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探险队EX】填补了哆啦A梦设定空缺的男人和哆啦A梦七小子的辉煌与没落

文/图:RODILOCK。
哆啦A梦在连载早期,一直没有一份统一的设定。根据藤本弘老师的证言,是因为:“哆啦A梦本来就是在昭和四十五年(1969年)新年第一号开始连载的,还没想好世界观就到截稿日期了,于是想着无论如何先把第一话画完吧。之后的展开也非常随意。”

为了补全设定,在连载开始的同时,杂志上开展了名叫“哆啦A梦的五十个秘密”这样的企划页面。主要用来解决“哆啦A梦为什么从未来而来啊”,“小静(しずちゃん,藤本老师原话)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啊”之类的问题。而要同时兼顾多本杂志的漫画连载,还要考虑“秘密”设定的藤本老师,由于时间不够的原因(原话为“我也很忙嘛”),没办法考虑大量设定,于是将大部分设定都交给了自己的助手K君。

而这位K君,本名为方仓阳二。于1970年3月加入藤子工作室,成为藤子二人组的助手。在1973年成为了助手主任,备受安孙子和藤本二人的信赖,在二人的漫画里也经常看见写着“片仓”或是“方仓”(日语读音相同,均为カタクラ)的招牌。方仓为哆啦A梦设计了很多设定,这些日后被称为“方仓设定”“方仓哆啦设定”的设定,由藤本弘监修,有很大一部分设定成为正式设定被动画和后续的漫画作品使用。譬如“哆啦A梦原本是黄色,之后才变成蓝色”的设定,就是方仓设计的,而不是藤本弘设计的。
藤本在后来表示:“像耳朵是被老鼠咬掉所以害怕老鼠这样的设定,确实是我起草的。但是原本是黄色后来变成蓝色的设定,就是K君自己想的了。有很多设定我是后来才知道的,让原作者的我大吃一惊的设定也有很多。”

方仓于1976年离开藤子工作室自立门户,在那之后与师父藤子二人组仍然关系密切。而哆啦A梦的设定,虽然经过了50个秘密,73版动画,以及小学馆学年杂志,其他杂志和增刊里的设定补充,但也使得类似但互相矛盾的设定层出不穷。为了统一作品的世界观和细微设定,在1977年5月15日《月刊可乐可乐漫画》的创刊号里面,由方仓执笔创作的漫画《哆啦A梦百科》开始连载,这部堪称历史上第一部哆啦A梦公式设定集锦的漫画,一直连载到1981年。由小学馆的瓢虫漫画推出了上下两本单行本,当时一共发行了一百零二万本,可以说是衍生类漫画的销量冠军。

方仓在《百科》里面不仅总结了七年间哆啦A梦相关的所有设定(包括各学年杂志的独创设定),还重新加笔设计了诸多自己的原创设定。方仓设定最开始只是小学馆单方面的非公式设定,在之后经由藤本亲自审核后加以追认,正式成为哆啦A梦的公式设定。
譬如哆啦A梦身上有一层“极微反重力涂层”,即便沾了垃圾和灰尘也能即刻处理干净。脚底不会粘上脏东西,是因为配有“反重力装置”悬浮在空中,距离地面会有一些距离。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设定,则是在新动画开始播放后,孩子家长们觉得哆啦A梦在外面也光着脚,回到家里也光着脚,一定会教坏小孩子,误导孩子回家后把榻榻米踩脏。为了给自己“洗脱冤屈”,方仓特地设计了这个设定。
而之所以漂浮着走路还会发出声音,则是因为身体的重量压制产生了气压声。走路产生的气压声一设定则在79年的新版动画里,由效果音技师柏原满还原了。
《百科》当中是目前唯一一个提出哆啦A梦的名字,为什么哆啦是片假名而A梦是平假名的官方读物。哆啦A梦的日文名ドラえもん是由片假名和平假名拼起来的。ドラエモン是全片假名写法,どらえもん是全平假名写法。至于藤本弘当时为什么这样选择,大致上是因为这样组合起来更加好看,设计标题也更方便。但本人并未对为何如此组合名字做出解释。

而目前唯一进行解释的官方设定,便是方仓提出的。原因是在未来的机械人户籍登记员找哆啦A梦登记名字的时候,哆啦A梦写到一半忘记了卫门(エモン)的片假名怎么写,于是把平假名写了上去。因此遭到了嘲笑。这件事一直成为他心中不愿提起的事情。而漫画的这一幕,哆啦A梦像醉倒一样摊在桌子上,旁边有被打翻的酒杯,也成为了著名的表情包。
实际上在生活中忘记怎么写片假名的人确实也不在少数。之后在日本电视台的节目《改变人生的一分钟深邃话题》当中,由藤子博物馆的馆长伊藤善章解释道:“明明是未来的机械人,名字却叫卫门,这不是更有意思嘛”。哆啦A梦名字的本义是野猫卫门,又可根据他喜欢铜锣烧将汉字写为铜锣卫门(銅鑼衛門)。
根据本人的推测,或许是因为片假名更符合未来,平假名更符合过去。毕竟哆啦A梦早期的人物设定也偏向江户男儿的热血大叔。哪怕是藤本弘给73版动画的主题歌写的词也颇有一种未来机械人的皮,里面是个江户大叔的风情。这样猜测兴许也是合理的。
除此之外,由于截止到79年哆啦A梦仍然还处于搞笑漫画和SF漫画的转折期,故事仍然以令人捧腹大笑的搞笑故事为主,科学幻想成分并不是很高。而哆啦A梦的人物设定也并不完善。在73版动画开播的时候,连载初期也有过“日本第一的搞笑漫画”的宣传语。而当时哆啦A梦仍然是一个接近于谐星的定位。在《百科》里的设定也是“来自未来的笨蛋机械人”居多。

也有一些和后期设定不同的设定,譬如“哆啦A梦的铃铛和胡须都有便利的功能,但如果要修理的话就需要抓规定数量的老鼠,哆啦A梦讨厌老鼠就无法修理”,“哆啦A梦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看到镜子里自己被老鼠咬掉耳朵后给吓青了”,这些设定一部分在后来的漫画里被原作者亲自修改(譬如集猫铃铛就被设定为损坏,在《动物行星》中还修改了配置变成了照相机,而73版动画则是功能完好的集猫铃铛),一部分则在动画电影《2112年哆啦A梦诞生》当中重新设计了新设定。

方仓本人便是初始50个基础设定的主要编撰者,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他创作并统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哆啦A梦设定,其中包括各个角色的喜好,包括哆啦A梦身体的内部构造等等。《百科》当中虽然有一部分设定与后来的漫画设定有出入(譬如百科里的哆啦美有好几个男朋友,哆啦A梦的设定还是当时漫画里的不中用的机械人,哆啦A梦的起源等等),而百科漫画里的角色性格也有独创的地方,譬如静香是自恋的梦想少女,胖虎特别喜欢独占解说,小夫是吐槽役,大雄变得更傻了。但这些不足之处和原创之处仍然无法改变其在哆啦A梦历史上的地位。

由于《百科》是在第二期动画(大山版)制作同期连载的,很多设定都沿用到了动画版当中成为了正式盖戳的官方设定。对当时的大山版影响颇深。可以说很多剧集的设定都是基于这版设定起草的。最为著名的就是动画版特别篇《吓一跳大百科 哆啦A梦和哆啦美》当中“由于机油长期放置导致沉淀,哆啦A梦使用的是上层的油,哆啦美使用的则是沉淀的优质油才导致了兄妹机械人的性能不同”的设定,被正式应用到动画当中,包括前面提到的“哆啦A梦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看到镜子里自己被老鼠咬掉耳朵后给吓青了”的设定,一直到《2112年 哆啦A梦诞生》上映前都是官方正式设定。
同时,也由于《百科》起草年代较早。之后漫画原作和动画版里的设定和角色,都随着连载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些角色得到了成长,哆啦A梦也不仅仅是个笨蛋机械人,更多的向保姆机械人,向大雄的保护者的身份看齐。一些老设定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于是藤本弘以及动画组将《百科》的部分设定进行了一些调整和修改。虽然很多设定都被原作者和动画组采用了(譬如哆啦美的郁金香型时光机),但官方也表示“虽然在公开时是公式设定,但随着时间和作品的变化,就变成了过去的设定”。

而在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于《月刊可乐可乐漫画》连载,由西田真基绘制的《漫画哆啦A梦百科》,同样由藤本弘亲自监修。但设定基本还是方仓版《哆啦A梦百科》的内容。不过这一版有一个独创的有趣设定,则是发明秘密道具的是齐天烈的子孙。当时在《月刊可乐可乐漫画》上还在连载《新齐天烈大百科》,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联动。

时间到了1995年,面对“如此混乱的哆啦设定”藤本则表示“连载开始已过了26年,还是这个状态,(我)必须反省才行啊!”。而为了让哆啦A梦起源的基础设定规范化,3月4日,由米谷良知编剧兼导演的动画电影《2112年哆啦A梦诞生》登场了。对目前为止通行的设定感到不满的藤本本人,为了将设定重新整合,为本作提出了诸多意见。米谷还特地将1978年藤本创作的短篇漫画《哆啦A梦诞生》加入到动画里,形成了跨越次元的闭环。其中藤本为本作设计了机械人学校的寺尾台校长,这个角色是2112世界观下唯一沿用到朝日台二期动画里的角色。

而原作中哆啦A梦的女友诺拉喵子,通过制片人别纸壮一“想要新的感觉”,并未采用原作的样子,而是由米谷重新设计了造型,整体变得更加修长。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小学馆和新锐动画共同企划推出的“哆啦哆啦7”,也就是哆啦A梦七小子也在这部电影里作为哆啦A梦的特别班同学首次登场。



七小子一经登场就大获人气,从辅助角色马上一跃成为主要角色。并在同一年先后推出了小学馆的秋元辉夫和管沼孝夫企划,新锐动画作画的游戏《哆啦A梦 友情传说 哆啦A梦七小子》,游戏版的人物设计田中道明绘制的漫画《哆啦A梦历险记》(最初是改编游戏故事的漫画《哆啦A梦游戏漫画 哆啦A梦七小子》,后来也开始为剧场版创作漫画版。所以其实是剧场版先行,漫画后出,七小子系列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漫画只有S特别篇),由宫崎克编剧 三谷幸广绘制的《哆啦A梦历险记S特别篇》,从1996年起还频繁推出附篇电影,成为了《月刊可乐可乐漫画》上的明星角色。

这当中一改早期的方仓设定,除了增加了同学七小子,机械人学校的教员和校长,修改了恋人诺拉喵子的设定和性格以外,一部分起源设定也重新设计。譬如失去耳朵的原因变成了因为世修做不好耳朵所以让老鼠机器人调查耳朵的形状,结果搞错指令的老鼠机器人咬掉了哆啦A梦的耳朵,因为治疗失误将耳朵去除了。而变色的原因则变成了伤心的哆啦A梦哭了三天三夜,黄色涂层掉了(而猫型机械人本来里涂层就是蓝色),甚至嗓音也嘶哑了(黄哆啦A梦的配音为横山智佐,她也为本片演唱插曲)。方仓设定当中的“机油设定”也被废弃。从而增加了一系列新规设定。

如果用特摄作品来举例的话,就是《奥特曼物语》到《超银河传说》的进步。《2112》无异于就是哆啦A梦系列当中的《超银河传说》。
值得一提的是,原版其实是《THE☆DORAEMONS》,其实直译过来应该是《THE☆哆啦A梦族》,并没有特别标注“七”(虽然初期设定名字是“哆啦哆啦7”),这个名字来源应该是日本人本身也喜欢“THE”开头,而且也有过个《THE☆ULTRAMAN(乔尼亚斯奥特曼)》和《变形金刚 THE☆HEADMASTERS(头领战士)》的先例。所以其实作品里登场的特殊类哆啦A梦型机械人都可以是“the doraemons”的一员。也因此日本研究界也有把哆啦邦和杰哆啦算入哆啦A梦小子的案例。

但归根结底,企划总会有结束的时候,也会有过气的时候。像kiss player和怪兽娘这样的擦边球尚且如此,更别说七小子。再加上2005年大山版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水田版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而且和大山版不同,他的设定更加贴近于原作漫画,所以大山版本的诺拉喵子和同学哆啦A梦七小子的设定自然也悉数废除。哆啦A梦的同学也全部更改为漫画版当中的一般黄色猫型机械人。新增了看护总理大臣儿子的优等生帕瓦A梦。诺拉喵子也变回了原作漫画第十一卷《哆啦A梦大百科》里的样子。




藤本弘老师本人对七小子并没有过多评价。但是可以从他对七小子同样登场的《2112 哆啦A梦诞生》的评价看出他对七小子存在的世界观的看法。藤本老师表示“过往的哆啦情报太过混乱,本作就是决定版(混乱しているドラ情報、本作が決定版です)”。对该电影评价甚高,将其视为“正史”。而本作的推出也解决了以往哆啦A梦起源设定上的种种暧昧和各版本动画以及漫画百科一类读物上的设定冲突。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原作者藤本老师是承认七小子以及七小子存在的世界观的。

在这以后,由《哆啦A梦历险记S特别篇》作画的漫画家三谷幸广(他本人在1981年7月1日到1988年9月30日都是藤子工作室的职员)同样于《月刊可乐可乐漫画》在1995年4月到1999年5月连载了最新版本的《最新哆啦A梦秘密百科》,和前辈同样以搞笑漫画的形式讲述了哆啦A梦的生态,起源,秘密道具百科,大长篇电影,人物设定。而猫型机械人部分则参考了《哆啦A梦百科》和《2112 哆啦A梦诞生》,秘密道具则参考了《super mechano science 哆啦A梦秘密道具图录2112版》,以独自的解释将已有的公式设定进行了归纳总结。

与前辈们不同的一点是,三谷版百科对于原作的还原度非常忠实,人物性格和设定内容与原作高度一致。并且在原作也没有明确提及的情况下,与前者的《哆啦A梦百科》以及后者的《决定版哆啦A梦大事典》不同,并未采取原创的解释说明,而是避而不谈。
1996年3月2日,大受欢迎的哆啦A梦七小子迎来了首部独立剧场版《哆啦美&哆啦A梦七小子 机械人学校的七大不可思议》(与《银河超特急》并映)。

1996年9月30日,哆啦A梦系列的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也就是藤本弘老师病逝。享年62岁。
1997年4月8日,通过方仓设定弥补了哆啦A梦世界空缺的方仓阳二病逝,享年48岁。原本计划当中,他是要为《小学馆 人物传记漫画 藤子.F.不二雄》作画的,在他病逝后则换成了藤子不二雄A(安孙子素雄)的助手主任斋藤晴夫来绘制。
2001年3月28日,田中道明的《哆啦A梦历险记》推出最后一卷。
2002年9月28日,《哆啦A梦历险记S特别篇》推出最后一卷。

2002年3月9日,《哆啦A梦七小子 进球!进球!进球!》和《机器人王国》《我出生的那天》并映。总长七分钟,没有配音,是七小子最后一部电影。
2003年1月28日,S特别篇的外传《哆啦A梦特别篇 机械人学校篇》推出最后一卷。

2005年4月15日 ,朝日台第二期哆啦A梦(新番)开播,七小子彻底从动画当中消失。
即便原作者藤本认可七小子和《2112》所重新搭建的新世界观。但新番版哆啦A梦却去除了《2112》相关的“决定版设定”。
七小子从荧幕和漫画当中消失,很大一部分是基于从70年代一路看漫画过来的原著党对此感到不满,虽然自1995年首次登场以来七小子在新读者群和观众群体,尤其是孩童群体和女性观众当中获得极大人气,一度成为了孩子们的偶像。动画作品和漫画作品一直延续到2002年。但是当时的原著党还是对此不买账,并对此多次提出批评。

而最致命的是一直担任大山版制片人的别纸壮一对该企划非常不满,并表示“七小子才不是藤子作品”,新锐方面对于动画的推进一直非常抵触。虽然七小子一直在漫画杂志上活跃着,粉丝们也一直要求七小子的附篇电影长度能够占更大的篇幅,但是却在别纸壮一以“体制内”的权力反而将七小子的附篇电影时长不断缩水。
最后,大山版被水田版取代后,隶属于大山版世界观的七小子也就随着以原作为基准的水田版不断推进而消失了。
而在诺瓦A梦和诺拉喵子的登场次数也骤减的如今,回想起那缤纷的90年代末,和藤本老师那句“这才是决定版”的满意的肯定。让人不由得心怀寂寥。

※图文禁止转载。