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1)武田家的先祖

2023-02-09 01:40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镰仓时代的武田家


战国时代甲斐国的大名武田氏出身清和源氏,是清和天皇的孙子源经基的后裔。到了源经基的孙子源赖信的时代,源赖信平定了关东的“平忠常之乱”,清和源氏也因为这场战争在关东建立起了根据地。而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孙子源义家在“前九年·后三年之役”中的活跃,更是让清和源氏与关东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建立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的源赖朝与足利尊氏,都是源义家的后裔。

甲斐武田氏的祖先,便是源义家的弟弟源义光。源义光自幼习武,在园城寺的新罗神社中元服后便以新罗三郎义光自居,在“后三年之役”时从京都前往东国协助兄长源义家,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后源义光相继担任了常陆介、甲斐守等官职,他的子孙便也都在东国定居下来,而源义光的次子源义清,便以“武田”为苗字自称。

以往认为源义清居住的“武田”位于甲斐国巨摩郡,但是近年来的考证认为,源义清从未在巨摩郡武田居住,而是居住在八代郡的市川,到了其孙子武田信义时代,武田家才将根据地迁到了巨摩郡的武田。因此源义清的“武田”苗字,很可能并非来自于甲斐国。

根据《新编常陆国志》的记载,源义清最初与几个兄弟一同居住在父亲源义光出任国司的常陆国,其兄长源义业之子佐竹昌义居住在久慈郡佐竹乡,便以“佐竹”为苗字,而源义清则居住在那珂郡武田乡,便以“武田”为苗字,其弟弟源亲义居住在武田乡附近的冈田乡,便以“冈田”为苗字。大治五年(1130年)时,源义清的儿子武田清光因不明原因获罪,父子二人被流放到了甲斐国,这才在甲斐国定居了下来。武田清光的子孙众多,除了武田以外,还分出了逸见、加贺美、安田、平井、浅利、曾祢、一条、甘利、板垣、秋山、小笠原、南部等家族。

治承四年(1180年)四月,以仁王的令旨传遍东国,号召源氏武士起兵反抗当时统治日本的平家。武田清光之子武田信义率领诸子起兵,攻入甲斐国的邻国信浓国与骏河国同平家势力交战,并与在镰仓举兵的源赖朝结为同盟。元历元年(1184年)六月,武田信义之子一条忠赖被源赖朝召唤至镰仓杀害,武田家与源赖朝的关系降至冰点,武田信义也在两年后抑郁而终。

与父亲及其余兄弟不同,武田信义的五子、居住在甲斐国山梨郡石和的石和五郎信光在源范赖西征平家时从军出征,在西国地区十分活跃,很可能在这时候信光就与安艺国的武士们有过接触。到了文治五年(1189年)时,石和信光在源赖朝讨伐平泉藤原氏的“奥州合战”中负责指挥从安艺国来到东国的武士,十分受到源赖朝的信赖。正是因此,后来石和信光才在镰仓幕府的支持下继承了甲斐武田氏的家业。

承久三年(1221年),由于源氏幕府将军三代绝嗣,后鸟羽上皇起兵讨伐镰仓幕府,“承久之乱”爆发。此战中,武田信光作为镰仓幕府的东山道总大将,率领小笠原、小山、结城等关东武士西征,在战后受封安艺国守护。武田信光之子武田信政曾因为谗言被流放至安艺国十年,后来获得赦免回归本家,其嫡子武田信时继续出任父祖时代的安艺国守护,而庶子武田政纲则居住在甲斐国石和地区。虽然没有证据石和武田家出任过甲斐国守护,但是镰仓幕府末期的“元弘之乱”时,武田政纲的子孙石和政义却率领着甲斐国的军势参加了幕府军来看,石和武田家在甲斐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在武田信时以前,武田家虽然出任安艺国守护,但是武田一族却都在东国向镰仓幕府奉公,只是派遣守护代前往安艺国而已。文永十一年(1274年)十一月,由于蒙古对日本发起了进攻,武田信时也奉命前往安艺国,统率安艺国的武士在长门国防御敌军,武田家也就此在安艺国定居了下来。

镰仓幕府灭亡以后,日本进入南北朝时代,武田家同许多家族一样陷入分裂,居住在甲斐国的石和政义加入了南朝后醍醐天皇的一方,而嫡流安艺守护武田信武则一如既往地站在了武家的一方,加入了北朝足利尊氏的一方。正是因此,武田信武十分受到足利尊氏的器重,相继出任了安艺国、甲斐国、若狭国守护以及九州探题。

武田信武去世后,其长子武田信成继承了甲斐国守护之职,武田氏嫡流再次迁回了甲斐国,而武田信武的次子武田氏信则继承了安艺国守护之位,但是没多久武田氏信就因为侵犯国衙的领地而被剥夺了守护职。到了室町时代中期,安艺国守护便成为了山名氏的世袭职位。不过,室町幕府并未忽视在安艺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武田家,仍然将安艺国的安南、佐东、山县三郡赐给了武田氏信之子武田信在,建立起了室町时代的安艺武田家。


上杉禅秀之乱


到了武田信成的孙子武田信满时代,武田信满继承了甲斐国守护之位,还将女儿嫁给了当时出任关东管领的上杉禅秀(上杉氏宪)为妻。

室町时代的上杉家分支众多,仅在关东地区主要的分支便有山内、扇谷、犬悬、宅间四家,而关东管领职位则由山内、犬悬两家轮流出任。然而,上杉禅秀出任关东管领时,犬悬上杉家的势力大大超过了嫡流山内上杉家,甚至威胁到了关东公方足利持氏,因而受到了足利持氏的打压。

就在上杉禅秀感到不满辞去了关东管领之位时,京都方面幕府将军足利义持的弟弟足利义嗣派来使者与上杉禅秀联络,诱惑上杉禅秀举兵。足利义嗣曾经非常受到父亲前将军足利义满的宠爱,甚至当时的人们一度认为足利义满会将足利义持废嫡,将将军之位传给足利义嗣。因此,在足利义满暴毙以后,足利义嗣便一直觊觎兄长的将军之位。

应永二十三年(1416年),上杉禅秀在家中称病不出,暗中联络了犬悬上杉家一族以及对关东公方足利持氏不满的武士,其中包括了足利持氏的叔叔足利满贞、足利满隆、常陆国的山入与义、小田持家,还有岳父武田信满、女婿千叶兼胤、岩松满纯、那须资之等等。

十月二日,上杉禅秀举兵作乱,率军攻击了镰仓府。关东公方足利持氏与关东管领上杉宪基不敌,只能仓促逃亡。足利持氏逃往骏河国依附骏河国守护今川家,而上杉宪基则流亡越后国依附同族越后上杉家。当关东的动乱传到京都时,虽然幕府将军与关东公方一直不怎么对付,但是当足利义持得知弟弟足利义嗣与上杉禅秀有私下联络时,便毅然决然地下令支援关东公方。次年正月十日,幕府军攻陷镰仓,上杉禅秀、足利满隆等人在镰仓自尽而死,足利持氏在幕府的帮助下成功地回到了镰仓。

上杉禅秀之乱被平定以后,足利持氏开始剿灭上杉禅秀的残党。当时甲斐国也属于镰仓府的管辖,便遭到了关东公方军的攻击。应永二十四年(1417年)二月六日,武田军在甲斐国都留郡被关东公方军击败,武田信满退至木贼山自尽而死,甲斐武田家也因此迎来了自诞生以来的最大危机。


武田信长的奋战


武田信满死后,武田信满的几个儿子纷纷流亡,甲斐国成为了一个“守护不在”的领国。就在这个时候,甲斐源氏一族中的逸见氏开始与关东公方接近,希望能够取代武田家成为甲斐国的守护。

逸见氏最早出自源义光之子源义清,然而当时觊觎甲斐国守护之位的逸见氏却并非是源义清的后裔,而是武田信义之子逸见有光的后裔。在足利持氏的运作之下,逸见有直开始代理施行守护的权力,而足利持氏也一直向幕府申请,希望逸见有直能够补任甲斐国守护之位,成为名正言顺的甲斐国统治者。

然而,室町幕府却并不这么想。一方面,甲斐武田家在室町幕府建立时立下了许多功劳,虽然武田信满一时吃猪油蒙了心,但是他已经遭到了讨伐,不应该因为武田信满一人就让代代出任甲斐国守护的名门武田家就此没落。另外一方面,骏河国、甲斐国一直都是室町幕府钳制关东的要害,一旦镰仓府支持的人出任甲斐国守护,那么室町幕府便会失去一个战略要地,将来万一要是与镰仓府开战,幕府将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室町幕府多次拒绝了让逸见有直出任甲斐国守护的提议。当然,幕府也不能让甲斐国一直处于“守护不在”的状态,让逸见有直的统治既成事实,因此室町幕府便让当时在高野山出家的武田信满的弟弟穴山满春还俗,取名为武田信元,回归甲斐国出任守护职。

由于当时逸见有直在甲斐国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再加上镰仓府并不承认武田信元的守护之位,因此室町幕府便命令信浓国守护小笠原政康协助武田信元归国。为了辅佐武田信元,小笠原政康让信浓国佐久郡的豪族跡部氏迁居甲斐国出任守护代,后来武田家的重臣跡部氏便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的甲斐国。武田信元回到甲斐国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由于武田信元的嫡子死的早,因此室町幕府不得不重新寻找武田信满的嫡子武田信重出任甲斐国守护。然而,收到幕府命令的武田信重却因为畏惧逸见氏及其背后的镰仓府,不敢进入甲斐国就任。与武田信重相比,他的弟弟武田信长就要豪勇许多。

武田信长在上杉禅秀之乱时曾追随父亲武田信满举兵,在武田信满自尽以后,武田信长一度流亡他国。武田信元的嫡子死后,他曾经想要收养勇猛的武田信长为养子继承家业,但是室町幕府却以武田信长参加过上杉禅秀之乱拒绝了他的请求,因此武田信元只得收养武田信长之子伊豆千代丸为养子。武田信元死后,伊豆千代丸无力对抗逸见氏,武田信长便只身返回了甲斐国,利用甲斐武田家的余威,在甲斐国内四处与逸见氏作战,从而引起了镰仓府的侧目。

应永二十八年(1421年)九月,镰仓府派出了吉见伊予守率军讨伐武田信长,得知此事的武田信长急忙前往吉见伊予守阵中,表明自己回到甲斐国并无与镰仓府敌对的意思,因此不想打仗的吉见伊予守便撤军返回了镰仓。然而,关东公方军撤退以后,武田信长却依旧在甲斐国与逸见氏交战,这使得镰仓府在应永三十二年(1425年)时再次派出军队讨伐武田信长,而武田信长也非常识时务,采取了避战保存实力的策略,让关东公方军二次无功而返。

应永三十三年(1426年),武田信长在甲斐国大破逸见氏,杀死了逸见一族的许多武士,逸见氏的残党逃到了镰仓,向关东公方足利持氏求援。早就被武田信长骚扰得不厌其烦的足利持氏大怒不已,命令侧近一色持家作为大将,率军征伐甲斐国。这一次武田信长没有退让,反而在甲斐国利用有利地形数次击败了一色持家,逼得足利持氏不得不亲自率军出征。足利持氏麾下的主力由武藏国的“武州一揆”组成,关东武士在战斗方面一点都不输给武田军,武田信长坚持抵抗一番后便被迫率部归降。好在足利持氏也颇为喜爱这位猛将,赦免了武田信长的罪过,让他前往镰仓府出仕。

然而,当逸见氏没落、武田信长又前往镰仓以后,先前出任甲斐国守护代的跡部氏又成为了第二个逸见氏。当时,甲斐国内的小豪强们分裂为轮宝一揆与日一揆两个团体,其中轮宝一揆支持跡部氏,而日一揆则支持伊豆千代丸。武田信长得知儿子在甲斐国陷入苦战以后,便在永享五年(1433年)三月再次抛弃官职,偷偷从镰仓返回了甲斐国,与跡部氏交战。然而,武田信长在四月二十九日的荒川合战中落败,日一揆中的许多有力武士战死,武田信长只得逃出甲斐国,暂时居住在了骏河国。

另外一方面,镰仓府的足利持氏得知武田信长逃出镰仓以后十分生气,但是由于骏河国不属于镰仓府管辖,足利持氏不敢贸然出兵征讨,便向幕府申请讨伐武田信长。此时室町幕府已经到了六代将军足利义教的时代,幕府与镰仓府的关系十分微妙,在一阵商议以后,幕府驳回了镰仓府讨伐武田信长的请求,命令武田信长就此在骏河国定居。不过,武田信长并未在骏河国久居,在再一次进入甲斐国与跡部氏交战落败以后,武田信长便前往京都寻求帮助。


战国前夜的甲斐国


永享十年(1438年),室町幕府与镰仓府交恶,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教的命令下,幕府征发大军讨伐镰仓府,先前畏惧镰仓府而不敢入国的武田信重便趁着这个机会返回了甲斐国出任守护。另外,武田信重的弟弟武田信长也在这次战争中加入了幕府军的一方,后来便在关东定居,于上总国建立起了根据地,开创了战国时代的上总武田家。

武田信重回归甲斐国以后,自然对室町幕府感激涕零,在关东公方足利持氏死后,足利持氏的残党掀起了“结城合战”,武田信重还率领甲斐国的军势参加了攻打结城城的战斗。不过,武田信重并未在他的有生之年内完成对甲斐国的统一。武田信重的死因不明,据军记物《镰仓大草纸》记载,宝德二年(1450年,另说为宝德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武田信重准备讨伐一个名为黑坂太郎的乱党,可是他的居馆却遭到了国人穴山伊豆守的攻击,武田信重也因此自尽而死。

穴山氏本是甲斐国的土豪,在武田信武出任甲斐国守护的时代,武田信武为了抑制强大的逸见氏,便将儿子义武送入穴山家继承家业,穴山家也因此成为了武田家的一门众。穴山义武没有子嗣,便收养了侄子武田信春之子满春(武田信元)为嗣子。在上杉禅秀之乱后,穴山满春回归武田家继承家督,穴山家的家督之位便空了出来。穴山满春有两个儿子,嫡子彦次郎早逝,另一个儿子便是穴山伊豆守。或许是因为穴山伊豆守也有觊觎武田本家的野心,他与继承武田家家督的武田信重关系并不融洽,所以武田信重便让自己的儿子信介入嗣穴山家,继承了穴山家的穴山、河内等领地,而穴山伊豆守则被迫前往小山城居住。正是因此,在武田信重与黑坂太郎对立时,穴山伊豆守才会袭击武田信重的居馆。

武田信重死后,嫡子武田信守继承了家业,他与弟弟八代基经一同灭亡了小山穴山家。大概是由于旧居馆在战争中毁坏的缘故,武田信守选择在八代郡八代新筑起了居馆。可是,武田信守也是个短命鬼,继承家业没几年,便在康正元年(1455年)五月十一日病死了。由于武田信守出任守护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除了修筑居馆以外,他也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功绩。

武田信守去世时,其子武田信昌年仅九岁而已。由于武田家家督年幼,守护代跡部明海、跡部景家父子便趁机掌握了甲斐国的实权,架空了守护家。随着武田信昌的长大,武田家与跡部家的隔阂也越来越深。宽正六年(1465年)七月,十九岁的武田信昌讨灭了跡部父子,终于超越了父祖,统一了甲斐国,保住了武田家在甲斐国的统治地位。正是因此,武田信昌被认为是武田家的中兴之主,被武田家的后世子孙推崇。

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的认知不同,甲斐国在武田信昌的统治下十分井然有序。当时东日本爆发了“享德之乱”,西日本则爆发了“应仁·文明之乱”,这两场战乱几乎将整个日本都卷入了战争之中,唯独夹在东日本与西日本之间甲斐国如世外桃源一般。除了文明四年(1472年)时发生了信浓国国人大井氏入侵甲斐国的战争以外,甲斐国在大部分时间都维持着相对和平的状态,直到明应二年(1492年)为止。


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1)武田家的先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