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事关端午!朋友电告:新华社抄袭了你的作品

2023-06-23 11:19 作者:陈夫小号  | 我要投稿


在收到讯息后,本人将涉嫌被抄袭的作品《汨罗江之死》 ,与新华社刊发的文章《汨罗江》进行了内容上的仔细甄别,结果确定后者存有抄袭行为。

《汨罗江之死》是我的早期作品,收录于2016年出版的《一壶光景》。2018年6月17日10时50分,新华月报刊发了该作。随后,新华社在同日的20时34分刊发了标注“原创”的《汨罗江》一文。通过我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可见,后者对我的作品句段进行了明显抄袭。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之后,也就是2019年的端午,新华社再次重发了《汨罗江》。

在我的印象中,新华社是最关乎版权、或者说抄袭问题。至于原因,路人皆知,这与它是权威稿件的国内提供者有关,归根结底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近些年来,由于自媒体甚嚣尘上,保护版权或反抄袭问题在新华社越来越显得棘手与迫切。2015年2月2日,新华社便一日连发三文,痛批公众号抄袭成风,并指责微信面对“抄袭”不作为。新华社在它的文章中明确指出,如今的微信公众号的现状是“1人原创,99人抄袭”,并列举了2015年伊始热门的抄袭案例,譬如,《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经济新闻》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等等。2016年7月18日,新华社在其客户端再次发布“反侵权声明”。

新华社在保护版权或反抄袭上所做的努力与行动永不止这些,维护自身利益是无可厚非的。对于新华社如此,对于我们创作者也是如此。但遗憾的是,新华社在表明贞操时,也会暗地里行不轨之事。近日由于时逢端午佳节,我发现本人的一篇相关内容的文章《汨罗江之死》遭到新华社抄袭,令人吃惊,这与它反抄袭的态度格格不入,这是不可原谅的。

我们都是旗帜鲜明反抄袭、保护权益的同道者,也是深受抄袭其害的声讨控诉者。新华社对本作品的抄袭是不可原谅的,本着对读者负责与尊重的态度, 理应给出一个必要的解释与交代。



事关端午!朋友电告:新华社抄袭了你的作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