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超循环理论影响宽窄演化

2023-09-07 16:53 作者:长江酒道  | 我要投稿








文/李后强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振兴川酒首席经济学家、发展战略顾问




编者按

文化是中国白酒所具备的重要属性之一,其中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使得中国白酒除了在物质层面带给饮用者以愉悦之外,更让饮用者在精神层面获得升华。


“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死中有生,生中有死;宽中有窄,窄中有宽。”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振兴川酒首席经济学家、发展战略顾问李后强在《宽窄论——人生启迪与智慧》中的不少观点对白酒行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长江酒道》获得李后强会长授权后分期刊发其中的精彩论述。


事物发展是波浪式或螺旋式前进。宽窄变换、演化、进步,是循环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并诞生新品种、新品质、新品牌。


超循环理论是由德国科学家艾根(Manfred Eigen)于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生命信息的起源是一个采取超循环形式的分子自组织过程,并把生物化学中的循环现象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转化反应循环,在整体上它是个自我再生过程;第二个层次称为催化反应循环,在整体上它是个自我催化、自我复制过程;第三个层次就是所谓的超循环(hypercycle),是指催化循环在功能上是相互耦合起来的循环,形成多重网络结构。


一般地说,并不要求所有组元都起着自催化剂的作用,只要此循环中有一个环节是自催化单元,此循环就能表现出超循环的特征。

超循环的特征就是:不仅能自我再生,自我复制,而且还能自我选择,自我优化,指导其他环节再生,从而向更高的有序状态进化。


超循环结构演化的内部因素主要来自:复制误差(基因突变),内在随机性(非线性)和环境扰动。


超循环结构进化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以足够大的负熵流推动结构的新陈代谢;以足够强的复制能力使系统信息得以积累;以组元间足够强的功能耦合保证结构的存在和发展。


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超循环结构才能稳定存在,发展进化,否则,退化是不可避免的。


超循环理论已成为系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研究宽窄演化规律以及对复杂系统的处理都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宽窄产品开发及企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


超循环理论影响宽窄演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