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人民日报》聚焦湖北襄阳:数字孪生赋能城市治理精细化

5月24日,《人民日报》7版刊发《拓宽应用领域,释放发展动能丨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大数据观察)》,聚焦数字孪生的应用与实践。其中,以《“云端”城市 实时感知,城市治理有了新突破》为小标题,讲述了襄州区数字孪生赋能城市治理提高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襄州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是湖北省首个5G智慧城管“数字孪生”三维全景平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整合多渠道信息资源,从二维升级到三维,形成数据驱动决策、虚实充分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体,使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由实入虚,精准获悉数据价值;同时由虚入实,实时操控实体城市内的各类智能设备,优化实体城市资源要素的配置,赋能城市治理新模式。
“之前发现共享单车违规停放、街道垃圾堆积等问题主要靠人工巡查和现场劝阻,治理成效很低。现在通过数字孪生城市的应用,我们开展工作更有针对性,事件位置和信息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谈到如今的工作,综合执法中心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有别于“人工巡查”的被动处置模式,该平台的应用开启了“智能巡查”的主动发现模式。依托数字孪生城市,融合综合执法、环卫监督、共享单车、户外广告等21个城管应用系统,准确定位散布在主城区的200 多个智能 AI 高位摄像头,捕捉大街小巷的突发状况;

全区 12000 多个路边停车泊位通过摄像头和地面磁钉等设备能实时掌握停车情况并自动计费;洒水车、环卫车可根据路况信息及时调整作业路线,避免影响行人和车辆……

平台操作员就像在“云端”工作,整个城市情况尽收眼底,随时可管理调度。

城管执法也从“人防”转变为“技防”,一旦发现问题,平台大数据系统将立即下达处置指令等信息至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由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对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反应迅速、处置有力,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和调度,提高问题处置率和结案率,实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随着城市的公共服务、经济产业、社会民生加速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越发复杂多样。面向未来,要主动应对新挑战,积极推进实体城市和数字孪生城市共同建设,做好城市规划、改造升级和科学管理,让我国城市建设沿着真正实现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