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次级防御机制:情感隔离

次级防御机制:情感隔离
含义:
情感隔离指将情绪从认知中剥离分开
许多分析师将隔离视作解离的一种亚型
个体在经历某些不愉快的情景中
无意识地让自己处于一种没有情感体验的状态
以此来避免可能深入体验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
但是需要正视的是
被隔离的情感或者体验不会突然消失
只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
它仍然会隐性地存在着
实际上没有任何人能做到绝对的冷血无情
这就是人类与机器AI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情感隔离的表现具有许多实际的价值
许多职业必须杜绝情绪化
例如,外科医生如果时刻挂念患者的痛苦
或在手术中产生厌恶、怜悯的情绪
就无法专心有效医治病患
将军如果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就难以制定决胜的策略
《三体》中程心输给了自己的善良与天真
没有使用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
放弃了让地球与三体同归于尽
因此被称为“圣母”
“圣母”的名称在国内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带有严重的蔑视和逼视的贬义词
善良不是一味的迁就与容忍
愚善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打击
因此在某些关键时候使用适当的情感隔离是需要的
有些人在描述自己的悲惨经历可能会神情淡然
甚至在描述最为惨烈的部分使用一种超越现实、近乎欢乐的语调,脸上表现微笑轻松
但这不意味着悲惨经历没有给他带来创伤
这是因为他们使用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
痛苦时不怨天尤人,只想着怎么活与怎么发展
避开了情感上的内耗才有更多精力谋划发展
但个体的体验并未真正从意识中抹去
他们还是仍能感受到痛苦的
或者进去了一种“精神麻痹”的状态
利弊:
对于适应极端环境,情感隔离可能比解离更为有效
解离在某些程度会产生过大的内耗
情感隔离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防御机制而非自然反应
通过对情境的隔离和理想化,人可以变得看似十分“理性”
强烈情绪反应的事物可能才会打破情感隔离
如果个体把情感隔离作为基本防御
生活中注重思维而忽视感受
那么很可能具有强迫型人格
继而引发强迫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