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人类简史》

2021-08-10 17:18 作者:Froideuretmois  | 我要投稿

有点怀疑起自己追求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存在,所谓的快乐与幸福,都不过是多巴胺等一类化学物质刺激神经的产物。人们强调自我的时候多半打着遵从内心的旗号,实际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似乎今天许许多多的广告都在强调自我感受,而买他们的产品就是在追求自己。这种感受通过买到商品获得,本质上还是大脑控制人体分泌了“快乐激素”,通过花钱购买而获得一时的愉悦,这有什么意义。

经常会有人看到宣传广告的描述,然后买下一些商品,仿佛这样就能获得一些什么。作者说这是贩卖“体验”,因为浪漫主义相信累积经验可以让我们变得不一样,去不同地方旅游、尝试不同美食、体会不同文化,眼界开了,人自然就获得了与他人不一样的气质。

所以,“如果有个百万富翁和太太吵架,和好的方式很可能就是带她去巴黎旅游旅游。这种做法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某种个人的欲望,而是他深深坚信着浪漫的消费主义。如果是古埃及有钱人和太太吵架,带着她去巴比伦度个假绝对不会是选项,反而可能是为她建个她梦寐以求的华丽陵墓,那才会让她心花朵朵开。”

再比如像“轻奢”这个概念,平常人买不起奢侈品,资本就造出了“轻奢”,告诉人买了这个某种程度上可以体会高档奢侈品的感觉。他们贩卖这种感觉,以“轻奢商品”这个概念为载体,然后赚到一笔。

不可否认,我们的情绪其实在被当做商品贩卖,获利,这些附着在物品上的人类情感刺激我们的神经,从而为之愉悦或哀伤,并不断地追求。

亲情爱情友情,受制于DNA,或者说情感这东西就是DNA拿来控制人的,为的是让基因传递下去,给予人愉悦,并为了得到和保持这份神经刺激,让人不断“往前走”。

无论赋予生活多少意义,解释或者给出多少理由,实际上全人类做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伟大,即使有也只是对人类自身。我们活着还是基因传递的驱使,所以性是能让人愉悦的,它让人愿意繁衍后代。一般人所具有的怜悯之心,爱子之情,都是为了让人类种族更好延续的生物本能,这也是很多动物都具备的。情绪可以影响人的状态,基因就进化出“快乐激素”,让人追逐,人类便为了“幸福生活”而不断奋斗。

在人拥有复杂多变的情绪之后,我们的生活便不像其他生物一样仅凭本能行事,我们建构出国家、社会、文化等等虚拟概念,让人走出非洲大陆,让人类足迹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成为地球上最繁盛的物种之一。

当年的恐龙如日中天,可以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光辉的物种,它们终结与一颗物理意义上绚丽闪耀的流星。

而人,能做的大大超过了恐龙,但是,也不过是多一颗陨石的事情。

所以活着的终极奥义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人类真正席卷世界的历史不过万年,对人来说很长很长了,对整个地球来说,还是太过微不足道。也许相对这么短的时间,还不够人类找出答案。

那么,目前来说,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寻找它,就像愚公移山,也类似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样。

如果具体到个人,大概是尽力过好每一天吧。

读书|《人类简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