许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只存在这些人,乌军没有理由大费周章的多次救援。在乌克兰的其他地方也有乌军被包围,乌军都没有什么动作,唯有马里乌波尔得到了乌军的极大重视。
因此这里被围困的“大人物”,可能不仅是这些乌克兰人,或许还另有隐情。据传言,其实马里乌波尔里面有很多英国和美国军官,甚至还有北约的高级干部,这些人在这里的身份是“临时访问”,但真实身份可能是亚速营的军事顾问,甚至是直接指挥乌军作战。
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其实不仅是这次,前段时间乌军也多次派出直升机前往救援,救援的架势颇大,不仅要贴着地超低空飞行,还要多架次出动,不敢俄军也不是吃素的,来几回就击落几回。
而反观整个战局,乌军都有点不同寻常,乌克兰并不是传统的军事强国,自苏联解体过后就大幅售卖曾经的“家底”,说起乌军的战斗力,许多人都嗤之以鼻,认为在俄军的打击下可能连半个月都撑不住。
但事实恰好相反,乌军不仅迅速挡住了俄军,甚至令掌握空中和火力优势的俄军举步维艰,有深陷战争泥潭的可能,甚至还曾经击毙俄黑海舰队副司令。
有的人可能说,这是由于西方大规模的支援武器导致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越先进的武器所需要学习的时间就越长。这些援助的先进武器,是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成功掌握,乌军是不可能拿到武器就迅速形成战斗力的。
就算是西方的雇佣军也没办法使得战局得到扭转,在俄军成建制的系统进攻下,仅凭借临时拼凑的雇佣军是难堪大用的。
就以这次马里乌波尔的战斗来说,市内的乌克兰守军大部分是缺乏训练的新兵,还有一些亚速营的人,再有通过强行要求平民作战等方式临时拼凑的队伍。总得来说,马里乌波尔的守军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人。
可进攻马市的俄军,都是拥有空中优势,火力支援,且装备大量先进武器训练有素的军人,在人数上也有巨大优势,据说有三万人。这样的差距,乌军硬是挺了一个月,俄军怎么也没法迅速解决战斗。
这到底是俄军战斗力太弱徒有其表,还是乌军实力太强?显然都不是,最大的可能就是马里乌波尔里有“高人指点”。
得益于高人指点,乌军才能在战斗民族的狂轰滥炸下坚持这么长时间,存在巨大劣势的马里乌波尔也坚持了这么长时间。这些高人很有可能是美军或者北约国家的高层,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让俄军举步维艰,仅凭乌军早就被俄军扫地出门了。
不敢具体到底是谁,还只是猜测,泽连斯基没有声张,拜登没有声张,北约也没有声张,只是不断冒着巨大风险前去马里乌波尔救人,而俄军也不会让他们如愿,每次都干脆利落的击落敌机,然后继续围点打援。
如果真的是美国或者北约的高层在马里乌波尔干涉战争,甚至是担任指挥官的角色,这基本可以认定是西方直接参战,由于西方国家早就通过媒体声明不参与俄乌冲突,这次又把指挥官派进去指挥战斗,一旦被俄军发现,就等同于狠狠的打了西方的脸,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西方的虚伪面目。
而我们都知道普京是当仁不让的硬汉,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可能会造成俄罗斯与北约直接开战,战火可能会蔓延到北约的各个国家,这是西方国家一直在尽力避免的事情。尽管俄军在马里乌波尔进展缓慢,但已经是把它彻底的包围了。
可以说现在战场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俄军闪的手里,只要俄军愿意,随时可以慢慢缩小包围圈,由于乌军的大部分部队都被俄军牵制在其他战场上,也不太有机会去派出军队支援马里乌波尔,攻下这里只是时间问题。
相信这段时间西方一定是寝食难安,只能不断地给乌克兰施压,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从马市把人给捞回来。而乌军也很痛苦,打又打不过,捞人几乎等同于去送死。可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呀,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只能一直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