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走好:关于他捐赠的10件事

5月22日下午,“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
袁隆平是一位填饱了十几亿人肚子的老人,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本文分享了他捐赠的10个小故事,用以缅怀这位中国脊梁。

袁老,一路走好!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看到这个消息,相信每个国人心中都是一样的悲痛。“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在说袁老逝世,每看到一篇都忍不住落泪……”
很多人不知道,从去年年底开始,袁隆平身体状况就不太好。但是,直到今年年初,这位“90后”还坚持开展科研工作。今年3月,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转到长沙住院治疗。谁知道,今天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有位网友说,“在我眼里,先生就跟神仙一样,他身上伟大的光环让我忘记了他的年龄,忘记他也是一位活在生老病死里的普通人。”
是啊,袁隆平院士在大家的印象里,始终是那位“神”一样的无双国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但关于他捐赠的10个小故事,你未必尽知。
01
2004年11月8日,袁隆平院士将2004年世界粮食奖的1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用于支持我国农业科技研究。2004年世界粮食奖是粮食领域的最高奖项,授予“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1987年11月,袁隆平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后,为鼓励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他把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了“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会”,1996年6月更名为“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奖励范围扩大到整个农业领域。
02
2005年1月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冒着寒风走进湖南省红十字会办公室,向海啸灾区捐赠10万元人民币,用于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紧急救援和重建家园。他说:“中国人每当看到朋友有难,就会伸出手来帮助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难后,袁隆平院士一直十分关注当地灾民的生活及救援情况,并决定代表以其名字命名的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灾区群众捐款10万元人民币。他还极力呼吁社会各界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奉献爱心,捐款赈灾。
03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袁隆平院士倡议下,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中心的全体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临时工、学员和员工家属等纷纷为灾区捐款。他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帮助地震灾区人民尽快渡过难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捐款仪式上,袁隆平院士带头捐出了1万元。
除了捐钱,袁隆平院士还挥毫泼墨写了一幅“国有难,湘人在”的书法作品援助灾区。写下这六个字时,袁隆平院士眼中饱含了泪水,在场之人也无不动容,这幅字画送到了拍卖会上,有人出价5000元将其买下,而所得善款也被袁隆平派人汇到了汶川。
04
2009年10月7日,武汉四中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袁隆平亲临现场,从“袁隆平奖学金”中拿出10万元,为该校10位学生每人颁发1万元奖学金。他说:“母校100年校庆我回来过,110年校庆我当然要回来。”
武汉四中前身为博学中学,从13岁到17岁(1943年至1947年),袁隆平在博学中学度过了他难忘的少年时代。袁隆平院士深情地回忆:博学中学是他最感亲切的母校,母校给予的培养对他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05
2014年11月26日,隆平高科公司以5151万将买断“袁隆平冠名权及肖像权”,以便在经营活动中独占袁隆平院士的姓名权和肖像权。“5151万元会全部放到基金会里面,颁奖给对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袁隆平院士说。
袁隆平院士提到的基金会为“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该基金会是在原非公募基金会“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会”的基础上,经批准成立的。基金的奖励范围也由杂交水稻扩大到整个农业领域。一般每两年评奖、颁奖一次。“我感到很惊讶,买了就算了。(这是)为了做好事。钱多少,我不在乎。”袁隆平说。
06
2017年,“99公益日为爱接力计划”开启,袁隆平院士用“中华拓荒人计划”为公益打call。“中华拓荒人计划”旨在广泛推广袁隆平院士的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技术,通过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的影响力,传递“稻作改良盐碱地”的重大意义,同时让更多人支持、参与“稻作改良盐碱地”事业,从而共同实现“改造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伟大目标。
07
2017年9月22日,袁隆平院士来到湖南澧县,为母校澧县弘毅学校揭牌,并捐款20万元设立奖学金。澧县弘毅学校1913年成立,原名澧县弘毅小学。1938年至1939年期间,袁隆平曾在此就读,与澧县结下了一段特殊的情缘。
揭牌仪式上,少先队员为袁隆平院士献上了红领巾和鲜花。袁隆平以该校校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由头,殷殷寄语母校莘莘学子:练好身体,早日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08
2018年3月25日,“隆平文化驿站”首站在湖南省平江县瓮江镇新棚村挂牌成立,袁隆平院士担任隆平文化驿站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隆平文化驿站”在发起过程中,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大力支持,袁隆平院士倡导的“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发展理念,正是“隆平文化驿站”的成立宗旨。
“隆平文化驿站”面向全国的基层村(社区)、乡(镇、街道)建立站点,将在2018年建立不少于300个驿站,3年内力争建成1000个驿站。驿站将开展农民课堂、庄稼医院、助学济困、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09
2019年4月18日,袁隆平出席母校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庆祝大会。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即现在的西南大学,他说,“谢谢母校,我回来了。”
在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上,袁隆平还启动袁隆平基金,他捐赠20万元人民币用以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希望他们将来能奋斗在我们的基层中、我们的田野间,为国家农业发展增添色彩。”
10
2020年疫情爆发,2月14日情人节这天,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浪漫方式,为武汉市蔡甸区捐赠了200吨丝苗米。
2月28日,正在海南三亚开展科研攻关的袁隆平院士通过工作人员,向省红十字会再次捐款10万元。请他们转交湖北抗疫一线,帮助湖北人民共同抗击疫情。袁院士还录了一段小视频,他讲道:“新冠肺炎疫情,我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一定会打胜这次疫情,湖南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END
来源/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写下你的留言
以下文章来源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作者友成君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以天下襟怀跨界合作,以修身正心反求诸己。 新公益因友而成,心世界因你而变——友成,YOU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