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笔记(10)——先验逻辑导言(1)

2023-07-12 11:21 作者:青芥芥芥芥  | 我要投稿

        先验逻辑论负责解决两个问题:自然科学如何可能,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如何可能。先验逻辑又分为两部分以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先验分析论与先验辩证论。先验分析论是研究真理的逻辑,研究如何取得真理;先验辩证论是研究幻象的逻辑,研究如何避免幻象。先验感性论对应人的感性认知,先验分析论对应人的知性认知,先验辩证论对应人的理性认知。

        康德之前,哲学界通常认为人的认知有一部分是感性的,一部分是理性的,但是康德特别从理性中划分出知性与狭义的理性。先验逻辑分别考察知性与狭义的理性的先天法则。《纯》的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实际上研究的是人的认识问题,人的认识都是以先天综合判断为基础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等价于“人的认识如何可能”。前面已经大量论述了人的认识是可能的而且已经现实存在的,现在就是要研究何以可能。

        自然科学是无法绕开的,单纯探讨数学而不讲数学落实到自然科学方面就等于没到位,无法体现时空作为先天直观形式所带来的经验的实在性。先验逻辑负责解决这一问题。先验逻辑论也是《纯》中的核心部分。

        亚里士多德以来逻辑与认识论逐渐分离。逻辑就是思维的形式、工具、方法,而认识论是另一套东西,即研究真理的标准,研究人的观念与对象是否符合等问题。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康德开始才着手把认识论与逻辑再度缝合。莱布尼茨已经有这种倾向了,他认为逻辑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认为是宇宙的结构,是万物的结构,世界是这样构成的。莱布尼茨已经有这样一种特点,即开始将来源于本体论的认识论与逻辑进行结合。康德利用先验逻辑真正将逻辑与认识论开始结合,而本体论、认识论、逻辑三者的完全的结合要到黑格尔的逻辑学。先验逻辑为黑格尔辩证逻辑思想的前身,但是它无法达到辩证化。

        康德时期流行的逻辑学是霍尔夫派的形式逻辑,完全是公式化的逻辑,极度机械与呆板。康德一边在大学授霍尔夫派形式逻辑的课,一边批判该机械的逻辑。但是,从批判之中康德考察并提出了一般逻辑的概念,并在最后提出了他的先验逻辑。康德认为他的先验逻辑只是一般逻辑中的一种,但是先验逻辑在一般逻辑中具有颠覆性。

        逻辑是不同于感性认识的,要考察先验逻辑,首先要理解感性与知性的区分,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分,可以从以下五点考察。

1、感性是接受性的,知性是自发性的。感性是接受性的认识能力,缺少了接收经验这一环节,认识是无法开始的,知识是无法获得的。人具有接受感性的能力。但是接受了经验对象,获得了感性知识,这并不代表真正地把握了对象,获取了真正的科学知识,因为感性知识不具备普遍必然性,还无法成为科学知识。

2、感性只能接受对象,无法思维对象。知性可以思维对象,并且把对象真正建构成知识对象。

3、感性是偶然的,知性是必然的。

4、感性接收的都是认识的质料,是建立知识的材料,而知性能建立真正的知识体系。

5、感性是直观的,是直接的,知性是间接的,是通过范畴认识与把握对象的。

        康德认为感性与知性是不可分的。真正的知识应该是知性的思维与感性的直观结合而成的,脱离了任何一方都无法构成知识。但是,这是从逻辑而言的,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一种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即先由感性认识,再用知性范畴去把握知识。任何知识都存在这一结构,即知识包含后天感性与先天范畴。脱离了知性的先天范畴,知识便沦为感性的经验性的(empirisch判断,不是经验的(erfahrung判断,经验性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经验(erfahrung)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先天与后天的东西,经验之中的先天因素包括时空和范畴,脱离了先天因素(时空、因果)就没有经验可言。经验性的(empirisch)判断仅仅是知觉判断,不是知识。在生成经验时不是先有直观再把范畴加上去,在时间角度而言范畴与直观是同时发生的。范畴就是自用而不知的:当我们谈论“因为……”时就已经使用了因果范畴,当我们谈论“……是……”时就已经使用了实体性范畴,当我们谈论“……是……样的”时就已经使用了属性范畴。康德有一句名言:“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这就体现了知识需要思维和内容的结合,需要直观和概念的结合。

学习笔记(10)——先验逻辑导言(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