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初心」,这部动画记得丨AniOne2020开幕影片


2020年的AniOne毕业展已经启动征稿啦!这段时间陆续收到很多应届毕业同学们的投稿。经由我们遴选出的优秀动画毕设,我们会策划专访。请投稿的大家耐心等待~
而作为AniOne本届的开幕影片,我们为大家隆重推荐并进行专访的,是郑雅文导演的——
种子传说
郑雅文

这是郑雅文2017年从南加大(USC)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创作,最近刚刚网络公开。编辑部毫不犹豫地邀请这部影片作为2020AniOne毕业展的开幕影片。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郑雅文这个名字你很熟悉。多年前,她在中国传媒大学完成了本科毕业创作《再见雨天》。每一个当时在毕设展现场观影的人或许都记得,有四个字可以完美形容观众的反应:掌声雷动。

而这次,她用《种子传说》,又一次为我们带来了简单却别具深意的感动。


《种子传说》全片
— 角色设计与一些色彩小稿 —



— 概念图 —








— 故事板 —





作品专访
记者 野草
受访人 郑雅文
野草:《种子传说》是你最新的大作品,此前是早期的《再见雨天》,以及《每一颗星》。这几部作品应该也伴随了你的成长。可以说说这之间的过程吗?这么多年,你的创作和生活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郑雅文:想想看从《再见雨天》到《种子传说》之间相差了八年,在这八年里我从大学毕业到美国读研,然后再回到国内任教,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动。如果概括起来,应该就像《种子传说》里的小男孩,在寻找答案的路上经历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遇到了困难与迷茫。我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吧,像在海里的波浪起起伏伏,或者像股市曲线图一样上上下下,虽然迷茫的时候会想“为什么是我?”,但谁的人生不是如此呢。
不过总结起来,这几部动画的主题和风格看起来相差并不大,或许我还是抱着想通过动画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来作为出发点吧,即使有迷茫和痛苦,但世界和生命本身的不可思议一直感动着我。

野草:这部片子的创作过程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享一下。
郑雅文:因为这次我还是选择独立创作,所以片子本身的制作过程很正常,从中期到后期,除了定期和导师交流之外,基本上每天都是在埋头画画。不得不说一个人做动画有时候真的很寂寞,哈哈。
不过独处也会给我带来快乐,比如观察一朵云的变化,或者看隔壁屋檐上的鸟怎么谈恋爱。
在这次的制作过程中也有许多新的尝试,比如动画加入了旁白,于是便拉各种朋友来帮忙,大家都拼命地配音,特别是怪物的声音Yijie师弟,真是为了达到嘶喉的效果而涨红了脸,声音也嘶了。

另外一个新的尝试就是第一次创作了属于动画的单曲《我的故乡》,在和配音师He Min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在动画的最后加入人声音乐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于是她立刻开始编曲,我开始填词。但因为糟糕的文笔,我一直苦恼写不出来……


正好那段时间我在禅修课上认识了一位老顽童爷爷。叫老顽童是因为在禅修时我们需要轻声讲话,但他的声音总是像“带着耳机说话”般地大声,在被别人数落时他很诚恳谦虚,结果一转身又忘了。或是在提问环节大家都向老师提出问题,他却写了一首诗大声地念了出来……所以我开始叫他老顽童爷爷,并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
之后我开始慢慢了解他,比如他年轻时就来到了美国,英语不好,一直做着修水管道的工作等等。他还喜欢写打油诗,于是我便邀请他为《我的故乡》填词。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把具体的字数和要求讲给他后,他便拿起笔和纸一个人躲在阳台写下了这首歌。
最后在我离开美国时,还特意地去拜访了他,送给他一盆植物作为纪念,他说也要给我一个相当重要的礼物:一套秘传太极拳,让我保护好脖子和肩膀……

野草:这部片子其实带有一定的宗教元素,其实雅文你也一直对宗教很感兴趣。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这方面的想法吗?也包括在这部短片里加入的宗教元素等等,都可以。
郑雅文:因为美国校园对宗教是非常开放的,学校有宗教中心,在里面可以找到各种小组。上学期间学校有开设mindfulness的正念课程,指导员也经常带我们练习,所以我慢慢开始对禅修产生了兴趣,而禅修的练习带给了我很大的身心转变,特别是面对焦虑和恐慌这类负面的情绪,我知道了如何去正视它们并得以转换。
禅修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宗教,因为宗教往往被文化和习俗所包裹。禅修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体验自心的方法:仅仅是简单地坐在那里,看着心和念头,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在这样的当下不跟随过去和未来,生命便可以呈现出它的本然面貌。
这样的体验我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所以我将它融入到了动画里,这也是动画的一个主题:最初的发心。
我想每个人都会对动画里的金种子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是才华,有人说是梦想,有人说潜力。就像它代表了我们内心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就像小时候我们期待长大,期待成为厉害的人一样,也正是怀着这份期待与冲动我们上路,在未知中寻找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然而在路上,我们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定义了我们与世界,也影响了内心的判断。于是我们向左拐,向右拐,走到山林小路中,也走到了柏油马路上。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忘记最初选择出发的动机,而落进了眼前暂时的困惑和迷茫中。

而禅修带给我的不再是向外寻求答案来定义自己,无论是美好或者丑恶,它们仅仅是世界和人性正常的展现。而最终是回归自心,找到最初的发心,在这样的确信中,种子种在哪里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在哪都可以发芽,在熊谷守一的院子里,在B612星球上。
动画中出现的那颗小树告诉我们,这样最初的发心和动机,它至始至终都在那,一直没有离开过,只是我们为了寻找答案,有时候迷茫找不见它。
我想引用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作者)的一句话: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
野草:你提到了熊谷守一,还提到了《小王子》(B612星球)。说说他们对你的影响吧。事实上我觉得,种子的这种童话感的象征意味非常“小王子”~
郑雅文:哈哈,因为我在熊谷守一和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发现了他们共有的品质。还有很多艺术家有这样的品质,包括谷川俊太郎、纪伯伦、泰戈尔等等。他们共有的品质闪闪发光并影响着我。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时期,作品形式各不相同,但在这些不同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生命共同的描绘。
我特别喜欢谷川俊太郎的《春的临终》,他说他把活着喜欢过了,也把欢笑和悲伤喜欢过了,就像穿破的鞋子。我在想他都有怎样的经历才能总结出这么可爱的感受。平时我们都会说自己很悲伤很痛苦,或者自己想要得到快乐,但他仅仅只是说把它们都喜欢过了,这是多么大的智慧。
野草:你自己的这颗种子,后来种下了吗?种在了哪里?
郑雅文:是呀,我也经常地这样问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独处和旅游,以便有时间来思考这么无聊的问题。但我无法得出回答耶,我想用一生的时间来探索和思考。每当我看到水里的小鱼,陆地上的动物,还有穿梭在街头的人群,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就是巨大的土壤,然而种子作为种子本身就已经具有了开花结果的特质。



如果你因这部动画而感动,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以及,如果你是今年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完成了你的毕业创作,欢迎报名今年的AniOne毕业展,将作品投递给我们!具体的请移步这里阅读哈。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