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文言文知识详讲: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

2023-07-06 15:11 作者:睡不饱的文艺青年  | 我要投稿

倒装句(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某些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

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今天这期视频,先介绍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前面。其实,这仅仅是出于语言表达的需要。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你太不聪明了”,而文言文原文里,为了突出这个“太”,有意将“甚矣”提前,遇到这样的句子,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翻译的时候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受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的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四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在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否定副词去识别,注意理解和转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翻译: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这句话很容易就能看到“不”这个否定副词,注意结合语境去思考,否定副词“不”修饰谓语动词“欺”,发生了宾语前置。很明显,翻译过来的语序应该是“古人不欺骗我”,而不是“古人不我欺骗”,注意答题时一定要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语序,识别出宾语前置是一个得分点哦!

另外,再教大家一个小妙招,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会出现宾语前置的现象,如这句话的“余”意思是“我”,就是一个人称代词。

一识别否定句,二代词作宾语,三推出宾语前置。

2、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作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换句话说,疑问代词可以作为我们识别宾语前置的标志性词语。

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翻译: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很明显,这个疑问句里出现了“何”这个疑问代词,识别出发生了宾语前置,整理语序去翻译出“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而不是翻译成“大王来什么操练”。

再帮大家总结总结,像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等。一疑问句,二找到疑问代词,三推出宾语前置。

3、介宾结构里的宾语前置现象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搭配宾语,形成介宾结构,介宾结构一般用来修饰谓语动词,如介词“按”搭配宾语“时间”,形成介宾结构“按时间”,修饰谓语动词“到达”。而在文言文中,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宾语前置的现象。

例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翻译: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

这句话的宾语“谁”很明显倒置在介词“与”的前面,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我和谁一道呢”,而不是“我谁和一起”,注意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语序换回来。

4、有标志性词语的宾语前置现象

借助“之”“是”等词语将宾语提前,成为识别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翻译: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如何停顿,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

以“之”为标志,我们可以看到“之”的后面是谓语动词“不知(不解)”,而“之”的前面是宾语“句读(惑)”,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看,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按现代汉语语序翻译出来,即可拿分。

三、练习时间

1、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一识别疑问句,二找到疑问代词“何”,三推出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到介词“以”的前面,整理语序,宾语“何”放回介词“以”的后面,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以何伐为”。结合语境,整句话翻译出来“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高考文言文知识详讲: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